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训诂学里的通假字是本身有其字,而作者因某种原因并不用它,只临时借了另一个与它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上毫无联系的字去代替。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当时本已有表示“没有”义的“无”,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但作者并不用它,却用了一个与“无”同属“微”部的音近字“亡”来代替,借以临时表示“无”的意义,于是形成了“亡通无”  相似文献   

2.
“嗟”字是文言文中用得较多的一个字,正确地理解其意义和掌握读音,对于学习古典文学、古代史学以及其他古代典籍,均有很大帮助。现就其意义和读音作如下探讨,以就教于前辈学者和同行。一、意义就意义而言,其用法基本上有以下两个方面,即作叹词与表示声音。(一)叹词:有单用和与其他词连用之分:1、单用:(1)表示感叹:如《易·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2)表示忧叹:如《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3)表示赞叹:如曹植《洛神赋》:“嗟佳人之信脩,羌习礼而明诗。”  相似文献   

3.
术语“动词”(简称“动”),汉语语法分析中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它。 1.词类名称,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这种用法在语法学界几乎是一致的(《马氏文通》用“动字”)。同时它可以被限定表示动词中的小类,如“及物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等;也可以用来限定其功能、意义相当于动词  相似文献   

4.
一、语文知识(25分) 1.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人_编的。 2.举出三种现在通行的字典或词典的查宇方法:①_____②__③ 3.在一般的字典(如《新华字典》)中,在有的字的注释中标有“勃”,表示这个义项是__________意义。 1.顺次写出天刃一I几地支。 天十: 地支: 5.扼要指出如卜各种义学体裁的主要特点。 论说文:_______。 记叙文:______ 小说:________________。 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戏剧:_____________。 文言文中的赋:___________ 6.简述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同时代的主要文学体裁,并将下列篇目列入相应时代。 《梦游天姥吟留别…  相似文献   

5.
词是中国抒情诗中的一种特殊样式,与中国四、五、六、七言诗的整齐句式不同,它主要是以长短句来组织成篇的.词是长短句式的格律诗. 词的长短句中,从一言到九言都有,在句法上也有特殊形式.其中一言句的,如《十六字令》的首句即是.像蔡伸的《十六字令》开头是一“天”字.二字句的,如《满庭芳》下片的首句即是.像苏轼的《满庭芳》(“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下片开头是“云何”  相似文献   

6.
全展同志认为《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句中两“而”字不表示转折,而表示假设,译作“如果”(见《语文教学与研究》今年三期)。我们不同意这个意见,理由有二。 (一)“而”字表示假设这个用法古人的确早有论断。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七:“而犹如也,”又:“而犹若也。”近人杨树达《词诠》卷十亦谓:“而,假设连词,用同如。”这个结论是根据异文、互文资料总结出来的。如:  相似文献   

7.
《新华字典》“是”字义项之说:“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放的是地方”。《现代汉语词典》“是”字义项之说:“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这场雨下的是时候。”这种从词汇意义上把“是”解释为“表示适合”、“含有‘适合’的意思”于一些例句可通,如以上“是”字前有动词的例句;于一些例句则不通。如“这项技术革新的成功,都是刘师傅,我不过打打下手儿”、“万元人民币可是个数目”等等。显然,字典中那种对“是”字的解释不能概括这种“是”字的用法。现代汉语(包括近代白话)里有一种省略句子成分的“是”字句,我们姑且称之为“是”字省略句。这种“是”字省略句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按照形式逻辑的方法去分析,但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它们的意思是非常清楚的,不可能产生歧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文中,“是”字的使用频率很高,随着语言环境的改变,它有种种不同的含义。 (1)表示判断。如:叔叔是个好猎手。(《打猎》) (2)表示存在。如:河埠上去是只容两三个人并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高二册)一文中,我们认为有以下六个问题需要探讨。 一、“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这句中的“则”字,课本里没有作注,在教学参考书中译为“就”。其实,这句中的“则”字不能作“就”字讲,它是用来表示对比的。在古汉语中,常常是两个“则”字连用表示对比。如《荀子·正论》:“内则百姓疾之,外则诸侯叛之”,表示在国内如何,在国外如何;“则”也可以  相似文献   

10.
四、词和词义(一课时)1.内容提要:词、词的构成(单纯词、合成词)、词义(单义词、多义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2.教学方法提示;①词的构成中的难点,是双音节单纯词和双音节合成词的区别。教学时,应重点突破。教学中的关键是:指明双音节单纯词的每一个字不表示任何意义,只有两个字合起来才表示一定的意义,如“伶俐”;有的双音节单纯词,如“参差(cěncī)”;虽拆开来每个字也表示一定的意义,但不是“参差”这个词的原有意义了。而双音节合成词的每个字至少包含一种意义。或是具体的词汇意义,如“宽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虽不能拆成“宽”和“阔”,但“宽”和  相似文献   

11.
在语流中,词语的意义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这就叫做“语流义变”。并列结构往往会使词的意义发生变化。以“一”为例。它在古汉语中的义项,根据《助字辨略》有十五种之多。但在并列结构中,它的含义就变了。如: 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2、其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列传》) 上述二例都是并列复句,这些句子的所有“一”都不在十五个义项之列。对这类词,我们应从句式上去理解:这两个句子是“…一…一”结构,前句和后句表示因果关系,“一”义虚化了。“…其…其”也是这种情况。如:  相似文献   

