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十六七》2015,(1):10-11
父母本应是孩子最好的倾诉对象,可现实情况有时并不如此。天津社科院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内心的秘密不愿意告诉任何人的初中生高达21.3%。 孩子们为何热衷保护自己的小秘密?家长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时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2.
从对中小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孩子们最怕家长对他们唠唠叨叨。很多家庭常因长辈爱唠叨、孩子不愿听唠叨而发生矛盾。说实话,没有哪个家长愿意总对孩子唠唠叨叨,可某些孩子对待学习、生活那种漫不经心的样子,如做作业磨  相似文献   

3.
新闻月评     
调查显示北京中小学生性知识普遍超过家长 《北京晨报》2007年12月20日讯19日,石景山区政府召开人口发展论坛,有关部门公布的一份针对中小学生的大型青春期教育调查报告显示:近五成初中生表示有亲密的异性朋友,而家长对青春期生理知识的了解普遍不如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本刊2011年1月的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国内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与前瞻》的文章,其中提到,从北京地区对中学生家长的抽样调查显示,47.0%的家长从未对孩子进行过青春期教育,36.8%的家长"只有在孩子问及时才告诉他/她",仅有15.2%的家长会"主动积极地向孩子宣传"青春期相关知识。由此可见,家庭的青春期教育明显薄弱。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帮助青少年平稳地度过青春期这一人生关键时期,家长是否作为、能否作为,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徐勤玲和韩健从家长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智慧的教育策略,无论是教育形式还是教育内容上,都贴近孩子的实际,教育而不灌输,引导而不强求,引领孩子自我走向价值。这种巧妙的谈话方式不仅对家长,而且对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都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应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动、合作分享,有同情心。"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父母身体不舒服或遇到困难的时候,孩子很少主动表示对他们的关心。究竟是孩子们心中缺失爱,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独生子女长期处于被父母、长辈、亲朋好友关爱的氛围中,不少孩子往往认为他人对自己的关怀是理所当然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只知道接受却不懂付出,不合群、自私、不关心他人等不良品格逐渐显现出来。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主人,学会共同生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教育》2009,(23):9-9
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与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联合开展的我国8省市家长科学素质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家长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认知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家长必须了解的青春期 从孩子开始会说话起,父母们每天就要回答无数千奇百怪的问题.当青春期来袭的时候,家长如果不做好功课,孩子们的很多问题依然很难回答.当然,零问题的青春期同样是不完美的.父母们自己都经历过青春期,都曾经被自己父母的一些善意的谎言"蒙骗".这里我们就用一些事实告诉大家,应该如何与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的懵懂,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交流,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和矛盾.  相似文献   

8.
毕业班家长会上,好多家长反映青春期的孩子在家里逆反心理很强,对于家长的叮嘱总认为是多余的。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读懂这份爱呢,笔者想到了王菘舟老师的“亲情测试”。  相似文献   

9.
<正>尊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好传统。尊敬老人、孝敬长辈,常怀感恩之情,让每个孩子有一颗温暖、善良的感恩之心,是我们每个教育者的责任。在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方面,荥阳市第六小学一直在努力探索。学校利用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坚持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每学期初,学校都会印发《感恩教育期盼家长的全力配合》调查问  相似文献   

