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博物馆业内外通常把观众总人数作为评价一个博物馆或一个展览好坏的主要指标,却普遍忽视或甚少关注观众的"回头率"问题,导致评价指标和结论存在一定偏差。只有将观众总人数与观众回头率相结合,才能对博物馆及其展览得出更为科学准确的评价。通过对南京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和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探析观众"回头率"问题,并从博物馆的基础服务设施、展陈教育活动以及发展目标群体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观众"回头率"。  相似文献   

2.
观众调查研究的内容是由各博物馆为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博物馆观众调查研究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观众类型—特征研究;观众行为—心理研究;观众活动—反应研究.一、观众类型研究观众分类是博物馆认识自己服务对象,确定和调整自己活动内容以及判断自己工作效益的基础性工作.因为博物馆观众并不是  相似文献   

3.
自然博物馆目标观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指前来博物馆参观并接受博物馆服务的所有人民。目标观众(target visitor)是指博物馆期望来馆参观的人,是博物馆教育服务的重要对象。研究自然博物馆目标观众对于自然博物馆展览设计、展示方式及教育成效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及访谈方法,得出自然博物馆的目标观众是学生及亲手家庭,潜在观众为教师。从自然博物馆目标观众的参观行为、参观过程及参观效果三个方面入手,针对目标观众的取向提出自然博物馆在展览设计、教育活动等工作上应充分考虑目标观众的兴趣、期望。  相似文献   

4.
前言改革开放已过去二十个年头了,巨大的改革冲击波振荡着一切领域。博物馆这个历史的殿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样那样的震撼。几年前《人民日报》一篇题为《博物馆为什么冷冷清清》的读者来信,首次引发了博物馆界对观众日渐稀少问题(以下简称为观众流问题)的重视。博物馆观众冷落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近年来我省的有识之士不断撰文呼吁:博物馆受“经费制约”,造成“门庭冷落?”;博物馆“〈客〉多〈知音〉少”;省博“为何沉睡不醒”;省博“你怎么了”。一连串问题的提出,纷纷针…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博物馆为主要考察对象,详细介绍和分析了他们从业人员的精神面貌、展览策划工作的注重细节、宣传工作的集中统一、教育活动的灵活多样、对相关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以及对于内陆地区博物馆的诸多启示。文章中的诸多陈述涉及到博物馆宣传、教育、服务、展示方面的实际案例,希望能为博物馆人提供一个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1986年10月至1987年3月,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组织了一次京津地区博物馆观众抽样调查。在冯承柏教授的直接指导下,一名研究生和六名本科生参预了这次社会调查实践。博物馆专业研究生吴卫国具体组织了这项活动,调查组其他成员由博物馆专业本科生尹青、王立岩、邵虹、夏玉林、马九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文化宣传教育机构,要对整个社会的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建设精神文明.博物馆又是社会文明的窗口,从中可窥视到历史的渊源发展,民族的文化遗存,社会的风情概貌以及国家的发展建设成就.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当今我国的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的科学,它适用于对博物馆观众心理的分析和研究。观众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博物馆的观众,因为观众是博物馆服务的对象,而博物馆服务的对象是整个社会的广大成员,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包括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化素养的各种各样的人。从老年人到儿童,从学、专家到中、小学生,从国家元首到普通群众,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相关学科的结合从而形成新的边缘学科,研究方法的借用促成学科的迅速发展,势如潮涌,锐不可挡。在被人视为文明的窗口、知识的宝库的博物馆中,当着社会教育被确立为博物馆的主要职能之一时,博物馆的观众研究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着人们致力于博物馆观众研究而又不满足于当前单一的方法时,人们便开始求助于其它社会科学——社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的科学管理,是博物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分支学科。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博物馆乃至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目前全面改革的浪潮中,更是如此。博物馆学界对博物馆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等方面的积极、广泛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迫切性。这项研究工作应当更加速地进行,以便更有力地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确地研究和认识博物馆观众是有效地开展博物馆工作的基础。 众所周知,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但是,长时间以来,由于受传统博物馆观念的影响,重“物”轻“人”的倾向一直相当普遍地存在着。这种倾向反映在博物馆学研究当中,就是对于博物馆观众的研究和认识远不及对博物馆实物资料的研究和认识。正是由于对博物馆观众缺乏应有的研究和正确的认识,因而导致了博物馆工作常常陷入一种低效、盲目、缺乏  相似文献   

