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牛彦飞 《文教资料》2007,(25):48-49
在文艺作品中,"怀旧"既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学话语现象出现,叙述个人追忆往事的行为状态和情感心理状态,也常以"怀旧"的审美风格出现,呈现出一种"怀旧之美"的意向或"怀旧"情结。从生活世界转向艺术世界的"怀旧"构成了文学审美的核心之一。  相似文献   

2.
论“怀旧”情结与文学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旧"是日常生活、社会领域中很常见的一个事件,这在很多老年人身上特别明显。而在文艺作品中,"怀旧"既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学话语现象出现,叙述个人追忆往事的行为状态和情感心理状态,也常以"怀旧"的审美风格出现,呈现出一种"怀旧之美"的意向或"怀旧"情结。从生活世界转向艺术世界的"怀旧"构成了文学审美的核心之一。  相似文献   

3.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艺术渗透着汉代人的审美心理;以生命力的强大为美,以美为美,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美。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更新,艺术“化丑为美”的审美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开辟了审美境界的新领域,艺术之所以具有“化丑为美”的美学功能,就是因为现实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读的审美视野也向本的写作提出暗示,而作家、艺术家对世相态的体察入微,内心蕴蓄欲吐的激情,出神入花的“生花之笔”是“化丑为美”的关键所在。艺术的“化丑为美”具有辛酸之美,畸形之美、奇妙之美、反衬之美、狰厉之美、悲壮之美等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5.
营造美术课堂教学之美 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美术课堂教学本身是审美教学,而审美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深入钻研,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的各要素:"巧设情境之美"、"追求语言之美"、"展现创造之美","运用演示之美",在探索教学新模式、寻找教学新方法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方面作思考、下功夫,在艺术化的教学中达到最美,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大美"之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的大美之境是一种汇融万千、宽宏博大、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审美理想观。大美的理论前提和哲学依据是大“道”。大美的表现特征为无限丰富性、大审美观视野和雄浑壮大的审美形态,大美的内涵是真善关的和谐统一的“神化”境界。大美之境是汉初时代精神的突出表现,对中国的审美文化传统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竹对我们的无私奉献以及我们对竹的热爱成就了中国独特的竹文化,同时竹文化也反过来对我们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传统竹文化的影响下,现代广告设计呈现出与之相对应的、鲜明特征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涵。将竹文化的视觉符号应用于现代广告设计,丰富了现代设计艺术的表现语言,创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独特的视觉效果,是一种极富诗意的审美创作,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亦是一种独特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现代设计观。  相似文献   

8.
油画作为异质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传播与移植在与东方化的碰撞与冲突的同时,也开始经受中国传统化与民族审美心理的整合。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和整体地被评价的,否则就有可能失去其原有的价值或发生质的变化。中国油画如果脱离了中国化情境和民族审美心理,就只能永远步西方油画之后尘。确立中国传统化地位,深入研究与了解东西方艺术的本质特性,建立具有民族审美心理的美学思想体系,是中国油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以语言学及其影响下的各种学说为楔入点,以中国古代文论为基础,对贾平凹创作的艺术特色从意象层面做一简要分析。认为,由于受道家、玄学等思想影响,贾平凹以“无我”、“无欲”的心态创作出具有审美内蕴的意境和丰富内涵的意象,这一艺术特色也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自然之美、人性之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经历一段曲折后,中国书法又向继承传统的方向回归。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产生出来的。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了古典关学的中和之关。分析书法中和之美的形成与表现形式,阐述中和之关对书法学习的指导作用有助于理解传统、把握传统、继承传统。  相似文献   

11.
简论艺术美     
艺术美是人类的主要审美对象,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美的来源有四:一是现实中美的属性;二是现实中丑的属性;三是现实中不美不丑的属性;四是现实中亦美亦丑的属性.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与其它美的形态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2.
审美活动是存在于人类社会行为中的一种生命活动,是人对自身价值的完整体验。无论是面对美的自然还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人的自身都是一个审美的主体。作为主体就会对事物有能动性。通过对人的审美意向,审美趣味,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的分析,论述为了实现美感这一体验,人们在审美这一活动过程中都会体现出一种主动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战国后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人赋。通过透视美人赋的基本特征,发现其蕴涵着一种文化意识——美人崇拜。美人崇拜意识肇始于周代民歌,美人崇拜是我国古代人民所追求的一种审美意趣,它成为我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传统主题。美人崇拜是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挑战,表达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对美的人格的追求。其实质是对生命本体的崇拜。  相似文献   

14.
《诗经》展现商周人们的审美人生相。类意识之自由美,彰显人与客体的和谐;类存在之反思美,高扬主体生命精神;类价值之理想美,显示审美人生意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层次美试探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层次的,所以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美,以及对自然美进行创造和再创造的结果——艺术美也是有层次的。层次美在现实美和艺术美当中普遍存在。从层次美的视角研究美,将引领我们进入审美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刚美”就是一种刚烈、劲健之美。通过对“酒神精神”这一西方美学范畴的历史渊源、基本审美特质等进行比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可以看出“酒神精神”这种强力意志实际上表现了一种高亢昂扬的矛盾冲突的美,它要求进取、奋发和超越,显示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人的精神意志与审美客体剧烈冲突,并力求通过这种冲突而通向更高的审美境界,从而体现了西方美学的刚美意韵,因此,“酒神精神”概念就是一个刚美范畴。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诗歌是高雅的语言艺术之一,大多是对真、善、美的讴歌,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礼赞,是光华灿烂的明珠、美妙绝伦的乐曲;是形美、声美、意美的和谐统一:形美以悦目,声美以悦耳,意美以悦心。它可使其习得者心灵深处受到感化,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雕塑是美术范畴中一种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它的形式美,材质美,以及作品所表现的生命运动的美感,个性与内涵的统一,构成了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也体现了雕塑与其他造型艺术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审美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从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教育教学中遵循“以美扬善”、“以美启真”、“以美悦情”、“以美创新”的原则.并灵活的运用.则可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的心理背景,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审美谕悦中实现教育目的。达到人类教育在过去、今天及未来所追求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始终将人性中真善美的部分作为重点加以表现。这种人性美既是沈从文作为"乡下人"的人生经验复现,同时也是其赖以在现代化的世界中实现精神独立的力量依托。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美好的人性主要表现为生命自由的追寻、自我尊严的觉醒以及纯净人生的渴求等三个方面,寄托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观念。正是这种对于人性美的坚定信念,使得沈从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间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并最终为读者谱写出一曲曲忧伤但又不失宁静的唯美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