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13,(2):20-21
贝时璋(1903年10月10日~2009年10月29日)浙江镇海人。实验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我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早年从事无脊椎动物实验胚胎学和细胞学的研究,对细胞数恒定动物与再生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20世纪30年代初发现了中间性丰年虫,并观察到其雌雄生殖  相似文献   

2.
贝时璋,我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奠基人之一,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创始人.早年从事无脊椎动物的实验胚胎学和细胞学的研究,对细胞数恒定动物与再生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30年代发现了中间性丰年虫,并观察到其雌雄生殖细胞的相互转化现象,70年代提出细胞重建学说.重视交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10日,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家贝时璋先生百岁华诞,今年也是他从事科研、教学工作80周年。9月26日,在生物物理研究所召开的“贝时璋先生百岁寿辰暨建所45周年庆祝大会”上,当德国大使馆公使代表德国土滨根大学授予100岁的贝时璋先生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之时,会场顿时一片欢腾。因为与会者知道,这已经是土滨根大学第四次授予贝时璋先生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第一次是1928年,贝时璋先生25岁,从土滨根大百岁寿星贝时璋先生学毕业;第二次是1978年,鉴于贝时璋先生长期工作在科研第一线,并取得卓越成就,土滨根大学在他获该校博士学位50周年…  相似文献   

4.
王亚辉,男,1929年生,四川自贡市人,生物学家,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动物系;1962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发生生理学研究生毕业.1980—1983年赴联邦德国马普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访问进修.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编委(细胞学、胚胎学分册副主编),《实验生物学报》副主编,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5.
童第周小传     
正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1902年5月28日,童第周出生于浙江省鄞县东乡童家岙一个农民家庭。他幼年丧父,家境十分清贫,只能靠兄辈抚养。  相似文献   

6.
郭爱克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3):231-232,220
这里讲述的是我个人与德国科学家之间所建立的友谊与合作的故事。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体细胞可以克隆出完整的生命个体,他的故事也许可以点滴地反映出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长期合作的昨天、今天和它的更美好的明天。我于196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学的是生物物理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当时的所长是贝时璋教授,他于1928年在德国土宾根大学动物研究所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我与德国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是受到贝时璋教授的德国情结的深刻感染,得到他的鼓励、教悔和支持。贝时璋教授已经101岁了,他始终对德…  相似文献   

7.
江定 《科协论坛》2013,(6):46-47
贝时璋(1903.10.10-2009.10.29),1903年10月出生于宁波(简称甬)镇海憩桥。192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预科。1921年至1928年留学德国,获土滨根大学博士学位。1978年、1988年土滨根大学又先后两次授予他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历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曾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8.
深秋十月,我国科技界两位大师--中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和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相继逝世.仿佛是为了祭奠这两位陨落的巨星,北方下起了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当我们凝望二位科技巨匠远去的背影会发现,除了在各自专业方面所取得的耀眼成就之外,两位大师所表现出的完美的人格品质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留给后辈无限的思考和回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8):封二-封二
正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广目"于2018年1月1日正式立项,执行期5年。专项汇集中国科学院及国内外众多单位的优势资源,致力于构建包含资源、环境、生物、生态等多个领域的大数据与云服务共享平台,重点开展"数字'一带一路'""全景'美丽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三维  相似文献   

10.
<正>贝时璋:生物学家,中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昭伦: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芳允:无线电电子学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景润:当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金属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开甲:理论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小传     
正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钱学森3岁时,就有非凡的记忆力,此时已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邻届都说钱家生了个"神童"。5岁时,他已经可以渎懂《水浒》了。三十六天罡,  相似文献   

12.
"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个提法很好。"十八大代表、天津市科委主任赵海山开门见山,表达了他的报告研习心得。他是把"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国家创新体系"这些关键词放在一起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建设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研究是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基础。为实现我国典型区域重要类群中长期变化态势分析的目标,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于2013年启动建设,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支持以及中国科学院19个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覆盖全国30个主点和60个辅点,包含针对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类群的10个专项监测网和1个综合监测管理中心。目前,Sino BON打造了以森林动态大样地为平台的生物多样性综合研究模式,建成了以近地面遥感、卫星追踪、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为支撑的生物多样性网络监测体系,在森林大样地平台建设与研究、大型动物监测网络、卫星追踪鸟类迁徙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未来,Sino BON将通过核心监测点与辅助监测点结合的方式,结合地面人工观测与连续数据自动采集技术,进一步优化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内容和空间布局;同时整合国内和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技术力量,加强多物种、多营养级互作关系的研究,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他说:当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如果发明一种预防方法,就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他是第一个投身病毒研究的中国人,是开辟了微生物学新篇章的医者,是推翻日本人人尊崇、号称"发现沙眼病毒体第一人"医学家野口英世论断的中国医生。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称他是"预防领域里一位顽强的战士""他祖国的优秀科学公仆""一个必须写在世界医学史上的中国人"。时至今日,中国知道他名字的人,依然很少。他就是世界著名微生物专家汤飞凡。  相似文献   

15.
<正>专家简介:张会明,现任北京宗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建筑师。兼任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时代楼盘》杂志专家顾问。他潜心于产业地产设计领域近20年,在产业地产设计以及商业定位策划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实战经验,是中国当代著名年轻建筑师之一。他主创设计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沙特国家馆""首都机场T3航站楼导航塔台""德国SAP中  相似文献   

16.
1935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颁给了实验胚胎学的奠基者施佩曼,他开创了组织胚胎学这一新的生理学科。这位德国人用蝾螈和蛙进行实验胚胎研究,将一片背胚孔唇在另一胚胎的特定皮区植入,从而诱导了第二个胚胎的发育,施佩曼称移植的胚胎组织为"组织者",称这些组织聚集的地区为"组织中心"。  相似文献   

17.
<正>1《云南科技管理》是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是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源期刊。《云南科技管理》以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科技人员以及关心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为主要对象,辟有"改革与探索""管理与交流""百家论坛""教育与人才""知识产权""调查报告""他山之石""科学  相似文献   

18.
<正>1《云南科技管理》是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是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源期刊。《云南科技管理》以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科技人员以及关心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为主要对象,辟有"改革与探索""管理与交流""百家论坛""知识产权""科学与健康"  相似文献   

19.
<正>为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促进公民科学素质跨越式提升,中国科协于2015年启动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科普中国传播之道"为其子项目,由新华网承担。8月下旬,全新改版的"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在新华网上线,该项目秉承"走近科学大师,感触科技前沿"宗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一虫""中国第一鸣虫""中国第一斗虫"……从古到今,从宫廷到民间,听其鸣,观其斗,小小的蟋蟀让中国人喜爱了足有两三千年之久,而且这种喜爱还在继续着. 蟋蟀有很多俗名,北方人叫它"蛐蛐儿",南方人则称它为"赚织",另外还有"促织""趋织""趣织""络纬""促机""梭鸡""趋趋""纺绩""蛩""蛩虫""吟蛩""秋蛩""吟秋""秋虫""寒虫""暗虫""斗蟋""斗鸡""王孙""将军虫"等数不清的异名.从中可以看出,有些名字是根据蟋蟀的形态来起的,有些是根据它所代表的季节起的,有些则是根据它发声和打斗的特点起的.可见人们对蟋蟀熟悉和喜爱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