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书杰 《成才之路》2012,(14):13-I0008
正在与同学们的反复接触中,我发现一个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都在问"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要叫我说文无定法——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妙的作文写法,写作是硬功夫,功夫不到家,想写好文章是不可能的。所谓的硬功夫实际上就是关于写作的一些基本功。我个人认为,要想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就要做好三件事:读书、观察与思考。打个比喻,一篇文章要想写好,就要有血肉,有骨骼,有灵魂。我认为只有通过认真读书,才能使所写文章有血有肉;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确立文章的骨骼;只有通过缜密思考,才能使文章获得灵魂。如果脱离这三个过程想写好文章,那么恐怕要比登天还难!  相似文献   

2.
实验一 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已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 .观察 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大 .思考 课本上指出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实验中应会发生电的中和使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小 ,为何会变大呢 ?原来 ,两种物体摩擦后各带什么电荷 ,是由两种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本领的差异决定的 .玻璃与绸子相比 ,玻璃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较弱 ,二者摩擦后 ,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绸子上 ,从而使玻璃棒带正电 .于是人们把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玻璃棒与其他物体摩擦后是否一定带正电呢 ?答案是否…  相似文献   

3.
实验一把长绳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上一个铁球,先把铁球拉离竖直方向一定的角度,并让它贴近自己的鼻尖,然后将铁球释放(人站在原地不动). 观察当铁球摆回来时,铁球会不会碰着鼻尖? 思考铁球为何碰不着鼻尖? 铁球的来回摆动涉及到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问题.铁球在运动过程中,假若不受空气阻力(理想情况),则它的机械能总量将保持不变,此种情况下,铁球摆回时恰好碰着鼻尖,  相似文献   

4.
实验一 将一些铁屑装入试管内 ,并用橡皮帽盖住试管口 ,然后用条形磁铁的一极在试管下沿同一方向移动几次 ,如图1所示 .观察 “试管”能吸起大头针等物 ,说明“试管”有磁性 .思考 “试管”为什么会有磁性呢 ?图 2这实际上是一个磁化现象 .原来 ,在磁性材料的内部有大量的磁分子 ,每一磁分子都有N、S极 .一般物体在通常情况下并不表现出磁性 ,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内部磁分子的排列紊乱 ,它们的磁作用相互抵消 ,从整体上看是无磁性的 .当按图 1的方法处理后 ,试管内的铁屑将被磁化 ,其内部的磁分子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 ,于是就呈现出磁性 ,…  相似文献   

5.
实验一 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 ,用细线将一小团棉花包扎在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 ,另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裸露 .观察 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仍然相同 . 思考 包了棉花的温度计应该像人们冬天穿了棉衣一样 ,其温度应该高些 ,为何会出现上述实验现象呢 ?棉花的纤维间隙中存在着不流动的空气 ,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因此 ,它具有保温作用 .冬天 ,人们穿棉衣觉得暖和 ,就是因为人体散发出的热不容易传递给外界的缘故 .而保温是指保持温度不变 (或变化较小 ) ,并不是升温 .因此 ,在上述实验中 ,只要外界温度不变 ,包了棉花的温度计的示数也是不变…  相似文献   

6.
物理世界 ,异彩纷呈 ,令人遐想 .然而 ,面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 ,你是否认真地观察过、探索过 ?是否有独特的发现 ?常言道 :留心处处皆学问 .欧忠祥老师的《实验·观察·思考》一文 ,不知对你是否有所启迪 ?为了把《实验园地》这一栏目办得丰富多彩 ,活泼有趣 ,我们期盼着你的加盟、参与 ,并请你把自己的独特发现撰写成文惠寄我刊 .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的、不确定的。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让课堂教学具有了艺术性。笔者曾参加2010年浙江宁波市优质课暨听评课比赛,时隔一个月,又观摩了在江苏无锡市举行的全国优质课大赛,聆听了评委犀利而又专业的点评,期间感触颇多。本文将综合笔者在这两次比赛上的所见所闻,从课堂观察的角度重新审视信息技术教学。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地学习,要求学生对知识主动探求,重视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现选取一堂课例,求教与同仁.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圆锥曲线一章基础知识以后进行的.上课开始,教师板书:例1 求过两圆x2+y2+3x-y=0,3x2+3y2+2x+y=0交点的直线方程. 教师导言:这道习题貌似简单,其实却有丰富内涵,先请同学们给出它的基本解答.于是得: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明理,进而有感而发实现自由表达。【导写过程】一、观察知美将全班同学带到教室外,观察体育馆前的一排小叶榕。请学生用生物学的知识介绍一下这种树。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总结并引导:这样用生物学的知识介绍多单调啊!今天,我们要仔细地观察一下这种树,还要欣赏它,让它鲜活起来,让它美起来,这叫“观察知美”。请学生观察思考后扩写句子:这是一棵树。小结:我们观察事物首先是用眼睛。用眼睛看,我们可以看到事物的外形、颜色、大小等。刚才我们的扩写内容不少都是视觉印象。除了可以用…  相似文献   

10.
学生面对作文,总是表现出一副抓耳挠腮、苦思冥想的痛苦状。观其写作,或是东拼西凑,或是假话成堆,或是套话连篇,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可谓是凤毛麟角。反思作文教学,有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上沿袭抄背式造文的方法教学,学生则在应试的高压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背应考书”。学生不仅没有了课外活动,甚至在学校过着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如此学习环境不仅封闭了学生的生活空间,缩小了学生摄取知识的范围,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这样,我们还何求学生能够写出好作文?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1.
作文写什么?写的都是你想要说的话。你写人也好、写事也好、写景也好、写物也好,你写他(它)们,那是因为你有话要说。当同学们感到没什么可写的时候,总是说找不到作文材料。其实,天下万事万物都可以作我们的作文材料。你之所以感到没什么可写,那是因为你对周围的一切都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12.
请先仔细观察下述各组排列看的数,想一想,它们各有什么有趣的规律? 1,2,3,4, 1.一八一气、一。一嘴、一‘-‘、一石一、、.”.,. 一2一3、4、5 .3、4、5、6、 石.一_一尹夕-飞一产夕~二一尸沪一_一之,’..… 乙奋弓O 1,么,3,4, 3。一冬一<一忍-<一二一<一二一<··…, ’一3、5、7、9 2、3、4、5、 4。一之一>一甚一>月‘冬一>一丫)··… 3 rs‘7尸9-观察·思考·找规律@张子署$浏阳县教研室 ~~  相似文献   

13.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根据每边的长求周长,以及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中我以直观教具为支柱,通过操作、观察、思考,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从而归纳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运用迁移规律,类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15.
[题目]把1、2、3、4、5、6、7……按如下的方式排列。请问照此排列,2320处在第几行第几列?  相似文献   

16.
近期,笔者有幸指导一位青年教师参加说题比赛,笔者就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初稿和修改稿作如下分析,以期对各位同仁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事物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它是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要想解决它,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师:刚才我们弄清了蝉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窠有很大不同。那么,法布尔是怎么知道这种不同的?生:他有观察的有利条件。他家门前有树,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他家门前的树。生:我觉得是善于观察的结果:“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