10.
家长是指在家庭中负责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家庭中其他教育孩子的长辈。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呢?有人认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未必,如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看小了,什么事都舍不得让他做,望子成龙的家长又常常把幼儿看大了,要求他像小学生那样读书、写字、不准游戏,将玩斥为“没出息”。这样对孩子不是教育他,而是惯坏他,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11.
家教信息     
最有益的处罚编辑冯永平青春期教育父母责无旁贷据《家庭报》载文说,孩子长大了,有关身体的变化而产生的疑惑,不是总能无师自通,需要家长在其中担起重要的教育角色。文章说,当孩子青春萌动时,他们旺盛的精力必然迸发出人生最美丽的激情,异性少男少女之间的交往也是生活的一种实习,家长应该教会他们交往的尺度。文章指出,如果家长无力完成青春期教育指导,也要教会孩子寻求其他途径去解决问题,如通过心理咨询方式等。这需要家长有勇气、有能力,坦然地与孩子交流对青春期的一切看法。环境导致儿童性早熟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12.
张帆 《山东教育》2004,(23):21-22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精心培育和幼儿教师的辛勤工作,家园共育的理念与实践证明,家长和老师只有经常沟通,相互理解,建立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才能综合发挥教育的潜能,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老师才是幼儿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于2003年9月随机调查了上海市普陀区2所幼儿园的30位家长(其中小班家长14人,中班家长5人,大班家长11人),除了利用家长接孩子回家的时间请家长填写调查问卷(包括6个封闭式问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以外,还和一些家长进行了交谈。  相似文献   

13.
上一期我们给读者介绍的《凭什么让学生服你》一书,是关承华写给班主任的一本书。本期的《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则是关承华奉献给家长们的一本书,但却又不止于家长。因为,从家校合作的角度看,教师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同样重要;另外,无论是对于家长还是教师来说,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孩子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毕业班家长会上,好多家长反映青春期的孩子在家里逆反心理很强,对于家长的叮嘱总认为是多余的。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读懂这份爱呢,笔者想到了王菘舟老师的“亲情测试”。  相似文献   

15.
蒋月 《成才之路》2014,(7):92-92
正早晨来园时,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幼儿会满脸欢笑地向老师问好和同伴打招呼,但却不能主动和家长说"再见"。离园时,孩子们顾不上自己的衣物,一股脑地直冲滑滑梯,家长则在后面边喊边捡起物品追过去。一次,和孩子们去散步,看见地上有纸屑请孩子捡起来时,孩子却说:"不是我扔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万千宠爱集于一身,长辈的过分宠爱,同时也滋长了孩子们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不懂得尊重长辈,不懂礼貌,不知谦让,自私,等等。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时期,孩子多叛逆,或多或少地与长辈特别是父母出现不同程度的冲突。究其原因,一是此阶段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个体自我意识空前加强,不愿意受父母太多管制,自尊心极度加强,行事冲动;二是一些家长教养方式出现问题,亲子冲突严重的家庭家长的教养方式往往不是溺爱型就是专制型,或者溺爱与专制并行。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都发现,现在的小孩体力较差,比较容易生病,原因在哪? ▲长辈们说:现在的孩子像“饲料鸡”软趴趴的,没耐力。▲从我们走访的江苏省儿保中心和南京儿保所的研究调查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体格虽然比过去好,体能却不尽人意。如何增强孩子的体能?本期我们来探讨这个长期受到家长朋友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家长》2004,(Z2)
天津市城调队对0至14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的专题调查显示,在家庭储蓄存款中,专门用于孩子教育的钱占33.9%。有94.4%的家庭表示,今后为孩子投入首选教育。调查同时显示,七成以上的家庭期望孩子获取高学历。其中,44.7%的家长选择希望孩子在国内上大学;14.5%的家长希望孩子读研究生或博士,以取得更高学历;11.2%的家长要送孩子出国上大学、读研究生或博士。有28.5%的家长认为,学历问题应从孩子的自身实际出发,能考上哪类学校就上哪类学校,不可勉强。仅有1.1%的家长选择让孩子上高职。在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人才的问题上,20.1%的家长希望孩子…  相似文献   

19.
闫清忠 《文教资料》2011,(33):162-164
进入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强烈。本文分析了青春期孩子的表现及其成因,认为逆反应从正反两个方面看。为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从多方面入手,与子女搞好关系,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翁晖亮 《山东教育》2003,(23):127-127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主要表现为全家人和睦相处,父母关心孩子,子女照顾长辈,彼此互相关心。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成长。此外,家长要教育孩子对邻居和客人热情、谦虚、礼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