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两为主”政策实施情况的调研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全国各地在执行农民工子女以流入地政府、公立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遇到较大阻力,流入地政府与公立学校都面临着较大压力。本文提出,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需要理清思路,由中央政府、流入地政府、流出地政府、农民工家庭4方共同承担责任;通过多元化、弹性化、可选择的教育制度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流入地政府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重视不够,农民工子女进入公立学校的"门槛"较高等.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不利于农村人口的城市化,不利于农村社会自身的发展,不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构建和谐社会,基于此,教育体制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改进以接纳农民工子女并满足其义务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3.
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财政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政府一再强调,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必须做到“两个为主”,但在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农民工子女难以在流入地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本文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分析说明由中央负责、委托流入地政府代理的机制难以解决问题,在确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为地方公共产品的基础上,通过蒂布特模型假说解释分权教育财政体制的有效性,但现行财政体制却对此存在负激励。据此,本文以完善地方财政收支政策、制度和决策机制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记者徐光明)我省为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建立教育保障机制,减轻农民工的子女教育负担, 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我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流入地政府和教育等有关部门将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中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纳入城市义务教育工作内容,流出地政府要积极配合流入地政府,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加强管理,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各地建立农民工子女入学联席会议制度。 为了保证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的质量,我省坚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可以插班就读、也可以单独设班。学校将进城…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政策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公共政策,但在相关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尚面临着来自流入地政府、农民工家庭以及流入地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多重问题。从政策观念革新、完善管理体制、重视民办学校及配套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流入地政府应当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但如何真正落实<义务教育法>精神,使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成为政府正在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浦东新区政府以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方式来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具有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本文对该政策的背景、目标、价值、实施过程和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主要源于没有从理论上确定投资主体.本文基于成本分担理论,分析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投资主体问题,提出中央政府和流入地政府应该是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真正投资主体,而现行的教育财政体制不利于真正的投资主体承担成本,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子女理应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流入地政府理应承担起农民工子女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重任,但受现实条件的制约,难以到位.为此,本文基于影响农民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因素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负担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具有跨区域、全国性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中央政府制定的由流入地政府承担管理和经费责任的政策,导致各种地方模式的出现和最终责任下移到区县政府.区县政府规避经费负担和公办学校的自利行为,使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面临很多困难.现行政策存在设计不完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应该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省市政府为主的经费负担体制,规范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入学、收费和资助制度,建立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财政投入机制,尽早形成政府出资、全体农民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广东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种种问题,突出表现为流入地政府教育经费负担难以承受,“两个为主”政策不完善难以落实,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水平偏低等。要促进广东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必须完善“两个为主”的政策,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之中,采取措施促进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从政策、财政方面予以大力扶持。明确财政责任及其承担方式是政府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基础。民办教育发展的财政责任正当性源自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政策也为财政责任提供了重要依据。以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方式作为财政责任承担的方式,可以促进竞争、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政府、民办学校、投资人三方共赢。我国需要结合国情,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从相关主体、购买内容、运行机制、监督结构及配套制度等方面构建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新形势下民办武术馆校面临机遇与挑战,认为我国民办武术馆校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运行机制日趋市场化;办学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办学日趋社会化,服务功能多样化;培养目标趋向全面素质化和职业能力综合化;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通过资源重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途径是着力建设法治政府,一个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法治政府应当是一个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公开透明的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司法监督、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体制、提高公务员的法制素质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芬兰学徒制培训基本特征和质量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徒制培训是一种传统的职业教育形式。20世纪90年代,经济不景气、就业困难等因素促进芬兰政府重新认识并推动学徒制培训发展,立法上的持续支持强化了学徒制培训的地位与作用。芬兰学徒制培训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实施由政府直接拨款和企业间接拨款构成的财政拨款机制;采用“芬兰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为标准的质量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对普通高中教育实施的是一种主要以学业成绩为标准,政府为主体的评价。在这样单一评价体系下,普通高中渐渐偏离素质教育,为考而教,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无论从高中素质教育、高中多样化发展、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评价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普通高中社会评价非常必要。当然,高中社会评价也会面临着诸如绩效方面的担忧以及功利性价值导向问题,这需要建立有效的教育社会评价机制,促进高中社会评价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流动儿童是在当前户籍制度下人口流动的必然结果,他们在流入地受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公立学校受到歧视,在民办子弟学校只能接受低质量的教育.流动儿童的高质量教育,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解决流动儿童面临的问题需要改革当前户籍制度,完善教育制度加强对流动儿童教育的倾斜,强化对流动人口和流动儿童的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17.
“管办评分离”旨在重构政府、高校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关系,推进高校的科学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传统的政府主导式高校评估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要求政府在高校评估活动中重新定位自身职能。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评估中的政府职能定位,在“管办评分离”视域下,高校评估中的政府职能应着重于指导制定评估质量标准,扶持社会中介机构发展,落实财政绩效拨款机制等,真正构建起政府、高校、社会中介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西省原平市下属乡镇农村小学撤并工作对家庭教育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表明:家庭教育投资决策的经济因素弱于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居住格局对家庭教育投资选择影响较大,而布局调整后的教育质量和生活环境有待改善。其政策建议是:根据村落地理居住格局,变通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政府应集中财政力量尽快解决撤并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异地学生融合。  相似文献   

19.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公共品供给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共品供给的总量不足、形式单一和使用低效以及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教育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是我国当前教育公共品供给的突出问题。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这些问题都是政府垄断公共品供给体制的必然产物,由于政府是由个人组成的集团,因而不可避免地放逐自身对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的追求,从而导致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政府失灵"。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动摇教育公共品供给不均等的基础,构建教育和谐发展的新秩序。这些措施包括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公共教育行政体制和多方参与的教育决策机制以及教育督导的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省为提高教学质量,对农村中小学实行了“撤、扩、并”工作,这是政府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办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调研,农村中小学“撤、扩、并”后,学校在规模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可是,也给欠发达地区九年制“普及”教育带来一系列的困难与问题。为更好地实现“普及”与“提高”的协调发展,笔者对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