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个美国黑人男孩.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黑人男孩耳濡目染.从小就学会了逃学、斗殴。校长保罗对这个黑人男孩想了许多办法.但均不奏效。后来.他费尽心思终于发现这个男孩笃信相面。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一天.当黑人男孩从窗台上跳下来时.保罗一把机住了他,举起他的小手反复端详,  相似文献   

2.
1913年,38岁的史怀哲已拥有了三个博士学位,前程似锦,但他抛弃了一切所有的,从法国赶往未开化的黑暗大陆——非洲.为黑人义诊。史怀哲刚踏上非洲土地,映入眼帘的是白人欺压黑人的情境及黑人种种悲惨的生活,比如黑人生病求巫不求医,当然也无医可求。史怀哲的第一个大手术是为脱  相似文献   

3.
幼儿美术欣赏是幼儿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感知美术作品(包括名人作品、幼儿作品、工艺品、雕塑等等)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欣赏作品,理解作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我觉得美术欣赏活动是一个薄弱环节.被孤立起来.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在这里.笔者谈谈自己对幼儿美术欣赏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设计意图】雕塑存在于生活的诸多角落,俨然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许多雕塑形象逼真、可爱。幼儿非常喜欢。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欣赏、感受雕塑作品及其寓意,我结合幼儿园文化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幼儿能在欣赏雕塑作品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审美经验,逐步了解自己所在幼儿园的文化。【活动目标】1.感受雕塑作品《晨曦》的形体美及其寓意。  相似文献   

5.
《所罗门之歌》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一部获奖小说。通过分析小说对于中产阶级黑人戴德夫妇这一对安德森式畸形人的刻画,揭示了白人主流文化通过和平改造和高压手段实现对黑人思想进行控制,并且有力地传达了作家对于“黑人的完整人性”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6.
1863年林肯发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此奴隶获得了自由.然而林肯后来提出的南方重建计划非常保守,没有给黑人以选举权,也没实现“耕者有其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南方重建计划深受其种族主义思想的影响。虽然黑人获得了自由,但自由得不到保障,所谓的解放也只是名义上的解放。自由之后的黑人没有一块土地,没有参加选举、集会和受教育的权利。套在他们身上的有形枷锁被打碎了,但无形的枷锁——种族偏见依然存在,战后广大黑人群众为了消除这种歧视仍在进行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7.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10,(12):56-56,F0003
葡萄牙殖民者在非洲西海岸探险时就开始掳掠黑人贩卖为奴。后来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西班牙国王正式颁发执照.允许商人把黑人运往美洲西属殖民地贩卖。此后,英、法等国纷纷加入贩奴大军.造成了历史上骇人听闻的黑奴贸易。  相似文献   

8.
1928年美国共产党人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把争取黑人群众参加革命运动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随后美国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无疑为美共开展这一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即便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也未换来期待的成果。这一时期,美国共产党人虽然通过“斯考兹博罗男孩案件”赢得了许多黑人的赞誉,通过组织“分成制农民联合会”团结了一部分黑人小农,但却始终未能将广大黑人群众动员到自己的旗帜之下。  相似文献   

9.
兰斯顿&;#183;休斯是美国现代优秀黑人诗人,小说家和尉作家。“哈莱姆文艺复兴”(Harlem Renaissance)的杰出代表。这首诗以明快的节春天,将一个充满自豪感,要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黑人刻画得生动而又形象。  相似文献   

10.
明皇陵神道两边的大型雕塑群是安徽省风阳县的一大景观,我根据美术新课标要求,把它设计成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活动课内容,引导学生以走进朱元璋纪念馆、走进社区、体验观察、查阅资料、探究评述、交流、表达等方式为切入点,整合雕塑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尝试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1.
许姗姗 《考试周刊》2009,(35):25-25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刻画了很多软弱无能的黑人男性。但她并非刻意夸大黑人男性的弱点。一味刻画负面消极的男性形象。她笔下的黑人男性中不乏善良、能干、优秀的正面人物形象.也有些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本文主要分析了莫里森三部作品中积极正面与变化发展的黑人男性,以此表明.莫里森在其作品中时黑人男性的刻画具有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我市中考有一道语文试题:“在淮安市繁华的商业中心淮海广场上.有一座名为‘江淮明珠’的球形雕塑。这座雕塑体现了淮安的区域特点.是淮安城区的一大景观。最近,有人建议用周恩来总理塑像代替这座雕塑,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对这一建议,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某报记者采访了你。”  相似文献   

