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国政 《内江科技》2007,28(8):1-1,9
本文在对知识管理的概念、重要性和所涉及的管理知识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研究成果与软件本地化过程相结合,进而将其引入到软件本地化过程中,并进一步阐述了软件本地化过程中的知识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软件过程改进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建立了软件过程改进中知识转移模型和影响因素概念框架:模型包括了五种要素--转移的知识、知识源、知识接受者、转移双方的关系以及转移的环境;概念框架包括十大关键影响因素--模糊性、系统性、转移意愿、传授能力、吸收能力、激励机制、文化氛围、技术支持、信任关系和知识距离,并提出了研究假设.实证结果表明软件过程改进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对于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最大,组织的激励机制对软件过程改进中的知识转移也有促进作用.最后提出提高软件过程改进的知识转移的若干措施建议: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对转移双方进行必要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知识管理是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之一,企业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可以促进知识共享并提高其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然而国内众多的项目驱动型软件企业并未从已存在的项目经验中获益。针对这一现状,提出结合软件项目的过程改进,建立制度化的知识管理模式,以提升这一类型企业知识管理的水平和效果,为其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5.
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动因入手,从专业服务分工、技术发展与创新、企业竞争力提升、用户核心需求4个方面对两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动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过程并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即初步互动阶段、深度合作阶段和全面融合阶段。归纳总结出影响知识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的影响因素,即互动融合基础因素、互动融合条件因素和互动融合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检验,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和建议,如大力开展科研创新、加强知识技术的人才储备、鼓励装备制造业服务环节外包以及加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等。  相似文献   

6.
组织的知识应用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丛军  武忠 《现代情报》2008,28(1):14-17
本文在对知识应用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对知识应用过程的研究还很少,提出了知识应用的选择模型,并通过问卷调研,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知识应用由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和整合知识4个子过程构成,并通过信度分析证明了本文知识应用过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面向制造过程的知识管理运行模式与应用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地实现制造过程的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在分析制造企业对制造过程知识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生命周期的制造过程知识管理运行模式,并分别从知识发现与荻取阶段、知识组织与存储阶段、知识共享与应用阶段和知识评价与创新阶段等知识生命周期各阶段分析进行知识管理运行模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从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策略、制造企业知识管理企业文化构建策略和制造过程知识运营策略等方面对制造过程应用知识管理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上述的知识管理运行模式和应用策略,在重庆某汽车空调制造企业的车间制造过程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东软为代表的软件企业为例,对知识管理在软件企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知识管理在软件企业中的应用、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软件企业作为知识创造型产业,对知识管理的依赖远甚于传统产业。文章从业务与知识两方面分析了软件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需求。分析了软件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时存在的挑战与优势,并从技术性手段和非技术策略两个方面阐述了软件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明香 《情报杂志》2001,20(4):23-23
阐述了知识转化为信息的重要性,将基于D-S证据推理的信息融合技术应用于知识转化为信息的过程中,使人们更准确快捷地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知识缺口分析的知识流程再造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知识流程作为组织微观的线性知识流动的体现,与组织的业务流程方向一致,是组织知识应用与创新的根基。引入知识缺口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缺口分析的知识流程再造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业务流程分析、知识流程表示、知识缺口分析与知识流程再造等四个步骤。最后,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详细说明了本文给出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贺明明  王铁男  肖璇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520-1531
 信息系统的成功使用已成为提高企业绩效的关键要素,如何提升跨组织信息系统(IOS)在企业内外使用程度为企业带来价值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IT管理气候的构念、企业知识理论和信息技术吸收理论,对IOS在成员企业内采纳后吸收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组织IT管理气候和组织知识应用过程对IOS吸收的理论模型。运用偏最小二乘(PLS)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了模型的路径和假设。结果表明IT管理气候和知识应用过程对IOS吸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知识应用过程在组织IT管理气候对IOS吸收影响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研究结论将丰富信息系统采纳吸收理论,对实施企业有效地吸收IOS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将信任视为多维变量,构建了多维信任、知识转移与软件外包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及对京津冀地区97个软件外包接发包企业的有效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多维信任对知识转移、软件外包绩效的正向影响存在差异性;显性知识转移与隐性知识转移相比,对软件外包绩效影响更显著;知识转移在多维信任与软件外包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其中知识转移在能力信任与软件外包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计算信任、善意信任与软件外包绩效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组织知识的动态发展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君  樊治平  潘星 《科学学研究》2005,23(1):111-117
在分析了组织中知识构成及影响组织知识发展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组织知识增长与平衡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知识管理对组织知识动态发展的影响过程和组织成员的变化对组织知识发展的影响过程。依据这个模型及其相关过程研究,组织易于实现对组织知识的变化的理解,发现影响组织知识水平提高的原因,调整组织的知识管理战略,提升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及知识资源的共享和充分运用。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个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软件开发项目中不能有条理地共享软件开发知识的现象,对知识共享需求进行了分析,对基于本体的鼓励有用信息共享的途径进行了描述,并引进了基于本体的知识的表示和知识的获取,以集中各种知识并促进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6.
高中华  赵晨  吴春波 《科研管理》2019,40(9):159-169
基于440份配对调查数据,揭示交互过程视角下知识分享报酬对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 当知识型团队成员作为知识需求者时,知识寻求顾虑对知识寻求行为有阻碍影响,但对知识创造行为有促进影响,而作为知识拥有者时,知识给予顾虑对知识给予行为和知识创造行为均有阻碍影响;(2) 内在和外在报酬不仅对知识寻求和给予行为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且对知识寻求顾虑与知识寻求行为、知识给予顾虑与知识给予行为之间负向关系起到减弱型调节作用;(3) 除直接作用外,内在和外在报酬分别对两种主观顾虑与知识创造行为之间关系起到方向不同的调节作用,即内在报酬起到增强型调节作用,外在报酬起到减弱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国内外基于不同学科背景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局限性;其次,基于知识资本理论、质量管理理论、过程管理理论,提出了知识资本存在于企业就如同质量存在于企业,知识资本管理就如同质量管理,是动态过程管理假设;第三,基于上述假设,构建包括知识资本创造、固化、评估以及知识资产价值实现四个关键子过程的知识资本过程管理模式,以期为我国企业实施知识资本管理描绘一幅线路图;最后,以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为例,分析上述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8.
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适配与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应用是知识的价值实现环节,是企业知识管理各层主体的关注焦点。提出了对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应用增加知识适配与知识修正环节,以提供知识应用辅助、提高知识应用水平的基础上,对知识适配和修正的内涵、策略与方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以指导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9.
企业知识整合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陈力  鲁若愚 《科研管理》2003,24(3):32-38
本文首先定义了企业知识整合的概念并探讨对企业知识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整合可以通过建立知识整合平台、重视知识挖掘、强调知识分享、建立基于对等知识联网的柔性组织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在数控培训中采用模拟仿真与真实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降低培训成本爻可提高培训效果。而在模拟仿真的过程中仿真软件和CAD/CAM软件都可以实现对加工过程中的刀具轨迹进行实时仿真。但其各自的训练重点不同,本文以实际零件为例来介绍数控仿真软件与GAD/CAM软件的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