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勤 《教育与职业》2012,(28):80-8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学雷锋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具体表现。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广大志愿者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展援助性志愿服务活动、专项性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等,构建了健全的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在提高志愿者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也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2013年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在此历史节点上,党提出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新的时代命题.青年志愿者服务为推动高校学雷锋活动提供了有效的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方式、活动载体和评价机制.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载体,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一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强志愿者参与学雷锋活动的能力;二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强化志愿者参与学雷锋活动的动机;三要建立科学的实施机制,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运行;四要建立规范的评价机制,确保学雷锋活动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5日是全国第52个学雷锋日,也是第1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我省各级团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社会传承雷锋精神,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西安市灞桥区团委组织30余名青年志愿者赴陕西回归儿童救助中心开展“学雷锋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学雷锋活动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影响了中华大地的一代又一代青年人。那么,如何成为一名有准备的志愿者?一、"联":联系一支志愿服务团队近年来,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在扶贫帮困、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大型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3月以来,肥西县教育局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各校认真制定活动方案,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3月3日,肥西师范学校的青年志愿者们来到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学雷锋在行动"活动。志愿者们给县聋校的孩子们带来了练习本、液态奶等学习和生活用品。在学校的律动教室,志愿者们为这些特殊孩子表演了精心编排的节目,还带学生一起玩踩气球、抢板凳等游戏,给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们带来了欢乐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南京亚青会、青奥会青年志愿者的满意度。大型体育赛会志愿服务是青年志愿行动的有效载体,赛会中青年志愿者的满意度对其是否愿意积极主动从事社会志愿服务工作起决定作用。青年志愿者对所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高满意度有助于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常态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青年志愿者行动在高校的开展,是新时期为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注入新的内涵.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既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又将自身的个人价值观与实现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成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园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5日是全国第52个学雷锋日,也是第1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我省各级团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社会传承雷锋精神,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蒲城县团委、少工委组织城区5所高中的20名学生志愿者赴尧山小学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9.
雷锋精神的实质,新时代可以诠释为志愿服务.学雷锋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它推动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然而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起步较晚,存在不少问题.目前存在志愿服务制度、机制体系不完善,组织定位不清楚,大众对志愿服务工作认识存在误区,资金短缺与监督缺失,项目化程度低等深层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能对新时期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安徽教育》2010,(4):18-18
<正>本刊讯在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这样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他们曾组织过"环保小卫士",担任过运动会上的"裁判",参与过植树、学雷锋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不久前,师专青年志愿服务队又开展了主题为"如何关爱孩子"的义务支教活动。他们走进社区,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补习功课,伸出友爱之手,奉献出一片爱心。截至目前,雨山区、花山区等已有60多个家庭、近百个孩子得到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热心帮助。  相似文献   

11.
青年志愿者活动作为“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的继承和发扬,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已成为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号工程的重要内容。三年多来,随着我校这项活动的日趋规范化,日常化,系统化及通过开展多种有形有色,实实在在的志愿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使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了整个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在1999年度又被评为“宁波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站”。回眸往昔,成功的经验历历在目。首先,各班团支部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我校志愿者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学期末,我站就积极检查统计各班团支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2.
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微公益理念,与志愿者精神一脉相承,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契合,开拓了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新路径,为创新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提供了机遇。目前,高校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工作存在参与志愿服务不广泛、行政干预影响行动效力、工作实效性和持续性较差等问题。高校共青团创新志愿者工作应从形成微公益工作理念、建设微公益平台、依靠志愿者组织进行项目运作、以微公益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等方面入手,将公益行为转变为普通人随手可做的"微行动"。  相似文献   

13.
张健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122-123
<正>一、大学生志愿服务释义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初欧美国家的宗教性慈善服务。新中国的志愿服务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学雷锋活动,到了上世纪93年代,铁道部团委在京广线首先打出了志愿者旗号。从此,志愿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广为传播,志愿组织迅猛发展,中国的志愿服务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进入2008年代,随着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中国的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4.
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一系列志愿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大学生志愿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志愿服务发展不平衡、志愿服务能力相对不足、对志愿精神的关注度较低等。发展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应采取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网络,弘扬"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志愿者精神,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志愿服务道路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校志愿者组织的创建、发展和内涵延伸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互通性和可融合性,是互为依存、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和谐统一体。武汉作为现时的“大学之城”,未来的“志愿之城”,探索将高校志愿者以不同的志愿服务形式有效地整合于城市精神教育实践之中,推动高校志愿服务与城市文明创建、与学雷锋常态化相结合之路,通过高校志愿者组织建设,培养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城市中的志愿者,使高校青年志愿者成为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倡导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对进一步丰富武汉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霞 《教书育人》2013,(12):46-47
自共青团中央1993年12月提出组织"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志愿服务便蓬勃开展起来,全国高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逐渐成为志愿服务队伍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方式,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大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并使其常态化,将极大地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8.
俞艳 《教书育人》2012,(24):154-155
我院近年来积极构筑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化常态化体系,全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和奉献精神。加强组织建设,促进志愿服务日益规范;完善服务体系,拓宽志愿者服务领域;创新特色服务,全力打造工艺"乐善"品牌;培养志愿精神,大力弘扬社会新风。通过以"奉献、友爱、进步、互助"为主要内涵的志愿服务,闪烁美与文明的光辉,树立正气,促进和谐。  相似文献   

19.
万新 《高中生》2013,(18):44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请以"On Volunteering"或"MyExperience of Workingasa Volunteer"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20词的英语短文。  相似文献   

20.
在和谐杜会的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这一课题首先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志愿者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向世人展现了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但大学生志愿精神在得到一定程度传播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志愿者本身,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一些有效地措施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使我国的志愿者活动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