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庆阿蛮的长篇小说《依仁巷》写重庆确实存在的一条很有特色的小巷。依仁巷曾是重庆底层市民聚居的街区,也是重庆最早的经营畜禽水产和水果日杂的下层商业街区。这样一个街区和这个街区的居民几十年的命运变迁,便兼有地域文化和市井文化两种品格。  相似文献   

2.
如今的年轻人,也许还听说过大阳沟,对依仁巷这个地名却一定十分陌生了。殊不知,依仁巷是从大阳沟菜市场岔出去的一条小巷。曾经以经营禽蛋水产而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是携着菜篮的主妇们喜欢光顾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第11、12期《青年文学》似乎带有一种岁末“清仓”和“甩尾”之感。不过,小说的疲惫状态所呈现出来的年轻作者创作的杂乱脉象则更为清晰,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大力弘扬西部化和三峡库区化的优秀传统,同时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西部大开发的实践中,努力创造既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特色的西部化。  相似文献   

5.
1月8日盛筱华长篇小说《血海情殇渝水悠》研讨会召开盛筱华长篇小说《血海情殇渝水悠》研讨会在市作协召开。研讨会由重庆文学院主办。重庆市作协主席黄济人,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明凯,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顾问余德庄,重庆文学院院长邓毅,评论家蓝锡麟、李敬敏等二十余位重庆文学界知名人士出席会议。与会作家、评论家就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形式和语言风格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血海情殇渝水悠》是一部融入巴渝文化各种元素的武侠小说,由黄济人作序、重庆出版集团出版。  相似文献   

6.
探讨重庆学的主体意识,是重庆学主体性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重庆具有自己的化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重庆学的区域化特点正在逐渐聚集,重庆学的主体意识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作家,刘忠华多次褒扬普通劳动身上所闪耀的优美、健康的人性光芒。在其报告学中,多元的艺术手法打破了单一和凝滞,思想内涵和人生感悟在多样组合中具有回旋荡漾的审美效果。轻灵的笔触描述了时代对人物的润物无声式的渗透,同时灵感与自然美的邂逅往往迸发出飞溅的珠玉,《走近重庆》全方位介绍了重庆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地域化含义。  相似文献   

8.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重庆陶研文史》(以下简称《陶研》)是我的好朋友,每季定期从远自2500余公里以外的重庆来到江苏镇江,叫我怎能不乐呢?  相似文献   

9.
云间,乃松江之古称。云间派是明清易代之际一个地域性、家族性特征十分突出的文学流派。刘勇刚的专著《云间派文学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2月版)对云间派文学的理论与创作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论述过程中既注重对流派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0.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是学术界提出的“重写文学史”理念的原质性延伸。重庆文化是重庆文学的摇篮,又是重庆文学重要的审美对象。重庆文学在文化遗传和文化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是从远古的“下里巴人”开始的浓厚的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11.
罗润芳的《水上人家》以一定的"家族史"意味,描写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水上人家罗氏家族两代人在南宁白沙湾平凡而又艰辛的生活。小说向世人展示了南宁水上人家生存空间与境遇,再现了以水上人家为中心的南宁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陈诗雨 《文教资料》2014,(16):71-73
地名是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特定的地域所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重庆地名体现了命名者的价值取向、审美倾向、宗教信仰、政治道德观念.以及命名之初巴蜀经济文化独有特征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重戾实力派作家莫怀戚的长篇小说<经典关系>,体现出具有某种地方色彩的当代长篇小说,在创作上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尤其是面对有关男女关系在重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演变,如何运用重庆方言来进行小说叙事,在呈现出个人写作的成功与局限的同时,进行了具有再创性质的个人示范.  相似文献   

14.
《重庆儿童文学史》整体上比较好地把握了重庆儿童文学的空间维度、创作主体、客籍作家与创作载体的内涵及取舍尺度。它既填补了重庆地域文学研究一个方面的空白,全面展示了重庆儿童文学的艺术成就与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又是重庆文学、当代文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有意味的收获,特别是对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贡献了厚重的创获。同时《重庆儿童文学史》也为研究西南儿童文学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5.
重庆《跃进民歌》从艺术成就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而更多具有历史考古学的价值。今天。我们研究它,也主要不是着重它的文学价值,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研究的范本。考察其蕴藏的有关重庆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抗战文化运动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工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其工作的重心。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南方局的研究,逐步深入,全面拓展。其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一是关于中共南方局的总体研究;二是围绕中共南方局与国统区(大后方)抗战文化运动的研究;三是针对中共南方局与重庆抗战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一直以来,抗战时期重庆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力发掘重庆作为陪都之后由于文人汇聚给重庆带来的文化繁荣,并因此对重庆本土文化建设所产生巨大影响和意义;再是重庆以及重庆人民在抗战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外还有就重庆抗战文学现象本身以及抗战对重庆的影响研  相似文献   

18.
重庆实力派作家莫怀戚的长篇小说《经典关系》,体现出具有某种地方色彩的当代长篇小说,在创作上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尤其是面对有关"男女关系"在重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演变,如何运用重庆方言来进行小说叙事,在呈现出个人写作的成功与局限的同时,进行了具有再创性质的个人示范。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认为:读对于学作品的解读是一种建构,实际上是要读出自己的化情趣来。作为学批评,我以为批评家更应该通过阅读,读出自己的化人格来,并以此为社会树立一种高尚的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0.
食色性也。中国人不能离开,世界也不能离开,如果说解决了这两大问题,我看世界就会太平许多,起码不会有这么多的战争和恐怖主义,吴三桂不会起兵,特洛伊战争也不会发生。吃饭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能指,从中可以发现众多的社会景观,不同的人生态度,甚至不同的政治立场。“食不言”是一种日常礼仪;“朱门酒肉臭”是阶级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反映着劳动人民的心声;鸿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