13.
刘墉 《教师博览》2007,(8):50-51
傍晚,我在台北办公大楼的门前,看见一辆公共汽车驶过,有个黑人正从后排的车窗向外张望,我突然兴起一种感伤,想起多年前在纽约公车上见到的一幕:一个黑人妈妈带着不过四五岁的小女儿上车,不用票的孩子自己跑到前排坐下,黑人妈妈丁零当啷地丢下硬币。但是,才往车里走,就被司机喊住:“喂!不要走.你少给了一毛钱!”  相似文献   

14.
黑人运动员在足球、田径、排球、篮球、拳击等运动项目中的垄断地位,使其成为很多职业运动队的主力军,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黑人是否有着超人的运动天赋.黑人运动天赋的源泉、基础、诱因和动力,某种意义上揭示了黑人这一神奇肤色民族具有超常运动能力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5.
胡冰 《陕西教育》2011,(9):74-75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雕塑艺术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视线。随处可以见到的优美的园林雕塑、校园雕塑.他们再增添美的同时也陶冶了人们的心灵。这些艺术品都是盛开在人类文明园地里的奇花异草.是民族的自豪.是对生活的热爱。当一切都成为过去的时候.时代的灵魂便凝聚在了雕塑那坚硬的脉络里.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和欣赏雕塑艺术?  相似文献   

16.
黑人大叔     
《幼儿教育》2002,(5):44-44
材料及工具:瓦楞纸、各色卡纸、红布、白布、弹力絮、针线、白胶、笤帚、木架。制作过程: 1.在瓦楞纸上勾画出黑人大叔的头部轮廓并用剪刀剪下。 2.用各色卡纸对黑人大叔进行装饰,如将黑色卡纸剪成条状粘在“大叔”头上当头发,剪出眉毛和眼睛分别粘在合适的位置等(图①)。 3.将一块长方形红布的对边缝上,并用线扎紧一端,往里塞入弹力絮后,再用线扎紧另一端(用同样方法制作  相似文献   

17.
【活动目标】1.通过在雕塑中排列“家庭成员”来展现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原来没有意识到的家庭动力关系。 2.通过改变或重新排列雕塑来表明改变的可能性,决定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来提升自我判断力。  相似文献   

18.
昆仑奴中国古代的黑人奴隶李键提起黑人,许多人自然会联想到非洲,那里是黑人的故乡。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黑人就已经来到了中国的土地上。大约从9世纪开始,黑人奴隶作为阿拉伯人的“商品”被运到了中国。我国古籍称这些来华的黑人奴隶为“昆仑奴”或“僧...  相似文献   

19.
美国黑人英语语言特点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黑人人口众多,黑人英语在美国社会的影响正逐步增加。但是关于黑人英语的研究还不很充分.争议也颇多。现在学术界对于黑人英语本质上是否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黑人英语和标准英语一样,只是英语的一种方言,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黑人英语有自己的特点,是独立的体系。章从黑人英语的历史起源及其本身的语言特点论证黑人英语是一个独立的,有自身规律的体系。  相似文献   

20.
纪树滨 《考试周刊》2010,(10):26-27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艾利斯·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中的一篇。从表面看.该小说没有直接涉及黑人白人冲突问题,男人女人问题.只是通过两床被子展示了家庭内部的琐碎争论。但是通过深层阅读.不难发现关于两条被子的争论事关几个人物角色的身份认同.以及如何对待黑人文化遗产的问题。通过对比《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家庭人物的性格和观点,艾丽丝·沃克展现了理解当代生活与本民族和文化传统的关联。本文通过对作者艾丽丝·沃克的生平及其作品.以及对黑人运动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对继承遗产的不同观念.并阐述了该如何保护本民族遗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