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平行志愿是一种志愿设置模式,更是一种招生录取机制。四川省等省市通过平行志愿的改革实践,提高了考生、高校和社会的满意度。但目前平行志愿改革在公平性和操作性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在进行新一轮录取方式改革之前,应根据本省实际,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2.
志愿填报模式改革是高考综合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志愿填报时间由考前调整为考后,投档录取模式由顺序志愿调整为平行志愿。为探讨志愿填报模式改革对于高校招录工作的影响,笔者从北京某市属工科院校生源调查数据和录取分数情况入手,通过四年数据的纵向对比,呈现考生志愿填报和高校招生录取的新特点,并从宣传渠道、宣传内容和专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出发,为高校更好地开展招生宣传、录取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崔伟  陈娟 《文教资料》2010,(31):110-112
2005年,江苏省首次在高考中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完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体现出的提高教育公平、增大考生选择和录取机会、稳定高校生源、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等优势已经深受好评。但这种录取模式潜在的唯分数论倾向,考生落榜风险、考生选择与高校录取之间存在矛盾等负面效应依然是高考招生录取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现状分析.结合江苏省高考改革,积极探索江苏省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高考平行志愿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考平行志愿是一种志愿设置模式,更是一种招生录取机制.江苏等省市通过平行志愿的改革实践,完善了高校招生工作.但目前的平行志愿改革还存在一些不足,应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起"一档多投"、自主选择的招生制度,赋予高校和考生更多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5.
新挂牌的云南省招生考试院2009年起将力推3大改革举措:一是推行高考考生填报“平行志愿“录取。据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介绍,云南省已确定从2009年起实施平行志愿招生录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我国高考录取机制的变迁路径入手,剖析了"顺序志愿""院校平行志愿"和"专业平行志愿"等录取模式的优势与不足;运用稳定匹配理论(GS机制),探索新一轮高考改革录取机制的发展方向,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新高考改革举措既具有多重积极价值,又引发若干需要给予充分重视的问题。在新高考"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机制下,师范类专业"生源带动"效应将会明显减弱,"专业洗牌""生源危机"成为师范类院校必须直面的挑战。基于新高考改革的地方师范院校招生对策包括优化招生模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转变招生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8.
教育简讯     
闻讯 《宁夏教育》2010,(4):39-39
今年宁夏高考改革将实施五项新举措网上填报志愿今年宁夏普通高校招生将实施五项新举措。在2009年第一批至第四批次实行平行志愿的基础上,今年将“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适用范围扩大到提前录取批次的体育类和各个批次中的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投档录取中。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高考志愿设置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传统高考志愿设置的弊端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高考志愿设置改革势在必行。浙江省进行了"平行志愿"的改革探索,通过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制定方案,做好新的招生政策宣讲,畅通信息公布渠道,扩大信息公布范围,做好各批次的模拟投档工作等措施,使招生录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教育公平,应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和申请入学制度,赋予考生更多的选择权,实现同步录取、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实施意见》强调,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据9月4日新华网)长期以来,高校招生录取批次,事实上将高校划分出了三六九等,高校办  相似文献   

11.
《高考金刊》提示:高考改革一直牵动着考生、家长们的神经,随着2008年高考的临近,平行志愿作为2008年高招改革的重要举措,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近日,教育部公布的2008年工作要点显示,今年高考将推广和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分段公开征集志愿等录取方式。目前,我国已有湖南、江苏、重庆、浙江等省市在高考招生录取中采用平行志愿模式。2008年,上海、北京等省市将首次推行平行志愿。平行志愿的改革方案将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减少高分考生落榜的几率。目前,平行志愿政策由各地方自愿执行。  相似文献   

12.
吴根洲 《江苏高教》2015,(2):75-78,85
院校优先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在降低高分考生落榜概率与解决高校招生录取"大小年"现象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挤压高校招生自主权,降低考生专业志愿匹配度,加剧高校之间的等级分化。专业优先的梯度志愿投档模式则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可以兼顾考生的院校志愿与专业志愿,有利于引导高校公平竞争,从而优化高校生态系统。改革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专业优先梯度志愿的投档模式需要两项配套改革措施:一是制定并落实专业录取标准的机制改革,二是保障落实高中课程标准的高校招生考试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3.
正9月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长期以来,高校招生录取批次事实上将高校划分出了三六九等,高校办学的自由竞争实际上无从谈起,这正是各高校争相"升格"、"改名"的根本原因;同时,因为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将高校划分  相似文献   

14.
2009高考新政     
自主招生不断扩大规模,平行志愿继续在全国加大推广力度,江苏省多变的招生模式引起很大的争议……2009年高考新政策无疑是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焦点。高考改革的道路何去何从?高考录取规则的变化,让不少考生受益,也让不少考生焦虑:自主招生真的公平吗,平行志愿到底是好还是不好,高考改革是增负还是减负?让我们一起关注2009高考新政。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提出探索综合评价录取机制的要求,但是在基于科类限制的总分投档录取模式下较难实现。为落实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目标,必须突破科类制约,建立新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以云南省艺术类招生多科类兼报的实践为基础,构建优先队列平行志愿投档模型。该模型突破科类制约和总分束缚,遵循群体分数优先和个人志愿优先的投档原则,高校可自由设定考生成绩项要求和不同科目的权重要求,有利于增加学生选择权和高校招生自主权。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提出探索综合评价录取机制的要求,但是在基于科类限制的总分投档录取模式下较难实现。为落实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目标,必须突破科类制约,建立新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以云南省艺术类招生多科类兼报的实践为基础,构建优先队列平行志愿投档模型。该模型突破科类制约和总分束缚,遵循群体分数优先和个人志愿优先的投档原则,高校可自由设定考生成绩项要求和不同科目的权重要求,有利于增加学生选择权和高校招生自主权。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考平行录取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及其录取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考录取是高等院校招生录取制度的重要环节。志愿填报制度和录取制度与考生的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息息相关。合理而又科学的录取制度关系到如何在我国教育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既公平高效地选拔具有培养潜质的考生,又为考生提供尽量多的自主选择空间的问题。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省市已经实行了“平行志愿”的志愿填报方式,还有少数省市开始试行平行录取制度,这为高考实行平行录取制度奠定了基础。在此背景下,研究平行录取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与模式、已经具备的条件,以及所需的机制保障等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高考实行平行录取制度的改革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14年9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从2017年开始,"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填报志愿与投档按考生成绩分段进行。"为此,2017年1月6日,浙江省正式发布《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方案》,对今后统一高考招生分类、计划公布方式、志愿设置、分段办法、投档规则和录取流程作出了具体规定,彰显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扩大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选择权,平稳接轨高考综合改革愿景,为最终实现高考改革的决战决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录取模式 普通高校招生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下称"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规定的录取批次中,允许考生填报若干个平行但有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根据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情况和院校志愿顺序投档,投出档案均视为第一志愿,由高校择优录取.  相似文献   

20.
本刊2008年第四期曾以“志愿,平行中的利益交点”为题对平行志愿做了一次专题。今年高考录取,继湖南、江苏、浙江之后,安徽、辽宁、上海三省(市)也实行了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尝试,实行平行志愿的队伍在逐渐扩大。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后劲”如何?是否得到了考生、高校和招生行政部门的认可?带着这些问题,本刊再次将焦点聚集到“平行志愿”上,以期对高考志愿改革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