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京大学保安大队17年来走出了300多名大学生,这些保安员中有的取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还考上了重点高校的研究生,平均每年有20人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2.
朱绍斌  蒋旭峰 《成才之路》2009,(4):I0003-I0003
虽然高校大学生求职难的消息频繁见诸媒体,浙江省淳安县汾口村高三学生余赛元宵节没过就已经回学校上课了,而且每天都自习到深夜。他说:“读书就一定会有出路。”孩子的母亲余新风说:“我们希望孩子考上大学,这样出来找的工作再差也不会像务农这样辛苦。只要他能考上,我们就尽量供。”  相似文献   

3.
读书改变命运?9年前,陕西农民韩培印是个骄傲的父亲——儿子韩胜利考上西安一所大学,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坚信儿子将来会出人头地,前途一片光明,尽管要面对的是每年近1万元的学费和花销,这个贫穷的父亲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砸锅卖铁送儿子上大学。  相似文献   

4.
去年.重煤集团石壕矿在四会议室召开了资助家庭贫困的员工子女上大学座谈会.该矿党政工主要领导都到会勉励考入的大学生.走进校园要好好学习.学业有成,报效企业、报效祖国。这批受资助的大学生共有38名,其中,白岩机近队员工子女赵宇考上了清华大学。根据考取的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收入情况。分别给予500元、1000元、1500元的奖励或资助。矿行政供出资19200元.松煤煤电公司工会出费3300元。到会的大学生和家长都纷纷表态:感谢企业的关爱,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相似文献   

5.
从小,他就有从大学中文系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1955年,他的哥哥要考师范了,但是,父亲靠卖树的微薄收入根本无法供兄弟俩一起读书,父亲只好让年幼的他先休学一年,让哥哥考上师范后他再去读书。看着一向坚强、不向子女哭穷的父亲如此说,他立刻决定休  相似文献   

6.
张建伟 《成长》2007,(1):67-67
从小,他就有从大学中文系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1966年,他的哥哥要考师范,但是父亲靠卖树的微薄收入根本无法供兄弟俩一起读书。父亲只好让年幼的他先休学一年,让哥哥考上师范后他再去读书。看着一向坚强、不向子女哭穷的父亲如此说,他立刻决定休学—年。  相似文献   

7.
“望子成龙”反映了中国人的自身价值观念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希望我们民族的子孙后代,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精英、社会的有用之材。但是现在,大学生已不再是包含自豪和羡慕的词语,许多家长也不再以考上大学作为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望子成龙”变成了“怕子成龙”,父母不再为子女读书好感到自豪和欣慰,而代之以忧愁和无奈。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科教兴渝”和向困难职工“送温暖工程”中,为坚持资助特困职工子女上大学而开展的’98重庆资助特困职工子女上大学活动,重庆市从再就业基金中拨款30万元,市总工会节支提供30万元,加上部分基层工会的资助,合计63.14万元,给予考上大学的特困职工子女一次性资助2至3千元,使孙红、张纯等260名特困  相似文献   

9.
郭莹 《上海教育》2005,(8A):88-88
伊迪斯是英国人,他这样评说中国家长:中国家长在培养子女成才方面,尤其显现出肤浅及迫不及待的功利主义心态。有一位华裔男孩毕业于免费公立中学后考上了牛津大学法学院,为此其家长甚有面子,周围华人也啧啧地赞叹做父母的总算心血没白费,将来儿子成为开业律师年薪15万英镑,父母多享福,并以此作为督促自己及子女发奋的活样板。周围洋邻居里有一个同龄的男孩,自小学至高中皆每年花费数万英镑接受昂贵的私立教育。高中毕业后,小伙子居然决定不去上大学,头半年先是到西亚、  相似文献   

10.
黄家国 《教育文汇》2009,(11):52-53
都说天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盼自己的子女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工作。你看,许多县城的家长纷纷把孩子转到省、市示范高中读书,节假日里还陪同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许多农村的父母则千方百计把孩子转到城里来读书,并租间房子一门心思陪孩子读书。其实,孩子总是千差万别的,不一定都去挤高考“独木桥”;  相似文献   

