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第一山记     
淮水之滨,盱眙城畔,一山耸立,状如巨人,名曰"东南第一山"。名之者谁?宋之米芾也。芾驾舟由洛至淮,见此山,大奇之,故题曰"第一山"也。复游之,题数诗于石上,为后人传颂。  相似文献   

2.
<正>诗歌创作,是在诗人主观情志的关照下依靠联想和想象完成的。所以,鉴赏者要学会跟随诗人的想象去揣摩诗人的写作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这样,考试作答才会有话可说。那么如何快速赏析和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简而言之,赏析解答诗歌要学会感悟、陈述"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的两种赏析方式和"三步"答题法。一、要能赏析"见山是山"的内容"见山是山",本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境界之一,我这里所说"见山是山"指的是赏析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应该走民族化道路佛教禅宗有三句极为耐人寻味的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三句话形象地概括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三个阶段。用这三句话同样可以观照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以为,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处在“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阶段。古代语文教育是经验型的,就是看古人是如何写诗作文的,然后学生就照着读,照着背,照着写;看书家是如何写字的,学生便依葫芦画瓢。这种教学基本不讲知识性。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年的语文教育,主流是反传统,学西方,然后是学苏联。语文教育遂由古代的经验型变为近…  相似文献   

4.
村前,有一座高高的山,从来没见谁爬过,也没听说谁爬过。山那边有什么?我问奶奶,奶奶说不知道;我问妈妈,妈妈摇摇头。山那边有什么?五六岁时,坐在门前,望着大山,我时常咬着手指头胡思乱想:有一个身高丈二的魔鬼,它长有9颗头,18只手,眼赛铜铃,口若山洞,青面獠牙,脚趾如叉。它走一步,山一摇;呼一声,落叶飘。  相似文献   

5.
<正>"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是贾平凹先生在他的一篇散文中提到的一句话。细细品读这句话,它将一个人从懵懵懂懂的学习成长,到似是而非一样的工作思考,再到气定神闲般的成熟成才的过程描绘出来。这不正与管理者的专业成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说对事物本身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6.
1.国有三不祥 从前,齐国人把老虎和蟒蛇看作不祥之物. 有一次,齐景公去野外打猎.刚爬上山头,只听一声狂啸,从草丛里跳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吓得齐景公一伙人连滚带爬地逃到山沟里.他们在山沟里没走几步,又见一条水桶粗的青皮蟒蛇盘在岩石上,朝他们吐着毒舌.齐景公惊魂未定地跑回宫去,急忙把晏子叫来问道:"今天寡人上山见虎,下沟见蛇,这怕是我们齐国的不祥之兆吧?"  相似文献   

7.
正俗话说:"一个好的校长,带领一批好的教师,就能实现学校的优化发展。"好校长的领导作用,是通过广大教师的合作与尽心奉献而实现的。因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强化学校管理,这也是最终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佛家悟禅有三境界: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笔者个人认  相似文献   

8.
古诗歌中的"山",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山"是经过情感滋润、心灵涤荡的山。山,使诗篇别具神韵,情趣盎然。陶渊明之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诗人在庭院中随意地采摘菊花,自赏自得之际,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既可解释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也可理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  相似文献   

9.
"丁东,溪水丁东——山姥姥在哼歌儿。丁东,溪水丁东——山姥姥在打盹儿。丁东,溪水丁东——山姥姥在摘果儿。丁东,溪水丁东……"香礼一蹦一跳走在山  相似文献   

10.
文字的趣味     
<正>传说中,苍颉造字之后,有鬼夜哭。文字在诞生伊始,便蕴含着被泄漏的天机,饱蘸着地府的神秘。文字之于笔墨中讨生涯的书生,仿佛五味之于厨匠,在日日的蒸文煮句中多少能体会并表达出一些神秘天机下的文字趣味。稍稍抽象些的文字仿佛名山胜水。山水无尽,风里雾里秋日春日,都有不同的样子。文字无穷,得意失意少时老时"爱"、"痴"、"宽容"、"生命"、"幸福"……都有不同的含义。"老僧初参禅,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后得些智识见山非山,见水非水。现如今  相似文献   