12.
浅论博物馆观众的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即是参加。权威的解释大概也不会比此解释更全面、概括。博物馆界有人认为:“博物馆的参与概念表现在观众对博物馆的参与和博物馆参与社会两个方面”。博物馆参与社会方面,是指博物馆站在合适角度干预社会某些活动,发挥博物馆在社会上的作用。而观众对博物馆的参与,我认为也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立“博物馆之友”这样的组织,组织观众中对中国博物馆事业有着贡献、作用或者热爱博物馆事业的人士关心、支持、爱护博物馆建设。另一方面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博物馆观众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要关注老年观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人类迈进新世纪的时候 ,中国也悄然步入了老龄型社会 ,并且将可能成为世界上老化最快的国家之一。据 2 0 0 1年全国老龄工作研讨会统计 ,2 0 0 0年我国 6 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 1 3亿 ,约占总人口的1 0 2 % ,这使我国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我国现有 6 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以 3%的速度增加。 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5%的速度增加。天津市早在 1 988年就已经成为老龄型城市 ,1 999年底 ,全市老年人口达 1 2 2万 ,占总人口的 1 3 42 % ,预计到 2 0 1 0年将超过 2 5%。这个快速增长的庞大老年群体 ,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挑战。加强老龄…  相似文献   

14.
史吉祥 《中国博物馆》2003,6(1):79-85,73
博物馆的观众研究肇始于1897年德国的弗贺奈尔(G.T.Fechner),他在博物馆率先运用问答方法了解观众对展示品的意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物馆观众研究在西方博物馆学术界成为热门领域,这方面的论文、报告和著作不断问世,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逐渐成熟,有了专门的学术组织(1)、刊物和网站,每年都召开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话分析,可以了解观众在观展过程中细微、即时的学习行为。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采取非干预式观察方法对展览观众进行调查,记录其对话及相关互动行为,以访谈法作为辅助了解观众发生对话的原因,采用艾伦的对话分析框架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与学习有关的对话发生频率相对较低,群体间的对话以知觉型对话为主。上述调查带来的启示是:可通过展览内容的生活化、展示方式的多样化、展品位置的合理规划以及展示说明的有效性,更有效地引发和促进观众之间的学习型对话。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博物馆通过自己各种有针对性的周到服务,使观众从陈列展览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这种有针对性的周到服务,是建立在对观众的正确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对观众的认真研究,就不可能对观众形成正确的认识,博物馆也就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为使博物馆工作做到优质服务,这就需要博物馆必须认真地去研究和掌握观众的心理,既要了解一般观众的一般心理,又要了解特殊观众的特殊心理,了解他们在心理需求、参观动机、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  相似文献   

17.
在博物馆,藏品的征集保管是基础,各专业的科学研究是手段,通过陈列展览使群众受到教育才是最终目的。在博物馆学诸问题的讨论中,人们始终没有怀疑过博物馆具有教育的性质,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象学校那样,把受教育者(观众)作为对象加以研究,没有形成单独的博物馆教育心理学。纵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博物馆是面向大众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其作用在于促进大众接受更多的文化熏陶,并且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关于博物馆观众及其行为的研究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因为研究博物馆观众行为有利于了解观众的构成,掌握不同观众的参观偏好;并且优化博物馆的陈列和安排,提高观众在博物馆的满意度,从而吸引更多观众参观博物馆。博物馆展览教育工作开展越顺利,我国的博物馆及历史文化事业就会发展越长久。本文以鸦片战争博物馆为例,对博物馆观众行为进行了阐述、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教育对象是来自社会不同层次的观众,要想最大限度地让观众在博物馆获得更多的知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首先应该深入了解观众,对观众的一些动态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以便适当地调整群众教育工作,达到最佳教育效果。为此,我们收集了多年来长春地区部分博物馆的观众调查资料,并对观众的一些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力求探索其内在规律,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