12.
为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训练目标 ,有必要掌握“啊”字的变调和音变规律。一、“啊”字变调“啊”字在句首时作叹词 ,声调有如下几种变化 :1.表示惊异赞叹读一声。如 :“啊 !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2 .表示追问读二声。如 :“啊 ?你说什么呀 ?”3.表示惊疑读三声。如 :“啊 ,这难道是我的影子吗 ?”4 .表示应答的、明白过来的读四声。(1)表示应诺。 (音较短 )如 :“啊 ,好吧 ,我就去。”(2 )表示明白过来。 (音较长 )如 :“啊 !原来就是找个树杈 ,挺简单 ,我会了。”二、“啊”字的音变“啊”字在句…  相似文献   

13.
标点符号除表示语气、停顿以外,有时也常用来表示强调,以下略举几例为证:1.加破折号强调。如:“我又仔细地望着他的脸——瘦!”(《一面》)“瘦”字前加破折号以提示读者,引起注意,同时也说明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给“我”印象之深刻。再如:“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海燕》)为了强化反复的表达效果,在“是的”前加破折号,表明海燕对未来充满信心。2.加逗号强调。如“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的《诗话二则》是学生课内自读课文。如何使学生读懂课文并有所得,教师的备课和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就词语理解、自渎提示、练习三个方面谈些粗浅的意见。 一、词语理解的方法 1.联系比较。课文中有三个“始”字,教师可指导学生从句子表达的意思进行比较,得到正确的理解。“始”为副词,多用于谓语之前。课文中的“始”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开始,如“始欲着‘推’字”中的“始”字(见《推敲》),可解释为“开始”。与这个“始”字意义相近的有“初”字(义为“起初”),著《诗词改字》者洪迈就用了“初云”、“初曰”。另一种是表示后面的事情乃紧接着前面的事情而发生的,如“始定为‘绿”和“至‘用’字始定”中的“始”字(见《诗词改字》),可解释为“才”。 2.适用已有知识。课文中“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中的“时时”,系副词,常表示动作行为的多次发生。课文中“留连论诗”中的“留连”,系形  相似文献   

15.
漫谈标点     
提起标点符号,不少人会说它是“进口货”,其实不然。汉朝许慎编著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一书中有“、”(音主)字,定义是“有所绝止,‘、’而识之也”。意思是说:在文章中如有可以点读(dòu 逗)的地方,就用“、”字来标点,也就是在可停顿的地方就用“、”来表示,这个“、”字类似现在的逗号。《说文解字》中还有一个字是“√”字(有人称它横折),许慎解释说:“钩识也”。这个“√”字就  相似文献   

16.
“一”字在汉字中书写最简单,但它的意思是相当复杂的。“一”字的本义是表示最小的自然数,如“一个”“一次”“一天”等。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表示多种含义。下面是小学语文课本中“一”字的多功能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典籍中 ,“天、帝、王、后”是一组表示君主名号的词。《尔雅·释诂》 :“天、帝、王、后 ,君也”。君是君主 ,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一般以为 ,《释诂》篇都解释字 (词 )的本义。那么 ,君是“天、帝、王、后”的本义吗 ?它们是如何用来表示君主的呢 ?天 :在甲骨文中主要有 ,这样几种形态 ,字形象一个站立的人形而特别突出人的头 ,因此我们认为天的本义是人的头 ,按许慎“六书”分析 ,该字应属于指事字。《说文解字》 :“天 ,颠也 ,至高无上 ,从一大”。许慎释天 ,他只看到秦汉时期的小篆字形 ,天作 ,而没有看到早期的甲…  相似文献   

18.
“是”字在文章中使用频率高,它最主要的用法是表示判断。例如:“他是小学教师”,“九月十日是教师节”。另外它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一)表示“凡是”的意思。如“是少先队员的,都应佩戴好标志”。 (二)表示“虽然”的意思。如“写是写好了,就是不理解”。  相似文献   

19.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1联想形象识字在生字中,有的字是象形字,如:《口耳目》一课的生字,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图画。利用这一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可以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识记。如:学习“鼠”字,“鼠”它像只小老鼠,上面的“臼”是老鼠的脸,下面是小老鼠的牙齿。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2比较联系识字在生字中有许多想近的字,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是把想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目”字可以与“日”字相比较我,“日”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只有一横,“目”眼睛有两只,所以“目”里有两横。如:学习“她”字,可与“他”“地”相联系比较,在学生观察比较后,记他们总结出:这三个字的右边都是“也”,但又有不同,男人他是亻,女人她是个女,地是土。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  相似文献   

20.
“老”字在课文中常用作词语的前缀,如老王、老虎;此外,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还有好多种不同的含义。 (1) 表示年岁大。如:组长陈秉正是位七十六岁的老人。(《手》) (2) 表示老年人。如: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 (3) 表陈旧的意思。如:粗糙的石头房子一座连着一座,老得生了绿苔。(《大理石街》) (4) 表经常的意思。如:他老是委屈地说:“妈妈,爸爸怎么不给我任务呢?”(《小交通员》) (5) 表长久的意思。如: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