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海鹏 《课外阅读》2011,(9):290-290
新课改之后,语文知识如明日黄花,备受冷落,这与以往的雄霸课堂、一统天下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对语文课程性质定位——人文性的倾向偏差,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程基本理念的误读,一些老师发出了语文课不知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学生也不知语文课要学什么,普遍感受不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那么,传统语文教学真的一无是处了吗?语文课到底要不要语文知识呢?  相似文献   

2.
"知识树"是一个层级式知识图,它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把"知识树"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达到帮助学生整合单元内容、概括文本内容、促进读写结合等多方面的作用,进而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进行的语文教改活动内涵丰富,他的“语文知识树”尤为引人瞩目,自问世以来,影响巨大。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文知识树”呢?过去,人们一般从语言学、文学和文章学的角度予以解释。这种解释只能使我们明白“语文知识”的意义及其内在关系,而不能使人明确“知识树”在学生大脑中是如何表征以及是怎样被学生习得的,因此,不利于指导语文教学。而现代图式理论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知识的本质、结构,还科学地揭示了知识在个体大脑中的表征及其习得过程与条件。用这一理论来审视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我们会得到新的启示。现代图式理论认为,个体所获得的知识是一种有组织的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即图式,包含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具有综合性、层次性、推理性、迁移性等认知特点。而“语文知识树’即为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下面将以图式理论对其进行解剖分析。  相似文献   

4.
理科学习,知识的“序列”比较鲜明。例如数理化课程,一个单元的内容学习之后,一些辅导用书及教科书的小结部分就会有一个知识的梳理,有时还用“知识树”来呈现,将教材上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汇总,纵横之间进行“编排”,形成一棵根深叶茂的“知识树”--既直观又概括、浓缩,利于帮助学生尽快地建构起“知识体系”,并在融会贯通之后更便利地运用于具体的解题当中。而文科学习,像小学语文课程,其知识体系就显得比较模糊,若教师无法对小学阶段的所有语文教材有总体、准确的把握与认识,无法梳理、提炼出各册的知识重点与重难点,教师教起来是“无序混乱”的,学生学起来也定然是“恍惚迷离”的。由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茫然”,于是就出现了“低段课堂高段化”“中高段课堂低段化”的混沌状态。同时,由于不同教师对文本及《语文课程标准》把握的程度不同,难免造成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我于1997-1999年主持了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又于2000年出版了科研专著《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提出了"五岳之美,各异其秀","其美具,其灵异"的观点。[1]这反映了我对"语文树旗"的看法。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或曰"个性"),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树旗",必须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实际上,"自成一家"就是"树旗"。于漪说:  相似文献   

6.
"知识树"是一个层级式知识图,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建立的所有相关知识间的因果关系或从属关系的知识框架。语文教学中引入"知识树"的内容,能够抓住主线串联起所有文本,为语文"大单元"教学和文本探索开辟出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以解直角三角形知识树为例,叙述了如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树的尝试研究,不断内化生成与完善知识树。让学生整体感知知识与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真正发挥知识树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整体结构中是依附于选文而存在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教学语文知识,教师必须首先注意和善于从范文中提炼和抽取出有用的语文知识。这些知识包括"语言、言语"的社会性知识、他人言语经验中的人文性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程序性知识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语文知识"?笔者仅以自己的两个教学案例对"语文知识"的开  相似文献   

9.
通过语文知识树的形式把语文知识构建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0.
一、成语连珠填空 在列下以自然数为词头的空缺处,填上一个适当的字,分别组成十组不同的连珠式的成语。如:四而楚丝舞升王易近人定胜困经地义 一手遮_经地_正辞_阵以_人接_腐虫_龙活_。 二三其_高望_见天_久天__生久_同路_心所_。 三位一__贴入_不足_路以_中无_心如_面相_。 四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无疑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意见,以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核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效果好表现在四个“有利”上:有利于揭开事物的内在联系;有利于使被认为零散的化学基础知识连成线、穿成串,进而结成网;有利于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问题上;这种由“点”到“面”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聚拢学生的注意力,便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法、模拟演练法和“指导一发现”法等等。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掌握知识,有死活两法。死的掌握,仿佛把字刻在石头上,随它如何大、如何深,日月沧桑,终归都会消失。活的掌握,好比把字刻在树上,只要树不死,字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永不磨灭。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那种靠死读书,读死书,老和尚念经式死记硬背的方法获得的知识,就像刻在石头上的字,只会越来越死、越来越少、越来越肤浅。这种人不会活用知识,不能把死的知识变活,不会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不会有创新、有突破。因此,就不会去为别人、为社会服务。这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知识构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方式具体化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和复习教学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相似文献   

15.
语文知识林林总总,纷繁芜杂,其中大多散见于初高中十几册语文教材中。教师要居高临下,统观全局,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做到宏观上把握,微观上调控,有计划、有步骤地传输到学生中去。如何更有效地掌握这些零散的知识呢?我的做法是,采用小专题学习法,则用课堂三分钟,读、说、写并行。 一、课前准备 每学习一篇课文,就要接触一些相关的语文知识。教师结合课文,确定本篇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一个知识点作为一个小专题,提前将小  相似文献   

16.
所谓知识树,就是用树状的形式,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来。大的知识树可以是一个学段、一门学科、一本书、一个单元的内容,小的知识树一般是一篇课文或一节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树的定义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的新学习观和教学观正影响着学生和教师,它是新学习方式的重要理念基础,这种新理念推动学习和教学的新实践模式的发展。很多人把这种基本理论形象地称为"知识树"。王敏勤老师认为:"知识树"是和谐教学法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以树状形式表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形象直观,脉络清晰,便于教师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线索。如区域地理教学可用这样  相似文献   

18.
杨坤 《四川教育》2014,(7):37-37
几年的实践,“知识树”的教学策略让我感受到了探寻文本秘密的妙处.一、“知识树”对文本内容的整合一群文章要40分钟完成阅读,散打是断然行不通的,必须得用一个“抓手”来整合进行,用什么作为“抓手”来整合课文呢?记得我第一次上研究课的时候,选取了第十册第四单元.课本有四篇文章:《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语语文课程有没有必需的语文知识?小学生学语文,应该学哪些语文知识?不同类型的语文知识需要哪些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不厘清这些问题,不探寻出语文知识教学的最佳路径,就不可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只能是雾里之花、空中之阁。小学阶段,面对语文知识随文编排的特点,我们选择了探索阅读教学中"语文知识"的话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展开讨论:"语文现场"板块,聚焦淮安市实  相似文献   

20.
从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目标”到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目标”,目标理念的变化必然赋予语文教学的课堂新质。不论是“双基目标”还是“三维目标”, 语文知识教学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题中之义。现有的语文知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体系?我们头脑中的语文知识现有没有问题?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最有价值?语文知识教学的应然状态该是怎样的?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