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希梅 《课外阅读》2011,(10):259-259
在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下,美术课堂应对在探究性活动中出现的“乱”现象有所认识,要领会其意义,而加以适时引导,合理地设计“乱”、安排“乱”,同时从“乱”中得到启发,促进自身成长。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下,美术课堂应对在探究性活动中出现的乱现象有所认识,要领会其意义,而加以适时引导,合理地设计乱、安排乱,同时从乱中得到启发,促进自身成长。  相似文献   

3.
安静的课堂上,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没有学生私语,甚至没有学生走神,更没有叽叽喳喳的说话或讨论声,只有老师的说话声,课本的翻页声和粉笔在黑板上的嚓嚓声。这,被一些传统教育人士看成是一堂好课,至少也是课堂秩序良好而受其推崇的典范课。 然而,这样的课恰恰是传统教育失败之所在。第一,它扼杀了学生积极思维及  相似文献   

4.
常听到人们说:“让×××去做这种工作,真是大材小用,太可惜了。”每每这时,我就会感到不解:即便是一块“大材”,“小用”一下又何妨?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总会被赏识。一时被“小用”说明不了什么,腹中的才华,才是人生中最有力的见证。  相似文献   

5.
对于王强的作弊和欺骗行为,如果教师毫不含糊地“秉公执法”,甚至进行毫不留情地讽刺、挖苦、批评、奚落,那么撕碎的将不仅仅是他的试卷,更重要的是给他当头一棒,使他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消失殆尽,从此可能会不思上进,破罐子破摔。  相似文献   

6.
模仿又何妨     
眼下,“创新”一词叫得颇响,技术要创新、教育要创新等等。创新自然是个好事情,有创新才能有突破,才能有发展。但凡事就怕走极端。最近听作文讲评课,常见一些教师对学生作文批评多于鼓励,特别是对那些据说有点范文影子、带有模仿性质的作文多加指责,什么“立意不新颖”,什么“选材不典型”等等,似乎一沾上模仿的边,作文便毫无意义,模仿是旁门左道,不值一哂。   写文章要有新意,这当然没错;但是,模仿又何尝一无是处 ?  人类文明延续至今,发现前人未发现、未言论之事物,已不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辈成年人,读先贤之书…  相似文献   

7.
正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其实都清楚,经典的积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这一些经典的积累,是厚积薄发的铺垫,这样的厚积,是我们薄发的源头活水。仅仅从写作这一层面而言,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包括经典内容,我们才能够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然而,不知  相似文献   

8.
王鲁彦的散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文章从杨梅树和杨梅果两个方面写了杨梅的可爱。写杨梅树时,主要采用了拟人手法;写杨梅果时,作者是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入手的,并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感官上刺激读者,引起读者想尝一尝的欲望。这也是本文的高明之处。 学此文时,我先为学生进行范读。读到第二自然段时,我突然发现有几个学生嘬着嘴作“吮吸”状,然后又张开双臂作“伸展”状,同时面带微笑。——哦,他们把自己当成春天雨雾中的一棵棵杨梅树了。 当我读到“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  相似文献   

9.
陈燕 《班主任》2010,(2):56-56
期中考试监考时,我发现小郁神情紧张地把左手伸到课桌里,小心翼翼地看手机。直觉告诉我——她在用手机作弊。当我出其不意地把手放在她左肩上时,我能感觉到她的紧张,她的脸因极度恐慌而变得煞白,眼里流露出哀求之意。刹那间,我动了恻隐之心,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用手轻轻地拍拍她的左肩,意味深长地说:“考试要谨慎细致,一只手在答题时,  相似文献   

10.
示弱又何妨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单元测试的成绩,简直让我大跌眼镜,全校鼎鼎大名的“皮大王”,王强同学奇迹般地得了“优秀”。如果换成其他同学,我都不会有太大疑问,唯有王强同学,不是我“门缝里将人看扁”,这绝对连可能性也没有。回想起王强进入我班两个星期以来的学习,我丝毫没有发觉他有任何进步的“迹象”,依然是一副吊儿郎当的“德性”,上课还是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甚至连笔都没见他动过,课后作业本更是还没有开过头,这样的学生我算是第一次领教。试卷分析时,我虽然心知肚明,清楚其中有多少水份,但我仍然假装糊涂,权当不知道他的过去,不明白他的底细,而是将他看…  相似文献   

