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去年二至四月,由上海博物馆宣传教育部部分同志和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文博教研室组成的一个小组,参加了上海市委发起的“上海市教育发展战略研讨”活动。根据研讨内容的要求及本地区的博物馆教育活动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们对上海市区的博物馆社会利用率进行了一次问卷抽样调查。从  相似文献   

2.
上海博物馆是世界著名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藏品、专业研究队伍和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1997年7月,上海博物馆博物馆教育部正式推出面向观众的讲座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讲座开办近半年来,听众达997人次,平均听讲率90%,每场次听讲率也均在80%以上(见下表)  表1项目人数比例古埃及系列24296%书画系列30185%亚洲系列45491%总体情况99790%  为了更好地利用讲座这一手段,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教育功能,上博教育部讲座组先后在1999年9月和12月进行了两次讲座听众的调查,就讲座这一教育形式的被认可程度、听众的听讲目的…  相似文献   

3.
杨茜 《中国博物馆》2013,(1):104-108
以2001—201O年上海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临时展览为依据,通过统计分析,从展览数量、展览时长、展览周期、国内国外展览、联合展览、古代与现代展览、展览类型、临时展览网上介绍等方面对上海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临时展览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是注重感观的教育机构,"教材"生动形象,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效果。其教育形式和特征又区别于一般的教育机构,在知识的传播和素质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博物馆应该是市民、特别是未成年人感受历史和文化的最佳场所。上海博物馆是蜚声中外的大型古代艺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上海博物馆     
陈燮君 《中国博物馆》2004,(4):F002-F002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旧中汇大楼。位于人民广场南侧的上海博物馆新馆于1996年10月12日,全面竣工,  相似文献   

6.
如何理解“跨世纪的国际一流博物馆”的含义,怎样才算是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在1992年上海博物馆新馆工程立项之初,这是放在上海博物馆面前的首要问题。当时我们并没有提出建造“智能化博物馆”、也没有一个建立智能建筑系统的目标。或者说,在1992年当初我们甚至还没有关心过“智能建筑”这个词。我们只是从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内容和工作目标出发,对于现代化博物馆必须满足文物的存放、陈列条件和研究利用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数值化是对文物的根本性保存文物的保管和保存是博物馆的最基本的任务。然而,文物同世界万物一样,有生必有灭,有…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博物馆总体规划和技术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博物馆的信息化包括了博物馆信息化和数字化博物馆两大部分.数字化博物馆是在博物馆信息化基础上的一种质的提高和升华.   一、博物馆信息化的特殊性   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博)从1984年5月成立“电脑组“,开始规划博物馆的电脑应用工作.十余年的探索体会到博物馆信息化具有以下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针对青少年的教育活动严重缺乏,青少年对博物馆活动的态度也往往很排拒。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活动才能吸引青少年观众呢?该文试图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阿兰德(Michel Allard)的"个性"、"认同"理论为基础,以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2012年暑期教育活动评量为例,从活动要素、活动组织及青少年生活元素等方面探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西安作为"一带一路"的起点和桥头堡,为陕西历史博物馆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给博物馆带来了全新的目标、全新的使命、全新的思维和全新的工作形态。博物馆如何调整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创意思路,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博物馆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事业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博物馆怎样通过自身的改革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由经济改革而引起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新的变化,推进自身的发展,这是博物馆改革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由于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性,现成的经济改革成果不可能直接移植到博物馆改革中来,博物馆到底怎样进行改革?不少人为之感到困惑。为此,我在上海博物馆作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察,现将上海博物馆改革现状以及我个人的  相似文献   

