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燕 《兰台内外》2006,(1):54-54
高校是科研发展的前沿阵地,高校档案信息是信息工程的主力军,高校档案馆是为全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等工作服务的主要渠道。那么高校档案工作者如何把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更好地为学校服务,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进行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档案工作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
档案馆作为数字化校园信息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数字时代的挑战,因此,建设高校数字档案馆为社会服务,是高校档案工作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传统档案馆向数字档案馆跨越所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基础理论研究方面。1.现阶段对数字档案馆的认识不一致。对数字档案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数字档案馆的认识并不统一,其定义就有数十种之多,势必会造成对数字档案馆建设方向把握上的不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字档案馆的实践。另外,现在对数字档案馆研究,绝大部分都是依赖和借鉴数字图书馆的理论,但这些理论是否完全符合数字档案馆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推敲。2.对新类型档案和新载体档案缺乏研究。信息社会中出现了许多新类型的档案,如电子文件、软件、电子出版物、电算化财务资料、电…  相似文献   

4.
关于数字档案馆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5.
数字档案馆建设面临的难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信息时代档案传递和利用的新途径。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相比有着极大的优越性,然而它也存在着不少缺陷。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中面临着诸多不容乐观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本文提出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所面临的10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子"越来越多地映入人们的眼中,从"数字电视"、"电子计算机"到"电子政府"、"电子商务"、"数字地球",人类进入了一个数字化时代.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内档案界于1999年第一次提出建立"数字档案馆";2000年5月深圳市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将国内数字档案馆研究推向高潮;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和2001年两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数字档案馆"的论文就达20余篇;2002年11月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  相似文献   

7.
试析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关系,指出数字档案馆的传统档案在信息时代这个大环境下的延伸和发展,是传统档案馆利用现代化的新型技术求得自身不断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关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文章不算少,其中大多数是从技术层面论述数字档案馆建设,而从业务层面探讨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相对较少。作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践者和《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编写工作的参与者,笔者深切感受到:数字  相似文献   

9.
金玉兰 《兰台世界》2006,(8S):34-34
1.数字档案馆建设要坚持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目前我国馆藏的档案资源数字化的数量虽呈日渐增多趋势,但根据我们了解和掌握的情况,一些档案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多为档案信息导向数据,以档案检索目录形式为主,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档案全数字化。馆藏档案数字化应该是目录检索数字化与档案全数字化之和,而全数字化规模大,对用户有直接的利用价值,无全档案数字资源库,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将毫无意义,所以今后的数字档案馆建设需要的是组织馆藏全数字化,把馆藏全数字化作为一项长期主要任务,切实抓好。我国馆藏档案数字化工程浩大,任务艰巨,这是档案界共同认知,较为棘手的又必须开展的一项工作,要克服许多困难,解决诸多矛盾,如社会氛围、投资、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都很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0.
刘馨 《陕西档案》2008,(4):12-13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划时代的要求,传统的基层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与传统档案馆相比,数字档案馆具有档案数字化、存储海量化、结构合理化、形式多样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信息丰十会化、业务网络化等特点,在未来几年中,建立数字档案馆已经成为档案馆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1.
基层数字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系统中的一个接点和终端,它将基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向公众发布,同时与其他单位共享档案信息。一方面它“是一个存在于分布式网络中的总体”;另一方面,它“是超大规模的档案信息资源在多媒体状态下重组和再创造的创新工程”。因此,基层数字档案馆应包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档案馆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越来越多地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但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数字档案馆则打破了档案利用上的空间概念,利用网络的传输便利,提供远程利用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3.
数字档案馆是一个依赖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档案馆馆藏文字、声音、图像等进行数字化,并对这些数字化档案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和处理,在网络化环境中被本地和远程用户存取,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4.
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档案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俊  章燕华 《北京档案》2006,(5):22-23,34
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档案工作主体--档案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面对社会、技术、法律的诸多挑战,档案馆何去何从?走档案馆信息化之路,建设数字档案馆势在必行.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前提,档案数字化鉴定则构成了档案数字化中最核心的内容.然而现实是,滞后的数字化鉴定实践严重制约着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实践中,许多部门在"跟风"和"燥热"之下对档案数字化工作"一哄而上".缺乏可借鉴的实践成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得档案数字化仅仅成为了档案馆纸质馆藏的"拷贝",成为了档案馆"只求投入、不计产出"的"增肥"计划和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15.
数字档案馆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着革命性的变迁。从传统的档案馆向数字档案馆的转变就是这种变迁在档案界的突出表现。借助于发展迅速、日益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数字档案馆应该说已经具备了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条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还存在着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程度将决定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水平与运行状况。因此,在大规模建没数字档案馆之前,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是当务之急。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及其相应对策作一简要论述,以供同仁们参考。一、数字档案…  相似文献   

16.
数字校园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20世纪末。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发起并主持的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大型科研项目,普遍被认为是数字校园概念的雏形。1998年美国时任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人类星球之认识》(The Digital Earth: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讲,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此后,数字化理念被全世界普遍接受,并引申出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档案馆、数字校园、数字图书馆等一系列概念。数字档案馆建设在国内高校正处于起步阶段,从2000年全国第一次数字档案馆建设研讨会,到2010年国家档案局发布《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这10年间国内高校将不少有益的思路付诸实践。本期我们刊载的4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主题作了阐释,希望对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档案是高校重要的本源性信息源。数字档案馆建设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学校各类档案数字信息资源的存储、管理和利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数字档案馆的内涵剖析,总结浙江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经验,探讨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和建设模式,以期对高校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华 《湖北档案》2006,(9):19-20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不断地在影响着档案信息资源的处理技术,更冲击着档案馆的工作模式,就整体来说,档案馆系统基本跟上了现代科技的步伐.但是目前数字档案馆的提出及应用,对档案馆系统影响范围更大,未来档案馆的工作模式将会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19.
传统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形成的基础。数字档案馆的基本特征是其档案信息资源全为数字化资源,而这些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离不开传统档案馆的支持,档案信息资源都是直接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真实的历史记录。这些档案信息资源是不会自动数字化进入网络的,除了部分是由形成活动的开展直接以数字形式形成并提供上网外,相当部分档案还必须依靠具体的传统档案馆去收集、整理,加工,然后转录为数字档案后才能供网上使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数字档案馆的研究与建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认识“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上,调研了国内外数字档案馆研究与建设的现状;通过比较与分析,对我国数字档案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建设的紧迫性进行了思考,进而对某些现存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