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面对自己参与的生活世界,他们的生命表现既有认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种因素总是在交互作用中同时发生、同时作用于生活。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教育《,品德与生活》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方式研究生活。本人在使用《品德与生活》这本教材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哲学思维转变的主要方向.这一转向在我国教育哲学领域引发了一股反思科学主义、回归生活世界的热潮.关注教师的"生活世界",建立完整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既是教育回归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研究型课程:沟通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归生活世界,建构完整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体验,这是当代教育改革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研究型课程的建构正是这一价值取向在课程改革中的体现。研究型课程以其开放性、完整性和交互性有效地沟通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它既承继了生活世界的直观性与自然性,又保留了科学世界的技术性和逻辑性。现代教育的领域性断裂在研究型课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合。因此,研究型课程成为沟通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谢薇 《班主任》2004,(10):37-38
对于小学生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块神奇的土地, 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极大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同时,网络世界也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带来了教育发展的无限生机和活力,也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开辟了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5.
在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现时代,教育要想很好地完成自己的道德使命,必须建立在人的生活世界之上。教育要走进生活、关注生命、体验情感,要把教育当作生活来创造。从完整的意义来说,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既是教育向生活的贴近,也是生活向教育的延伸,即教育与生活的相互融合。教育回归了生活世界就是将教育与人置身于现实世界之中,在领悟人的使命中去除生活事实的遮蔽,达至澄明和无蔽的自由存在状态。因此,人的自由存在及其本质实现是教育回归生活的终极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遗忘生活世界的科学教育进行了反思,指出科学教育要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才能使自身获得人文维度的意义基础。同时根据我国科学教育现状,指出回归生活世界需要建立完整的科学体系结构、鼓励学生探究生活世界中的问题和加强面向生活的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声音     
《陕西教育》2008,(10):5-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疔治的愿望与计划。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充满失败.许多学生已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畸形的教育而言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变革,信息化浪潮已波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教育的信息化,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有其突出的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同时,它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教育方式完整地说指的是人类完成教育活动所使用的最基本行为方式,它不等同于教育方法这个概念。教育方法应该是某一个行为方式的策略或几个行为方式的结构性组合策略。为什么要在哲学高度研究教育行为的最基本方式呢?一在于让教育者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教育行为图景,二在于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理解自己平凡劳动的价值,帮助教育者确立严肃的教育态度,形成改进行为方式的心理动机。好比吃饭是一普通的生活行为方式,如果只知道不吃则饥,吃了则饱,那吃饭虽然必须,但也引不起足够的重视。而如能把吃饭与生存与否、生存质量联系起来,那人们…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是一个教育制度完善、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卓越的教育水平和完整的教育体系享誉世界。笔者曾在悉尼大学亚太研究院接受为期两个月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培训,虽说培训时间很短,但是感受颇深。作为澳洲人文化特色和先进教育理念的一个部分——问题意识引发了我对我国传统教育的系列反思。无论在澳洲何处,你会感觉到每当澳洲人被问及某一问题时他们总是习惯性地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很有趣的/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一“善待”问题的方式体现了他们可敬的探究精神,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澳大利亚也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教育理论研究始终摆脱不了来自教育实践的一个质疑:为何最新教育生活样式总是发端于教师的教育实践而非教育理论专家,其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教师在创新教育实践的同时也在创生着教育理论.他们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世界——教育视野与教育领域的拓边者,其现实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教育行动的双轨性,穿梭式的存在样式,身处“夹缝”世界的生存状态便是明证。教师作为教育世界拓边者的理论蕴涵是丰富的,他就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者、化合者、磨合者和边沿拓展者。拓边者身份是对教师实践者生存状态的真实反映与自觉回应。  相似文献   

12.
教育总是时代的教育,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口号以及不同的教育行为方式。现时代是一个后现代时代,教育不可回避地具有了后现代性。与教育的本体具有一致性的后现代思想当属“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属人的世界,教育本体就在于成人;另一方面,教育从其发生学意义上讲,本体则在于与生活世界的互动。因此,用生活世界的哲学指导我们当今的教育应该说是具有教育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教育越来越多地走向信息技术化和个性化。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我们的中小学如何学与教,这关系到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关系到能否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接轨。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信息化的浪潮 ,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 ,教育也在观念、方法、手段乃至体制、结构上悄然发生了变化。校园网的出现加快了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利用网络实施教育不仅是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的产物 ,同时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催化剂 ,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一  互联网 (Internet)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组成的世界范围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它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相比 ,有着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共享范围广、集成程度高、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人类是一个高度智慧的群体,它通过“教育”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选择性地传递有益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明。因此对于今天出现的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16.
石猛 《师道》2007,(5):50-51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活跃的人际关系,是从属于学生“生活世界”的一种“生活关系”,是学生完整的人格与教师完整的人格在教育中相遇并发生相互交流而形成的。积极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影响其整个人生。而每个人都是后来者,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教育、语言与生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育原本在生活中,教育自从借助书面语言而走向正规化和制度化以来,逐步因离开生活而带来危机,返回生活世界是当代教育变新的一个基本主题,但教育返回何种生活却成为问题,只有将“生活世界”理解为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两种运作方式,只有将“语言”合理地植入生活世界中,才算是没有亏待“生活世界”的价值,才能可能摆正教育与生活以及教育与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网络在现实世界中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的产生、发展彻底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不可避免地改变着教育。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一个起点学习任何知识,人类关于教育的思想将因网络的介入而变为现实。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为纽带的知识经济的世纪,我国的知识经济实力能否缩小与欧美的差距,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对知识经济的参与程度。因此,努力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从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教育回归生活或生活世界,是教育理论界的一个热点议题.站在教育的视野来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必须按照教育学的方法,探讨生活与活动、教育活动与教育生活、教育生活与非教育生活的关系,让教育回归生活,追求教育的幸福和生活的完整.  相似文献   

20.
没有爱,就没有世界的一切。教师应当与幼儿一起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爱别人。通过各种形式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帮助他们成长为完整的、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