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性论的新视角及其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育基础的人性论多是对抽象人性的研究,对具体人性之复杂多样性、整体性、动态生成性、历史文化性关照不够,存在对教育场域适应的局限.从具体个体人性发展变化的过程角度看,人性是人以先天的遗传和发育为基础,在人生实践历程中经环境影响与自我选择而生成和发展的内在特性.它包含习性、秉性、共性、天性、自性,它们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变化,构成了人性动态发展的图景.这种人性认识能适切地阐释教育场域的人性问题,推动我们审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尤其是深刻理解:教育的核心意义是促进人性发展与完满;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性多样发展的人;教育的关键是启发自觉、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能力;人性化教育是提升人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陈时见  王远 《教育科学》2021,37(5):72-79
"一带一路"建设为跨境民族教育由传统的边疆民族教育定位向现代化的跨境开放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新的空间.跨境民族教育转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理论指引,以世界普遍交往的总趋势为历史依据,以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为实践基础,形成完整的逻辑理路.跨境民族教育转型发展是多重的样态变革,表现为以边界突破为特征的空间样态,以文化融通为特征的文化样态和以嵌合发展为特征的实践样态.跨境民族教育的实践要朝着既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又有助于跨境民族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迈进.基于这一转型思路,跨境民族教育要更新教育发展理念,建构普惠发展的制度体系;强化社会治理功能,促进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带动跨境民族区域教育的整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旨在为现代文明社会培养公民,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发展人的。在我看来,道德教育是发展性的事业,道德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学校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身目的,是通过创造出一个合乎人性的、宽松、健康、向善的环境而发展的。道德的根本在于尊重生命、尊重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尊重人的正常需求。道德教育需要调整到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只有经过完善的学校教育的人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并且不断创造出新的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4.
于慧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8):70-76
乡村名师是乡村教师群体中的领军力量,其专业发展获得感关乎个体生活质量、职业吸引力、教育公平与发展进程,是连接乡村教育振兴与个体幸福体验的交汇点.本研究运用获得感结构模型和自我觉察分析框架,对乡村名师的成长档案进行文本分析,归类出乡村名师专业发展在获得内容、获得途径、获得环境、获得体验与获得共享上的群体样态,以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获得感提升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5.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应然要求。日本教育从跨学科的视野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总结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个性化教育范式——科际自由学习。文章拟对其样态特征、实施路径等加以研究,以期给我国的个性化教育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6.
陈刚 《华章》2007,(11):118
教育惩戒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中,人性更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如何从人性的角度实施教育惩戒?本文尝试从人性角度,对教育惩戒的方式作了新的理解,以便人们能够发现教育惩戒的积极意义,并用以发展和完善人性.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其负效应和教育中人性关怀的缺失有重要关系。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只充当教育理论的试验者,教师自己的经验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研究能力没有得到认可。随着对人性关怀的重视.教育叙事研究方法适应形势得到了青睐。这种方法的兴起和实施过程以及结果的表达都显示出对人性的关爱。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指明了教育不能脱离人性.寻求人性与教育的关系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违背人性的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压迫;同时也改变高等教育的功能.教育一方面要完善和丰富人性,另一方面要在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生存质量,使人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等方面有所"为".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赋能教育,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深刻变革,改变了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城乡同共体的"智慧教研"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下的研训新样态:"共备""共学""共研",实现了智慧异地同步教学设计;不同形式的观摩,促进了受援方教师消化、吸收教学新理念、新技术;远程协同现场竞技,相互切磋教学技艺,展示了双方教学成果."同步课堂"下新内容、多形式的研训样态,有力促进了区域学共体的建设和发展,对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任何教育理论都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支撑的,而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与其背后缄默的人性假设不无关系.人性无所谓善恶,只是在以何种方式或途径满足这些本性需要的时候才有了善恶的评判.教育只有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学习是对人的政治思想进行再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于青年而言,思想政治学习关系其政治社会化、思想智慧型塑与思想解放,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场域正在发展为青年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课堂,在社会场域中,青年的思想政治学习在样态上呈现为“感知”“共鸣”“参与”“应用”“创造”五种样态递进分布,各有内涵。就整体而言,呈现出社会性、层次性、复杂性的特征。基于对样态与特征的检视,可从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为社会场域中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贡献发展策略,从而依据学习样态确立工作重点,立足于学习特征确立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实践中对人的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教育发展的全部历程,我们会发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重要客体之一,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但由于对人的看法不同而引发了不同的教育观念,而所谓对人的看法,从根本上讲是对人性的看法,在教育实践研究中表现为人性假设。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人性假设,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并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教育中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是缺乏人性关怀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工具性、群体性,忽视人的精神性和个性,导致培养出一批只识德性、没有个性的人.文章在回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缺失的同时,为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宏观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4.
梳理国内外数字教科书演进的基本历程及其样态演变,探究教育攸关者与数字教科书的角色博弈,对当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展望数字教科书的未来路向、呼应时代的"人性彰显"根本价值诉求,是数字教科书研究应有之义。基于中国教育实践智慧创造性转化的逻辑诉求,数字教科书发展的未来路向将以教科书、教学以及教材等核心概念重构为出发点,基于"开放·发展"理解旨趣重构数字教科书,基于"学习者本位"价值旨趣构建"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教学生态,基于"未来课程"实践旨趣创新教材观。  相似文献   

15.
张婷 《培训与研究》2008,25(4):94-95
纵观教育发展的全部历程,我们会发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重要客体之一,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但由于对人的看法不同而引发了不同的教育观念,而所谓对人的看法,从根本上讲是对人性的看法,在教育实践研究中表现为人性假设。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人性假设,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并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教育中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样态副词是反映说话者的态度的,所以要正确地使用。韩语学习者在说韩语时对样态副词的使用可以反映出其韩语水平的高低。样态副词的意思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对样态副词有必要正确系统地进行学习。但目前大部分教材并不是从词汇教育的角度出发解释样态副词,而是停留在课文或例句中简单说明。所以对中国大学韩语专业学生的样态副词使用实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样态副词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教师实施有效评价,有助于评价对教育教学工作导向、监督、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的实现。依托区域教师量化评价研究实践,江苏省苏州高新区(虎丘区)探索出区域教师量化评价的新样态,为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与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张欣  陈新忠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5):20-25,69
万物互联、虚拟现实和自控制导向的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是未来教育的必行之路.在这一背景下,对教育内里进行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教育从被动适应外在环境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为积极探索变革之路提供指引.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开始出现新的转向,从个人主体转向主体间、从由外至内传递转向内至外觉悟、从半封闭转向无边界.研究基于形体、心理(精神)和社会性三大生命要素,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价值样态,即智能教育的技能传递价值样态、认知生长价值样态及融合创生价值样态,并发现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在教、学、用中分别存在着人机协同、自成系统、虚实转换的难点.  相似文献   

19.
张蕊 《贵州教育》2021,(8):20-21
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石.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作为家庭教育主体,家长则是一个没有组织机构的松散群体,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呈现出朴素、自发的原始样态.他们或多或少在教育观念、目标定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方面存在一些偏差、失误甚至是错误,出现家庭教育问题在所...  相似文献   

20.
王清平 《华章》2007,(3):53-53
和谐社会作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它的构建好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尴尬,表现为教育理念的失范,主体性教育的缺失与错位,人性价值追求的无序、失衡与紊乱等,都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理论边界的拓展,主体性教育的回归,人性和谐的融渗,都应该是思政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遇困境的归宿与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