11.
一百三十年前,上海出现了第一个博物馆,标志着上海博物馆事业从此走上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从小到大,由少到多,为充实祖国的历史文化宝库,几代文物工作者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由于全市文物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上海博物馆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历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上海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前程似锦,形势喜人。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是面向大众的社会性科普教育,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不仅催生了多元化的科普形式也加速了科学普及与传播的速度。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定位和视角,在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下,通过多元的科普载体形式构建全新的教育实践形式。从激发受众的兴趣到拓展创新思维,从提供广泛的创意交流空间到释放参与者的创造潜能,从被动式带入到主动式参与,从多个角度构建博物馆的“创客空间”式教育。本文以大连自然博物馆为例,依托于立体科普信息窗口、特色教育课堂以及创新体验式的科普活动,努力尝试打造自身“创客空间”式的教育实践形式,为未来的教育活动研发与实施打开新思路,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上海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博物馆在教育工作方面 ,一直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同时 ,也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 2 1世纪到来的时候 ,社会教育将以何种姿态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如何更加深入地开发教育功能、拓展博物馆教育的领域 ,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 ,是放在每一个上博人 ,特别是上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树立“以人为本”、为观众服务的博物馆教育理念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人们的观念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经济领域里 ,我国结束了长期以来物资供应的不足 ,由卖方市场逐步进入买方市场 ,人们有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与味觉相关的博物馆教育活动日益兴起,包括味觉在内的多感官沉浸式体验成为新兴话题。文章从味觉在博物馆中的教学角色出发,批判性地思考了食物文化和文化定型,同时指出在博物馆中,食物所具备的制造身份认同与唤起集体记忆和情感的作用。其新颖的案例分析和思考过程值得国内博物馆学界借鉴,同时研究与发展多感官博物馆成为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博物馆教育"一直是博物馆界的热门议题,特别是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重新定义博物馆,将"教育"提升为博物馆诸多功能之首后~([1]),"博物馆教育"更是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解读,从概念到理念、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推陈出新。与此同时,博物馆教育活动越来越强调受众的"参与性",这也导致了对博物馆教育的解读对象也不再局限于业内人士,普罗大众的感受也成为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许多博物馆纷纷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来吸引众多观众到馆参观,以形成主动的多元化教育服务模式,拓展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然而这其中许多的教育活动虽然造势轰动,人潮不断,但只是热闹一阵,无法持久保持下去,犹如昙花一现。本文试在探讨博物馆教育活动可持续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以首都博物馆(以下简称首博)青少年教育活动探索的实践为例,提出博物馆教育活动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0月,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举办的“2008吉林大学考古学术论坛一文化遗产研究”于10月17—18日在长春市吉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为学术界在文化遗产研究方面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相关领域的学者深入开展文化遗产研究,推动我国的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事业向前发展。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武汉博物馆、南京市明孝陵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伪满皇宫博物院、吉林省白城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现代博物馆宣教工作包括两个重心:对内的宣教讲解人员培训与对外的宣教活动拓展,二者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共生关系。"对话教育"理念的导入,将对博物馆宣教人员的培训提升及开展相关社会活动,提供有效借鉴,带来全新启示,产生积极影响。教育是远效的,一切为了明天,而行动应是果断的,改变就在当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博物馆》2010,(1):70-73
博物馆教育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最重要任务是与社会及公众广泛建立密切联系。教育活动是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渠道,其目的不在于教育公众,而是要根据需要帮助公众学习,为公众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为其提供教育体验的场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球科学这一学科在国际上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而地质、地学类博物馆在专题博物馆中又占有较大比例。因此,以中国地质博物馆为案例来研究地质、地学类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然而,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以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深层脉络,探究体系化的学科知识与博物馆,与公众生活的相遇,以此,对博物馆教育活动进行深层次内容结合方法论的探索,力求为自然类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洞开新的视野,文章从两条进路出发,剖析中国地质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第一条是知识延展的进路。依据地学、地质知识内容结构的网络,建构由博物馆内部诸展厅延伸踏至山、川、湖、海的活动,沿著知识的脉络在无边界的空间展开。第二条是公众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博物馆教育活动将博物馆各类知识体系再度分解至观众的理解,碎片化抵达至与公众相遇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