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五心”教育是时代的召唤沈振基王文元从祖国北部边陲佳木斯传出的对青少年的“五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概括、凝炼地总结了多年来学校德育教育的经验,更是教育“面...  相似文献   

2.
《教育》2008,(8):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良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我国青少年道德水平刻不容缓,运用体验教育开展青少年美德主题教育有利于提升青少年道德感和使命感,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体验教育是开展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它突出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变成自身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4.
周洁 《学苑教育》2013,(1):13-13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传统美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实践中,应侧重从六个方面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道德资源底蕴厚,内容广,哲理深,造就了无数传统道德哲理大师,培育了许多可歌可泣践行传统美德的民族英雄、道德典范及伟人志士,同时他们的言行也丰富了中华传统道德资源。我们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要按照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的原则,开发利用传统的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前,部分中小学生存在着“精神失落”和“道德滑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把继承传统美德与弘扬时代精神的教育作为重要突破口。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握批判继承、去芜存精,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拿来主义、兼收并蓄,辩证分析、相辅相成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8,(11):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丰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育》2009,(2):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2009,(3):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09,(5):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酌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重伦理,古往今来对此研究颇多。章太炎把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伦理思想相糅合,对近代社会伦理体系的重构这一历史性课题作了艰辛的探索。把章太炎置于各种政治、经济、化因素交织的社会网络体系这一宏观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就可动态地把握章氏伦理思想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发现章太炎伦理思想的特点与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化之间的相互促动及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当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观,是千百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伦理基础。对此,我们要不断发扬光大,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使之在传承文明、调节经济社会关系、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运行机制转轨的过程中,更应该充分挖掘传统诚信观中的宝贵资源,作为建立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借鉴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道德伦理与经济利益的关系是经济伦理的核心,以往似乎存在理论偏差与实践误区,如中国传统的“义利观”是否真的“贵义贱利”?西方经济学自古典学派始是否只讲“利益”?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还是“经济发展”必“道德沦丧”?经济学研究中应否包括伦理内涵?市场经济中效益与公平的关系应当如何摆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应当如何建构?如此等等,都成为重要的课题。此项研究运用跨学科方法,力图通过资料发掘和实证考辩,梳理中国传统“义利观”以及近现代以来经济伦理观念的时代演化,考察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伦理变迁的历史轨迹,对中西方经济观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就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建构原则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文选是古代典籍的精华,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我们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中,让优秀的道德文化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它们承载著深厚的伦理文化意义。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西方文化的浸透,传统节日日益式微。如何追寻传统节日于现代生活的意义,成为了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民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是中国农民与其所面临的环境、从事的生产生活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土与乡,这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为农民的精神活动提供了一种文化框架,正是这种文化框架为中国农民提供了生活和生产中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有必要关注这些持续了几千年甚至仍在中国农民的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伦理道德诉求。弘扬其精华,扬弃其不足,重视对农民传统伦理道德的利用与引领,是新农村建设中精神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传统道德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环道德思维与西方的线性道德思维、中国的保守性道德思维与西方的批判性道德思维、中国的直觉道德思维与西方的理性道德思维三个方面。中西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差异则主要表现在“天人、群己、义利、德力”这四对范畴上。要使中国的传统德育发扬光大.就必须使其思维方式培养出道德创新能力,使其价值观形成整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极其珍贵、极为丰厚的历史遗产。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区域性的民族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伦理文化。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特质及影响进行探析,希冀激起关心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当代中国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伦理法”是相对于中国传统法文化而言的,即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质为“伦理法”。但“伦理法”的概括,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外延与伦理的外延全部重叠,而是就其总体精神而言,中国古代法受着伦理道德的支配,从而成为伦理的附属物。其主要表现为:立法的道德化、司法的道德化、实现法律价值取向的道德化。  相似文献   

20.
语教师的人格素养构成是对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备的品格素养作出的评估。其目的是促进语教师在信息化时代从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化观念转变。具体从道德素养,情感素养,信誉素养,知识素养四方面定位,创新语教学,为全面实施新课标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