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天水扼陇蜀之咽喉,居关中上游,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蜀汉《隆中对》北伐战略提出的"西和诸戎"随着形势的变化上升为主导战略,天水也就成为蜀汉北伐的必争之地和北伐战略的轴心。诸葛亮五次北伐,二出祁山;姜维九次伐魏,七出陇右,都在天水留下诸多遗址,如诸葛军垒、街亭等。以这些遗迹为载体,留有民间传说、文人墨客的凭吊古迹的上乘诗文佳作。  相似文献   

2.
《新唐书·贾曾传》辨误一例《旧唐书·贾曾传》:"曾后坐事,贬洋州刺史。开元六年,特恩甄叙,继历庆、郑等州刺史。"《新唐书·本传晰载略同,唯*庆州"作"虔州"。又《册府元龟》卷172帝王部《求旧二》亦载此事:"开元六年二月,以少府监齐景胄为益州大都督府...  相似文献   

3.
随着唐大中五年归义军的设置,沙州成为河西的政治中心。由于受到凉州吐蕃的隔阻,归义军与唐朝的联系一度只能通过绕道天德军来完成。而在咸通四年之后,河西出现了归义军与凉州节度两个藩镇并存的局面。在设置之初,凉州节度对归义军采取了敌视态度。从乾符年间开始,双方的关系得以改善。直至五代时期,凉州仍希望从归义军获取军事及物资援助。由于归义军已不具备控制凉州的能力,所以,五代时期凉州对于归义军的意义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保障道路交通层面。  相似文献   

4.
"价值是美善而令人欣羡引起希求者,"价值"本身却是无可知遇的理想。然而,也就是因为如此,人们永不止息地追求更大价值、朝向更大价值进展!只是,往往价值并非那般客观显然,需要有心人在现实上的披露。不消多说,众人皆明,墨学的价值是全面性的,只是如何将之落实于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以利所处社会之进展,的确乃我辈之责。笔者长期从事医学人文之教学与研究,深感当今医学界仍是科技挂帅(自然科技为典范),以"实利"(私利)导向的价值创造与成就。纵使在过去以生理、解剖等科技为主导的生物医学,逐渐走向以"人"为核心的思考,如本校(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即标举"医人、医病要医心"之宗旨从事医学教育,欲将医学拉回现实,真正地着落在医学的对象身上。只是,医学界这样的一番努力,笔者总觉少了一颗"心"去凝聚医学的魂魄,以致医学人文的相关思考仍在于"技术"层面的探索,终无法真正深入医者之心,雕塑人文之氛围。笔者发现,墨学以"兼爱"为核心,展现出"务实"、"宽容"与"无私"之精髓,正可以充实当代医学之"心",召回医学的三魂七魄,建构真正以"人"为核心的医学氛围。本文并非针对什么问题进行探讨与解决,而是在于人的医学之根本疑惑上的省思,基于墨学"兼爱"为核心,由"务实"、"宽容"与"无私"之精髓的思索:"务实"正得以将焦点聚集在面前的"这个病人"身上,顾虑到眼前的这个"人",而非抽象医学科技理论的涵盖;"宽容"正得以与面前的"这个病人"一体相系、感同身受,顾虑到眼前这个"人"的感受,而非仅专注于"疾病";"无私"正所以一视同仁、视病犹亲,顾虑到眼前这个"人"的一丝一毫,不因亲疏远近而有所改变。以期建构当代医学人文之核心价值,成就墨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马毬,在比较正式和高级的比赛中,多有音乐伴奏。此一特点,唐、五代、宋尤甚。细观各家史料,所用伴奏之乐曲皆为《龟兹乐》,唯《宋史》卷121《礼志》又提到皇帝驾临毬场时,要先奏《凉州曲》以示欢迎。本文拟对《龟兹乐》与《凉州曲》分别加以考述。甲、龟兹乐 (1) 龟兹乐的乐器。  相似文献   

6.
《新路颂并序》摩崖,今存西和县石峡乡坦途关双石寺西崖南壁,唐开元间镌刻,可识文字约200字。铭文收录于《西和县志》,但释文脱误、意增多达50余字。颂铭之主人公"太守赵公",极有可能就是"汉阳太守赵承",其任职在唐开元九至十二年(721~723)前后。此可补《唐刺史考全编》之阙。《新路颂并序》摩崖是考察陇蜀古道的重要交通碑铭,也是研究杜甫自秦州南入同谷行踪的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7.
凉州贤孝是一种用地道的凉州方言演唱的独特的民间说唱艺术,其唱词也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表现艺术,其中大量叠音艺术的运用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文章试就凉州贤孝唱词叠音词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作一探讨,从某种程度上揭示凉州贤孝唱词的语言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诗词格律与鉴赏李善奎各有不同音调的异读。如读不对,不但会破坏律诗的音节之美,而且也可能把诗意理解错。"为"、"探"二字一般读平声,而在这里则须读去声(仄),"看"是韵脚字,当然要读平声,而不能像"看望"的"看"那样读去声。这样,"探看"就不是俗语白话...  相似文献   