11.
民调显示,中国家庭教育花费已接近家庭总收入的1/3,农村家庭每年用在子女身上的教育花费连续两年增长率超过20%。城乡贫困人群中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有孩子要读书”。早些时候,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经济、社会蓝皮书》显示,现在,上学贵已成为新的民生问题。近日,零点调查公司对全国4128名城乡居民进行的随机调查,进一步印证了这个事实。调查显示,中国家庭子女教育的支出比重已接近家庭总收入的1/3。2004年10月-2005年10月一年的时间里,有正在上学或上幼儿园子女的家庭,用于子女的教育总费用平均为3522.1元,约占全家年…  相似文献   

12.
严冬将至,天气渐寒,可在呼和车辆分段职工何英的心里却热乎乎的,他的儿子今年考上了中国人同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工会奖励了他300元,他高兴地说:“钱虽不多,但这是工会组织的心意,单位领导和同事都祝贺我,这比给我几千元钱还高兴。”该分段今年有19名职工的子女考上了大学,有中  相似文献   

13.
他从小被家里遗弃,收养他的家庭后来也有了孩子对他很不好,在那个困难的年代他活下去的唯一信念就是考上大学,他是那个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在大学靠拣废品度过了四年,他回忆说曾经饿到在垃圾堆里拣馊馒头吃,北方的冬天只穿单衣忍了三年。毕业后分配到电厂工作,他以为熬出来一切都会美好起来。  相似文献   

14.
信念的力量     
鲁先圣 《成才之路》2009,(14):I0001-I0001
鲁西南深处有个小村叫姜村,这个小村子因为这些年每年都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而闻名遐迩。方圆几十里没有不知道姜村的,人们说,就是那个出大学生的村子。久而久之,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相似文献   

15.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1)市场经济的影响.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扭曲。在过去.每年来自农村的大中专毕业生比较少,谁考上中专、大学.谁就跳出了农门.有个“铁饭碗”。学生家长砸锅卖铁也要拼命送子女上学读书。但是近些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本没有多少化知识的人却能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成为“暴发户”.致使一些农村学生家长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因而不愿送子女上学。  相似文献   

16.
孙继兰 《师道》2012,(4):9-9
近日,笔者回农村老家一趟,出于职业习惯.问了一下村里孩子们的读书情况。我堂叔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每年都要考几个大中专生,而这两年才出了3个大学生,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我听后不由心里一惊。按理说,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如今农村学生学杂费全免了,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高中生也实行了困难补助.上大学的人应该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如何成为就业大军中的“香馍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2000年至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107万急剧上升到559万。仅2006年就有103万大学生还没有就业,再加上2007年毕业大学生495万,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约有180万人无法实现就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校的大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07,(2)
2006年大连市“一村一名大学生”报名工作场面火爆。大连市所辖的四个偏远区和四个县的农村将招收150名大学应届和往届毕业生。这些学生在农村的服务期限为2年,将通过规定程序在村党支部、村委会任职。在服务期间,政府每年为每人提供1万元扶持资金,主要用作生活和交通补贴;今后  相似文献   

19.
桂文 《广西教育》2011,(30):4-4
本刊讯从2006年开始,自治区就启动了对当年考上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进行补助的工作,费用由自治区和市县各级财政承担。今年自治区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资助当年考上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路费和短期生活费。目前,自治区已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补助资金1000万元下达至各市。  相似文献   

20.
严冬将至.天气渐寒.可在呼和车辆分段职工何英的心里却热乎乎的。他的儿子今年考上了中国人同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工会奖励了他300元,他高兴地说:“钱虽不多,但这是工会组织的心意,单位领导和同事都祝贺我,这比给我几千元钱还高兴。”该分段今年有19名职工的子女考上了大学,有中国人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大学等十几所院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