12.
翻阅杂志,不经意间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美术教师让学生画春天,大部分学生用缤纷的色彩画出了五颜六色的春天。但有一个孩子却与众不同,他的画只有一种颜色,绿绿的小草,绿绿的柳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硕大的绿色太阳!老师问:"你怎么把太阳也画成绿色了呢?"孩子说:"春天看上去都是绿色的,我想春天的太阳公公如果也是绿的,那就有更多的小草变绿了。"教师听了低声嘟哝了一句:"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13.
时下,数学课要不要预习这一话题,教师们常常为此“公”说公的理,“婆”言婆的道,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令人难辨。许多教师认为:因预习后,学生会对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事先有了了解,所以学习的求知欲就被冲淡了,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欲望不高,对数学知识产生乏味的体验,课堂会变得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而笔者认为这种想法是多余的。恰恰相反,学生在解决难题后的喜形于色,有了成功感的笑逐颜开,足以说明这一点。况且,是否需要课前预习不是受教师个人意志支配和决定的,而是源于学生是否具有预习的学习需要与自觉的学习习惯。如若学生养成…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单元测试的成绩,简直让我大跌眼镜,全校鼎鼎大名的"皮大王",王强同学奇迹般地得了"优秀".如果换成其他同学,我都不会有太大疑问,唯有王强同学,不是我"门缝里将人看扁",这绝对连可能性也没有.回想起王强进入我班两个星期以来的学习,我丝毫没有发觉他有任何进步的"迹象",依然是一副吊儿郎当的"德性",上课还是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甚至连笔都没见他动过,课后作业本更是还没有开过头,这样的学生我算是第一次领教.  相似文献   

15.
<正>记得那是几年前,一学期的工作终于结束了,我收拾好东西正准备回家,门口传来了响亮的报告声。打开门一看,是一个高高帅帅的小伙子,看上去很眼熟,可我一下子竟叫不出名字。老师好!我是小朗,放假了,来看看您!他这么一介绍,我想起来了!是他,那个曾经让我为他保守秘密的小男孩。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单元测试的成绩,简直让我大跌眼镜,全校鼎鼎大名的“皮大王”——王强同学奇迹般地得了“优秀”。如果换成其他同学,我都不会有太大疑问,唯有王强,不是我“门缝里将人看扁”,这绝对连可能性也没有。回想王强进入我班两个星期以来的学习,我丝毫没有发觉他有任何进步的“迹象”,一副吊儿琅当的“德性”,上课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甚至连笔都没见他动过,课后作业本更是还投有开过号,这样的学生我算是第一次领教。  相似文献   

17.
坐又何妨     
朋友给我讲他的故事:每天他开车上班时,经常会遇到另外一辆车,时间久了,便记下了对方的车牌号。两辆车一前一后,便有了摩擦与不快。要么后面那辆车强行超车;要么前面的车子故意将车速压得很慢;要么你别我的车,我别你的车。甚至有一天,两个人一边开车,一边打开车窗互相骂起来。朋友说,那段时间他砸了对方车  相似文献   

18.
老鹰是一种奇特的飞禽,它们的巢大都筑在树梢或悬崖峭壁上.小鹰孵化后,母鹰精心地喂养、保护.等小雏鹰羽翼渐丰后母鹰开始搅动窝巢,让尖锐的小石子和荆棘露出来,小鹰被扎得嗷嗷直叫,可是母鹰仍然无情地驱逐,小鹰只好忍痛离巢远飞.  相似文献   

19.
儿童读经运动引发的争论已有些时日了。近来,刘川鄂教授发表长文,(载《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06年第4期)认为儿童读经运动带有“专制性”、“残酷性”和“欺骗性”,指出,读经作为“教育行为”,实为不妥。刘先生是湖北大学领袖群儒的人物。但其反对读经,尤其是反对作为教育行  相似文献   

20.
我在讲“雄狮”一词时,由于雄狮这个手语有的学生不理解,就随手往黑板上写,但一时笔误,把“狮”字写成了“虫”字边。我正觉得不对劲,学生纷纷打手语说:错了,错了……我此时也反应过来,马上改正了,然后自嘲道:“明明是头猛兽,老师却把它变成虫子啦。”同学们都笑了。“唉,这就是现在流行的‘失写症’啊!老师也被感染了,以后真要留神。”“什么是‘失写症’啊?”学生好奇地问,于是我又简要地做了讲解。老师的自嘲既给自己解了围,又教给学生一个新知识,真可谓是一举两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同样也有犯错的时候。面对失误,老师不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