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各高校在日语专业中将高级日语定为必修课程。高级日语不同于基础日语、日语笔译、日语阅读等基础课程,是内容全面升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课程。在高级日语教学中,要将更多的日本文化渗透于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学习日语时,注重考虑充盈于语言中的民族的文化思维、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跨越异文化交流障碍,以更好地掌握地道的日语。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而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综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要真正掌握日语,不但要学习日语语言知识,而且要学习日语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因此,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语法翻译教学法是高级日语课程教学中最传统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但近年来对于该教学法的质疑层出不穷。笔者从高级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语法翻译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利弊,并寻找出能够弥补语法翻译教学法缺陷的教学方法,力求寻找出能够互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法,从而提高高级日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高级日语》课程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和问题,探讨多媒体课件使用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并增强整体课件知识系统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语法翻译教学法是外语教学实践中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法,然而却一度被斥之为"过时"。从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形成和特点入手,通过对语法翻译教学法在高级日语教学中的现实价值进行探讨,认为语法翻译教学法在现代外语教学中有其存在价值和发展前景。同时通过对高级日语教学中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应用现状的分析,提醒教师应反思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应用特点,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实际国情和教学需要,吸收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精华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高级日语精读教学更具活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从事对日经济和文化交流,日本企业数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日语毕业生已由传统的翻译、导游、教师向更为多元化的就业领域转变,因此日常日语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日语课堂教学的效果除了直接影响初学者对日语兴趣的培养,还会影响日语学习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对高级日语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运用主题式语言教学,将具体的专业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融合,同时传授学科知识和外语技能,进而培养适合社会所需要的、既懂专业又具备高水平日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教育需求正发生巨大变化,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是大势所趋。而传统外语教学只重视语言技能,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日语专业学生的实际,介绍了在高级日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的项目教学实践,试图阐释该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旨在提高高年级日语学习者学习效率和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赵冬玲 《考试周刊》2011,(58):108-109
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值得重视与研究的课题。而将有关日本语言特征及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融入日语教学中,则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级日语"为日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的主干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明确高级日语课程教学目的与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过老师的指导与同学的交流完成。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构建并实践高级日语课程教学模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是当今国内外各级教育改革中的热点和亮点,在国外的许多知名大学中获得很大的成效和比较深入的探究,而在我国的教育改革实践中正处于尝试和讨论之中。本文将结合大学教学中的高级日语课程的特质和具体的教学活动,探讨研究性学习策略的长处及其运作方式,阐明研究性学习更加适用于高级日语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是高校重要的基础课,它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高等数学教学的特点,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改革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以辅助的新途径及其有效性,认为CAI的多媒体辅助与对文学作品不同层次欣赏所需要的条件有契合之点,且对于不同层次的欣赏,CAI能发挥不同的辅助作用,在帮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教学全过程中,CAI的合理运用对提高文学作品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日语教学中词语种类扩展的问题。结合词例说明了词语的种类和内容。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了词语种类扩展的原因,并指出了扩展的词语种类及其成立的理由。提出了词语新的分类方法和教学理论。达到了扩展词语种类、明确语法理论、促进日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探究文学作品名的命名形式和特征的基础上,借助社会符号学的翻译标准.探讨文学作品名翻译的标准,即译者在理解篇章的基础上,译名既要给译文读者传达原名所含信息,又要尽可能地再现原文作者的立题意图及其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文章对文学作品名翻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困难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最后提出文学作品名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5.
学作品阅读活动实质上是读与作以本为媒介的交往活动。只有把读作为主体,让其能动参与,作品才有意义。读与作的交往是作品意义理解的前提。作品意义的深度取决于本所显示的形式和内容的客观深度与读所具有的感悟和情感体验的主观深度的相互作用,因而,作品意义具有无限性,理解没有绝对标准。这一阅读规律要求学作品的课堂教学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一种开放性的教学过程,构建以对话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叙事性文学作品的角色,有多主角、零主角、场外角色、无形角色,聚合角色、分身角色等六种特殊情形.解读文学作品时,若能注意并重视这些特殊情形,将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文学形象,从而有助于深刻、透彻地领会作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同性恋的态度比较宽容、理解,但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男作家对男性同性恋现象的书写。五四时期,女作家对女性同性恋的表现成为五四文学的一道特殊景观。作家多以对同性恋的描写作为批判社会的立足点,其中也包含了一种对自然人性的公开表达。当代陈染、林白们对女性同性恋现象的表现带有女权主义意昧。男作家王小波的《似水柔情》则从社会学角度对中国同性恋作了理性探寻。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同性恋小说大致经历了由古典的编织传奇故事的写法到描述伤心的精神流浪旅程再到"新感官"书写的三个阶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语言内化的重要手段,在第二语言教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练习包括练习量、练习结构及练习题型,这三部分的设计决定了练习的有效性及语言内化的程度。目前针对高年级日语教材练习的分析研究还不充分,通过对比分析三套高年级日语精读教材的练习量、练习结构及练习题型,可以探明目前日语专业高年级精读教材的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为教材使用者提供一定参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委婉语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与语言习惯,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学的学问,还附带一定的社会性。日常生活中对委婉语的使用,不但能够恰如其分的体现出我们语言的文明与委婉,帮助我们协调人际关系,还能够反应出一个社会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而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委婉语的效果就更不必说了。本文主要探讨了文学作品中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特征,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帮助读者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士坦茨学派创建的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姚斯和伊瑟尔作为其主要理论代表,都将视野从作者——文本转向了读者——文本,认为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的一系列符号的堆积,即"第一文本",只有经过读者阅读的文本才显现为文学作品,也即"第二文本"。当然,文学作品是读者与文本交互对话中产生的。在此理论视阈下,以读者为中心对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的解释,具有里程碑式的方法论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