9.
王海明在《新伦理学》中把伦理学的原初概念定位为"价值",并确立起"是-应该"之原初概念系统,这种思路显然不符合伦理事实本身。因为一切价值都产生于事实的土壤之中,伦理学的原初事实是人"因生而活、为活而生且生生不息"地谋求其生活之利益,因而,"利益"才构成伦理学的原初概念。伦理学的原初概念系统是以"利益"为核心、以权利与责任对等、利害与爱恨对等为两翼敞开形态,以其原初概念系统为观念土壤,生成"伦理行为",并通过"伦理行为"这个核心概念,生成出伦理学的"是-必须"系统和"必须-应该"系统:由"伦理行为"概念生发出伦理行为类型学说,由"是-必须"系统生发出"使人成为人"的道德规范体系,由"必须-应该"系统生发出"使人成为大人"的美德自励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高职教育中《高职语文》是人文培养的基础课程,其建设质量关系高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问题,关系毕业生的就业后劲问题。鉴于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大背景,本文对教学一线经验进行了总结,旨在探讨一条突显职业教育特点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其模式为"设标、整编、范讲、阅读、表达、考核","设标"是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整编"是如何灵活使用教材的问题,"范讲、阅读、表达"是教与学如何开展的问题,"考核"是如何科学评价考量学生的问题,而三者又是关联紧密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陇西李氏并非魏晋旧族 ,而是鲜卑贵族、汉士族合流时出现的新士族。陇西李氏先世前汉时是武将世家 ,在汉魏晋门阀形成、发展过程中 ,已衰落为陇西寒门。晋末十六国时期 ,陇西李氏开始崛起。北魏初年李建立西凉 ,其家族成为小王国的王室。西凉灭亡后 ,李子孙仕魏。李氏作为亡国小朝廷的后裔加入北魏政权 ,失去了豪强割据的社会基础。李氏为保持自己的社会地位 ,只有依附皇权 ,并和皇权紧密结合。正由于李氏对皇权的依附性 ,与皇权利益的一致性 ,仕魏后很快取得了与五姓七家并列的地位 ,成为当时盛门。  相似文献   

12.
《甘肃新通志》及州志等记载均相同 ,不再征引。唐代时析上县始置天水县 ,北宋至元初 ,天水县建置屡有变化 ,治地亦不固定。据上述记载可知 ,今天水市西南 70里即为天水县故地 ,这里为今天水市天水镇所在地 ,人们习称“小天水”。由于天水县系由唐时上县析出 ,唐之后上县建置不复存在 ,上故城亦不以“上”相称 ,故天水城易为人们误当上故城 ,顾组禹所记当属此例。如前所论 ,上城自北魏至唐末治今天水市秦城区当属无疑 ;而且 ,在北魏之前 ,还有一段时间上仍治今天水市城区。因为《水经注》除记有“上城”外 ,又有“上故…  相似文献   

13.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为适应科举考试需要而形成的集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保定莲池书院是第四任直隶总督李卫所创办的官立书院,其教育目标定位于为科举考试服务,从而造就了众多封建官僚,培养出一大批文人学者。但随着科举制的废除,书院制度推陈出新,提倡自由讲学,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术交流与争鸣,为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资源。这些因素或成分不仅有教育历史价值,更有其超越时空限制在现代教育语境下的现实意义。而且在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亦可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廷南渡后,陇右地区涌现出许多抗金名将,在保卫宋王朝的战争中立下了显赫战功.史学界对这一历史群体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对刘铸、吴玠、吴磷等人的历史史实研究上,但研究成果相对较为薄弱.而对于出身陇右的其他抗金名将如张俊、王庶、王德、郭浩、杨政、张威、李彦仙等人的研究几属空白,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极其简约的词语来概括描述人物、事物及诗、乐、文章的特点、风格,是先秦以来的传统,至汉末魏晋时,在人物品评中盛行。受其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书画批评都采用了此法。在文学批评中,主要是对作家、作品和某个时代文学的风格特征以及某种文体的主要特点进行概括描述;而在书画批评中,则仅限于对书画家及其作品的概括描述。“概括描述”批评法是一种印象式批评,它言简意赅,生动传神,能引发读者的美感联想,但也具有概括难以全面、读者难以确切把握其内涵等缺陷。魏晋南北朝以后,这种批评方法在文艺批评中运用非常广泛,直至于今。  相似文献   

16.
将魏晋时期较为成熟的文学样式诗、赋、文、小说中涉及"体育"的部分划定为"体育文学",从中窥探当时体育的发展状况。指出魏晋"体育文学"呈现了当时军事、侠士、射猎、走狗、登高、垂钓、棋弈、击壤、养生等体育形态,但这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将现实中的体育活动与历史、人性、生命本体、社会存在等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开辟了更广阔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从北朝与北方少数族强敌柔然的战和关系与双方的势力消长看,从北魏平城时期与洛阳时期对柔然军事斗争的情况看,再从明堂制度的变迁以及北朝只有北魏平城末期在平城南郊建成明堂的实际看《,木兰诗》都只能是始作于北魏平城末期迁都洛阳之前的作品。有关《木兰诗》若干零星问题的解读,亦有助于理解《木兰诗》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年代。  相似文献   

18.
王维被唐代宗誉为"天下文宗"。代宗对王维的评价不是一个普通读者对一位普通诗人的看法,其评价折射了当时最高统治者对文学创作的政治态度和审美情趣。从朝廷政治的角度看,典雅平和的王维诗歌是代宗眼里的新经典。从日常生活的角度看,王维诗歌反映了盛唐时代贵族阶层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趣味。在盛唐诗人中,只有王维才最符合封建帝王及其政权对文学的政治要求和审美期待。  相似文献   

19.
东方朔故事是汉魏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轨迹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1、沿着历史的轨迹敷演逐渐向小说方向偏离,人物较现实,但故事逐渐有了怪异色彩。2、故事和人物都脱离历史轨迹,东方朔被仙化,故事内容丰富,想象奇特,是东方朔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3、将东方朔与佛家事相连,又成为宣扬佛法的铺垫。然而汉魏六朝以后的小说涉及到东方朔的极少,汉魏六朝小说中塑造的神通广大的东方朔也未被后来的道教吸收为道教人物,其形象在后来的小说中逐渐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