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逆温现象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近几年来的地理高考试卷中也多次涉及到该问题。那么,什么是逆温?逆温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我们知道,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相似文献   

2.
注意点一:逆温现象的概念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相似文献   

3.
一、逆温产生的原因当空气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时 ,大气污染问题往往会加剧 ,常见的就是逆温现象。在大气的底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每升高 10 0米 ,气温平均递减 0 6℃。因此 ,山顶的日照虽然更强烈 ,但气温却较低。在对流层中 ,逆温现象的存在 ,使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 ,降温变化率小于 0 6℃。一定高度存在一个相对暖层 ,即从地面向上随高度增加而气温下降 ,而后出现一相对暖层 ,在暖层内温度上升 ,而高度再升高大气温度又降低。逆温的形成有多种情况 :①辐射逆温 ,是地面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在晴朗无风的夜晚 ,地面辐射减弱 ,…  相似文献   

4.
高宗华  李伟 《教师》2012,(22):127-127
一、什么是逆温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这种大气层结易发生空气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的污染物带到高空乃至远方疏散,从而使城市上空污染程度降低。因而在通常情况下,城市上空为轻度污染,对于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高晓静 《考试》2008,(12):42-43
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叫逆温现象。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但实际上,在对流层内各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整个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为  相似文献   

6.
在地球大气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直减率平均值为0.6℃/100m,大气逆温现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大气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海拔增加而上升或下降幅度低于0.6℃/100m的现象。按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温等五种类型,在实际的大气逆温现象中常常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气逆温现象是广泛存在的,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危害不容忽视,如洛杉矶烟雾事件、重庆雾都、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的形成以及对晨炼的影响等。关于大气逆温的试题现举二例。一、大气逆温现象、空气质量与晨炼[…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概念 1.气温直减率与逆温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地面,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其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100米。气温直减率越大,上下温差就越大,空气对流就越强烈。若气温直减率为负值,就会出现逆温现象,它是对流运动发展的巨大障碍,空气以水平流动为主,出现单调稳定的天气。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概念1.气温直减率与逆温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地面,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其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100米。气温直减率越大,上下温差就越大,空气对流就强烈。若气温直减率为负值,就会出现逆温现象,它是对流运动发展的巨大障碍,空气以水平流动为主,出现单调稳定的天气。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概念 1.气温直减率与逆温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地面,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其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100米。气温直减率越大,上下温差就越大,空气对流就强烈。若气温直减率为负值,就会出现逆温现象,它是对流运动发展的巨大障碍,空气以水平流动为主,出现单调稳定的天气。  相似文献   

10.
195 2年 12月 5日至 9日 ,英国发生了震惊全球的伦敦烟雾事件 ,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浓烟之中 ,酿成了10 0 0 0多人死亡的“世纪悲剧”。 195 5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当地 6 5岁以上的老人有近 40 0人因污染造成心肺衰竭死亡……科学家发现 ,这些重大污染事件的发生 ,除因污染严重外 ,还与一个重要现象———逆温有关。目前 ,逆温现象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近几年来的高考试卷中也多次涉及到该问题 ,那么 ,何为逆温 ?逆温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我们有必要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  相似文献   

11.
一、考点分析 考点1.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命题角度】大气组成成分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大气成分变化会引起自然环境变化,进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现象是大气成分变化的结果,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并将继续成为高考命题热点。此外,电离层的扰动、对流层的逆温现象也常出现在近年高考试题中。  相似文献   

12.
一、2006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与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的比较分析2006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对2005年考试大纲中“地理考试范围”做了局部调整和文字上的修订。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从内容的覆盖面到能力要求都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动。目前所作的三个方面的变动:一是删减超出现行教材的非地理性的内容;二是对大纲中表述不统一的部分进行了改写,使各部分的内容表述更加一致,更加明确;三是对个别次级标题进行了改写,使之能够概括其下的具体考试内容。具体情况如下:1.将自然地理部分“2.大气(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中的“气温水…  相似文献   

13.
【知识点击】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2.“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后果及对策。3.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成因。4.对流层高度的纬度、季节差异。5.逆温现象及成因。6.城市的“雨岛效应”、“热岛效应”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4.
李梅 《地理教育》2001,(5):19-19
1952年12月5日至9日,英国发生了震惊全球的伦敦烟雾事件,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浓烟之中,酿成了一万多人死亡的“世纪悲剧”。1955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当地65岁以上的老人有近400人因污染造成心肺衰竭死亡。……科学家发现,这些重大污染事件的发生,除因污染严重外,还与一个无形的杀手——逆温有关。目前,逆温现象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高考而言,保送生考试、广东省高考已多次涉及到该问题,那么,何为逆温?逆温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有必要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大气的垂直分层是高中地理的重点,而其中的对流层由于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因而也就成为命题的关注点。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因而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降低0.6℃,这就是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但在实际中垂直方向上气温还会发生如下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地理高考命题越来越多地关注有关我们生存环境的、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环境问题是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和高考热点之一,本考点在近五年的高考中重现率为100%。【考点分析】环境问题是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各种现象。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1.自然原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一般是指自然灾害,包括天文灾害(如超新星爆发、陨石冲击、太阳辐射异常、电磁异暴、宇宙射线等),地质灾害(如火山爆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如台风…  相似文献   

17.
解统香 《考试周刊》2012,(9):131-131
高考地理考核的目标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和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其中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是高考取胜的关键。本文以气温和降水为例,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以及等值线的判读。  相似文献   

18.
<正>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这主要是因为地面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整个对流层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0℃/100m。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当垂直递减率等于零时,称这样的气层为等温气层。当垂直递减率小于零时,  相似文献   

19.
<正> 2004年高考生物实验题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题目新颖、灵活、难易适度,考查基础知识与考查能力并重。下面以2004年生物高考实验题为例,就高考实验题与教材的联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对2005年生物高考复习有所帮助。1 辨析再认,重现教材实验有些高考实验题是教材内容的重现,重现的内容一般是重要的仪器、操作、实验步骤或现象,要求学生通过回忆、再认、比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考试说明就初中地理考试内容及其所占份量作了明确的说明:“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世界区域和国家地理特征”,“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部分约占试卷份量的30%~40%”。可见,初中地理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每年从高考地理阅卷得分统计来看,由于初中地理知识不落实,学生在区域地理考试中失分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因为某一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全题覆没”,如200年江苏省文综卷西亚地区资源问题。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考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