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发式是一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中的客观规律 ,引导学生生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2 81页 )。然而教学中启而不发给教师带来的麻烦是很常见的。那么 ,为什么会有启而不发的现象发生呢 ?下面就初中的物理教学谈几点看法 :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和获得知识、技能.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时会碰到"启而不发"的现象.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启"字上.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启",只有教师"启"得及时,"启"得巧妙,"启"得适当,学生才能"发"得深,"发"得远.由此看来,教师掌握一些启发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陈荣 《广西教育》2014,(41):76-76
正语文教学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启迪学生的思维。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面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的学,全在能逐渐自求得之。"语文课堂提倡启发式教学,这也是课堂教学一贯倡导的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启而不发"却时常发生。"启发"是先启后发,如果"启而不发"则说明是教者"启"得不当。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围绕问题难度、启发环境、启发方式等因素启发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启而不发”,作为优秀的教师则善于从“启而不发”中反思自己是否“启不得法”,进而修订教案另辟蹊径,以期启而得法.因为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教师也不是完人.下面仅以初中化学教学摘取一、二为例,小议“启而不发”与“启不得法”.一.铺垫不...  相似文献   

5.
如何转变“启”而不“发”的局面崔士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是教师与几个尖子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多数学生处于“旁听”的局面,问及原因,教者大多数苦于对学生“启”而不“发”,如何转变这种“启”而不“发”的局面呢?笔者认为——一、沟通情感,打好“启”而...  相似文献   

6.
启发式教学已为广大教师接受并在教学中不断运用,比起满堂灌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具有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优点.而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碰到启而不发的尴尬场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对"启而不发"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现象,这既与学生自身的素质高低及问题难易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也与教师的提问技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的研究日益深入,运用启发式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中等职校教学中"启而不发"的现象十分突出,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9.
《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已经为愈来愈多的教师所重视。但有的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往往遇到学生启而不发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包含教师,学生、教材三个方面,启而不发的原因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去寻找。而这三方面的原因又都可以归结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来分析。那么,运用启发式教学,丽学生却是启而不发,原因到底何在呢?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和获得知识、技能。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时会碰到“启而不发”的现象。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启”字上。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启”,只有教师“启”得及时,“启”得巧妙,“启”得适当,学生才能“发”得深,“发”得远。由此看来,教师掌握一些启发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对较难理解内容进行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诱导他们一步一步去推敲和理解,从中获得知识。启发式教学的最大优点是能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和求知欲望,特别适宜初中的生物教学。然而教学中由启而不发而给教师带来的苦恼是很常见的。为什么会有启而不发的现象呢?笔者在教学中有几点心得在此提出,供同行参考借鉴。原因当然要从师生双方来找。从教师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未领会启发的实质启发的实质是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有人把启发式简单理解为问答式,似乎在课堂上有问有答,热热闹闹,就算运用了启发式。实际上,用问答  相似文献   

12.
口语交际课程已经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许多教师都觉得口语交际课并不好上,他们对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心存困惑,对一些现象感到棘手。通过观察总结,我发现在教学实践的课堂上,教师的表现多为"教学手段单一,教师指导浮光掠影,不着边际",而学生的课堂表现则是"启而不发,默不作声或词不达意"。  相似文献   

13.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却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教师对启发的认识出现偏差造成的。一段时间内,我就认为“启发式”就是教师问学生答,把启发式教学简单地归结为“问答式”教学,而忽视了运用启发的关键——教师引导的步骤、角度,就好比相声中的“抖包袱”。这一点我是经过一次惨痛失败后明白的。  相似文献   

14.
甲 在课堂上,常常由于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所提的问题就被说成这堂课启而不发,你对这种提法有何看法?乙 我认为这种提法是对启发式的一种歪曲理解.这种理解客观上成为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大障碍,因此有必要加以沌清.在我国,孔子最早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郑玄解释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之说.”朱熹又解释说:“愤者,必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换成现在的话,愤是学生积极思索而不能通,悱是学生想表达而又表达不出.启、发是指教师所作相应的指导.把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看作启而不发,是把启误以为提问,发误以为学生有了答案,因此这样的提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中,设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亚里士多德说过: "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当前课堂设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表面性设问;习惯性设问;惩罚性设问,还有就是教师提出了问题,而学生却"启而不发",课堂气氛沉闷,不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等  相似文献   

16.
提问得当,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而提问不当,往往会启而不发,变成教师毫无价值的自问自答,或者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空洞无物,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在提问的艺术上下功夫,做一名巧问的智者。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老师常埋怨学生“启而不发”,而不善于从“启而不发”中反思自己是否“启不得法”,进而修订教案另辟蹊径,以期“启而得法”,因为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教师也不是完人。下面仅从初中化学教学摘取一、二为例,小议“启而不发”与“启不得法”。 一、铺垫不够,坡度难爬 [例1],学生学了第三章化合价后,老师提出了有关“加碘盐”的问题,由于加碘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而不知的问题,所以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设计的是“加碘盐加入的是一种含氧酸钾盐,其中碘元素+5价”,要求学生写出其化学式。有关盐的系统知识是第八章的内容,而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中“启而不发”、“启而乱发”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启之不当”。因此,实行启发式教学必须讲“启”的艺术。一、“启”要有针对性“启”要有针对性,要因教学情形而宜,做到情况不同,方法有异。教师首先要充分估计学生思维受阻的原因,找准障碍处,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启发。启发时要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如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商店有一种衣服现在售价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面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的学,全在能逐渐自求得之。”语文课堂提倡启发式教学,实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地学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启而不发”却时常发生。 “启发”是先启后发,如果“启而不发”则说明是教者“启”得不当。  相似文献   

20.
引导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对于帮助学生打开阅读思路,提高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以采取顺启引导、反启引导、侧启引导等方式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