11.
蜃说     
尝读《汉·天文志》 ,载“海旁蜃气象楼台” ,初未之信。庚寅季春 ,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 ,家僮走报怪事 ,曰 :“海中忽涌数山 ,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颍川主人① 走使邀予。既至 ,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 ,矗如奇峰 ,联如叠 ② ,列如山卒岫 ③ ,隐见不常。移时 ,城郭台榭 ,骤变④ 起 ,如众大之区 ,数十万家 ,鱼鳞相比 ,中有浮图老子之宫 ⑤ ,三门 ⑥ 嵯峨 ,钟鼓楼翼其左右 ,檐牙历历 ,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 ,或立如人 ,或散如兽 ,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 ,诡异万千。日近晡 ,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  相似文献   

12.
余走兔     
1余走兔本来不叫余走兔。本来嘛,有哪个大人会给自己家小孩起名叫余走兔呢?他刚转来我们班的时候,金老师让他作个自我介绍。他一转身,拿起粉笔,刷刷刷,在黑板上写上"徐超逸"3个大字,让我们十分佩服。我们佩服他,不是因为他的粉笔字刚劲雄健、龙飞  相似文献   

13.
春水俞平伯一五九与六九,抬头见杨柳。风吹冰消散,河水绿如酒。双鹅拍拍水中游,众人缓缓桥上走。都说"春来了,真是好气候。"二过桥听儿啼,牙牙复牙牙。妇坐桥边儿在抱,向人讨钱叫"阿爷"!三说道"住京西,家中有田地。  相似文献   

14.
一、国有三不祥从前,齐国人把老虎和蟒蛇看作不祥之物。有一次,齐景公去野外打猎。刚爬上山头,只听一声狂啸,从草丛里跳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吓得齐景公一伙人跌跌爬爬地逃到山沟里。他们在山沟里没走几步,又见  相似文献   

15.
芝麻巨人走了很多路,不知见了多少山,多少水,多少森林。说起森林,那是芝麻巨人最喜欢的。她喜欢躺在树林边听鸟鸣(míng),听各种动  相似文献   

16.
一狙现巧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 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庄子·徐无鬼》)  相似文献   

17.
空山幽思录     
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参禅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悟禅之后,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清源唯信禅师语  相似文献   

18.
"余班上国文先生为童斐伯章(童斐,字伯章)老师,宜兴人.庄严持重,步履不苟,同学以道学先生称之.而上堂则俨若两人,善诙谐,多滑稽,又兼动作,如说滩簧,如演文明戏.一日,讲<史记·刺客列传>之<荆轲刺秦王>,先挟一大地图上讲台,讲至‘图穷而匕首见'一语,师在讲台上翻开地图,逐页翻下,图穷,赫然果有一小刀,师取掷之,远达课堂对面一端之墙上,刀锋直入,不落地.师遂绕讲台速走,效追秦王状."  相似文献   

19.
正山水画于绢上多湿笔,画于纸上多渴笔。渴笔者干笔也,生纸尤甚。元黄鹤山樵多渴笔,生纸故也。余旧藏北宋人山水卷,山如削成,青翠欲滴。又见巨然《烟浮远岫图》,山形突出纸外,云气如湿,皆绢本也。画山,不难于巍峨,而难于博大;不难于清华,而难于古厚。曾见关仝立帧、范宽横  相似文献   

20.
<正>新学期第一课,作为开鲁一中三年三十二班的语文教师,我以"新春寄语"的方式,用三十余个有关"蛇"的成语,连缀成文,勉励全班同学要好学上进,全力迎战高考;全班同学也用对联的形式,恭祝各科教师新春快乐,事业有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个个充满信心。现辑录如下:一、教师的"蛇年新春寄语"龙年留胜绩,蛇岁展鸿图。蛇年伊始,愿同学们人人握灵蛇之珠,个个抱荆山之玉;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阅尽山舞银蛇景,迎来春归塞北风。高三的处境虽如握蛇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