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国富民殷而操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古代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更是我们无产阶级所必备的崇高的道德情操。人应具备什么样的道德情操呢?古代爱国主义者范仲淹用他那句被后人所传诵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时时处处都要为国家着想,想国家的忧患,想国家的富强,想人民的安居乐业,而当国  相似文献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言,尤以其蕴涵的“先忧后乐”思想被世人所歌颂和效仿。本文通过溯溪范仲淹“先忧后乐”思想,对这一名言中“先”和“后”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编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仍保存着传统名篇《岳阳楼记》,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仍注译为: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样译法,还见诸于许多报刊、著作中,如刘友三老师在《中学语文190篇精读指导》中就是这样译的。这是欠佳的,甚至是欠妥的。原句是千百年来传诵的名言,也是全文的主旨。这种思想不仅比许多封建士大夫一  相似文献   

4.
“醉能同其乐”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一句。大概是由于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相似文献   

5.
吴续银 《现代语文》2004,(11):10-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实际上在我国古代就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目的在于缓和封建统治者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维护封建社会的安定,客观上也有利于人民,但并不具有普遍意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则…  相似文献   

6.
张勇 《广东教育》2014,(3):13-14
与民同忧,与民同乐,堪称美德。然而,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并不满足于此.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先”“后”二字,大有深意,值得我们认真领悟。  相似文献   

7.
一谈“先”说“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话,历来都被释为“忧在天下人忧之前,乐在天下人乐之后。”笔者认为此释不妥,辨疑如下:  相似文献   

8.
古人的快乐     
舒容 《八小时以外》2013,(12):34-35
忧患并“乐活”着凡有点儿文化的中国人,没有不知道《岳阳楼记》的——中学课本里有。因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从北宋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许多入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9.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一向生活俭朴,为人正直。他的名言:“困苦贫穷是最好的教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他的精神和人品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儒家正统教育下的中国封建士大夫有着进退尤忧的共性。《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就是一个典例,他一生刚正廉洁、为国为民,素以天下为己任,在遭受贬谪之际写下《岳阳楼记》,全文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进亦忧,退亦忧"的民本意识,其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他民本思想的高度浓缩。  相似文献   

11.
范仲淹何许人也 ?一般人对其所知不多 ,多数人倒知道有这样两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要询及这两句名言出自何处 ?出自谁人手笔 ?知其一的已属不错 ,知其二的 ,已属优秀了。再询及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人 ?做人做事有些什么功德事业 ?大多对其不甚了了。这仅是小范围间的随意扯谈 ,一孔之见 ,不作全豹之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那么范仲淹究竟何许人呢 ?为什么要读点范仲淹 ,学点范仲淹。历史都一笔笔清楚地记载着他的功德事业 ,我先录出些许 ,以供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代大政治家、大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千古生辉、鼓舞人心的名言警句,关系到对全文和作家思想的评价.列宁说:“卓绝地坚持哲学中的严格的历史性,反对把我们所能了解的而古人事实上还没有的一种思想的‘发展’硬挂到他们名下.”(《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1915年《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2页)《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对这一名句的注释是这样的:“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我们认为,这样的解释,似乎有把我们今天的“思想”“硬挂”到古人“名下”之嫌.  相似文献   

1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言。在那个时代,能够坚持这一点的封建士大夫,实在难能可贵,他能做到身居高位,心忧天下,与人民共苦乐,你能说不可以赞扬吗?虽然他的观点不免带些封建因素。封建时代,多少象范仲淹这样的仁人志士,怀“矫世变俗”之志,立誓“济苍生,安黎元”,使“寰区大定,海内清一”,然而由于封建世俗的影响,他们壮志难酬。象这样的人,在过去,可谓不可多得。今天,我们推翻了旧社会,代之以崭新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想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如今岳阳市岳阳楼区的干部群众,谈起教育时就很自然地说要"先教育之忧而忧,后教育之乐而乐"!  相似文献   

15.
黄瑞云同志《关于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在本刊七七年第八期发表以后,有一些同志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对黄文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的解释提出了异议,现综述如下:“天下”应作“天下人”理解,不应当象黄文那样当“国家”理解。理由是,这节文字中的“喜”、“悲”、“忧”、“乐”,都是表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词。“天下之忧”的  相似文献   

16.
我不知,在范仲淹心中,何为忧?何为乐?记得读过几首范仲淹的词,句句透着愁,什么“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什么“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什么“酒未到,先成泪”……可我很喜欢这几首词,句句含泪,字字是忧。这忧,决不是李清照的浓睡残酒,决不是柳永的晓风残月,更不是李煜的一江春水。这忧,有战场的尸横遍野,有孤城的心力不支,有报国的举步维艰……今天,方才明白,原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忧,是诸葛亮“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警钟。这忧,是魏征《贞观十疏》的字字忠言。这忧,是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悲愤难当。这乐,是刘邦…  相似文献   

17.
先看一段考生的文字:大概世间总是“忧”与“乐”交织着。自古以来为天下事先忧后乐的不乏其人:战国时的屈原为国振兴,“虽九死而犹未悔”,最终忧死汨罗江;宋朝的岳飞,“三尺龙泉走天下”,“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转战沙场,屡建奇功;近代的林则徐,不为乌纱帽落地而愁,却为鸦片输入、白银外流而忧,扼守虎门,誓死禁烟。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千古传诵。他们堪称中华民族的脊梁。这段文字曾被广为传抄,就是因为在用例方面作了较大的突破———用例简洁、生动、准确、权威。这种如蜻蜓点水式的用例方法后来被称之为“点例法”…  相似文献   

18.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今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中华历史上布若繁星。仗剑凭栏,他们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浩叹。然而,先天下之忧者确实无以计数,后天下而乐者却寥如晨星。 乱世出豪杰,草莽出英雄。每当天下大乱,生民涂炭,国家倾覆之际,就有无数热血男儿,有志之士起于草野,抱“舍我其谁”的凌云壮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力挽狂澜,四海为家,扶大厦于将倾,拯斯民于水火,谱写了一  相似文献   

19.
黄雪明 《中国德育》2004,(8):30-31,56
天下为已任的社会责任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就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儒家理想人格具有强烈的参政意识。孔子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孟子称“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宋代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明朝东  相似文献   

20.
岳阳楼始建于唐,宋滕子京重修,因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而益著,而《岳阳楼记》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旨和警句称著于世,它慰勉和启迪了历代多少“仁人志士”。楼中有一对联,上写“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两句,其中的“两字”便是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和“乐”两个字。细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在文中的叙事、写景、议论,无一不生动深刻地揭示了这个中心思想。先看叙事。“记”一类的文章,除了写景、议论而外,叙事是不可缺少的。但一般叙事总是叙述某种事物的来历、兴废、沿革、规模、大小等方面的内容,而《岳阳楼记》则不同一般。如该楼前身系三国时鲁肃在洞庭湖训练水兵的阅兵台,唐中书令张说在这个旧址上建成岳阳楼。以后,孟浩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