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察宋湘与吴荣光、叶梦龙、伊秉绶三人的书法交游活动,除了给研究者还原一个立体而生动的宋湘之外,还可发现嘉道时期京城碑学兴起而广东却掀起藏帖、刻帖、习帖的高潮这样一个事实,进而纠正学界所谓"晚清帖学式微"、"碑学笼罩天下"等观念。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如果你想学好书法,那你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选帖。帖是什么?是学习书法的范本。学书法可以不拜师,但不能不临帖。帖就是不说话的老师。择(zé)师不可不慎,选帖也非常重要。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相似文献   

3.
清代碑学兴盛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碑学派和帖学派之分,碑先于帖而产生。但自唐至清初,在中国书坛占统治地位的一直是帖学派。本文从清前期书坛大势、碑学发展脉络及最终地位的确立等几个方面对清代碑学兴盛及最终形成碑学帖学两大格局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兴碑     
在金石学与篆隶书艺复兴的历史境遇下,阮元适时提出"南北书派论",从中原书风的分派与流变揭示了南北书风不同的成因及特征等,形成了客观、公允的书法艺术史观,在观念上动摇了"二王"独尊的书法传统,为清代"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包世臣对"碑派"书法的阐扬,深化了书坛尊碑的意识。在康有为的总结与建构下,形成了书法载体的"碑学—帖学"论,旗帜鲜明的"尊碑卑唐",从而使得碑派书法大盛于书坛。  相似文献   

5.
正帖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核心体系,自晋唐以来始终作为主流在延续和发展。但是自沈尹默、白蕉之后,很难见到真正能够对"二王"乃至魏晋书法传承得力的书家。陈忠康的出现,使得整个书坛的眼睛为之一亮。他的书法,从风格上讲,古穆沉静;从技法上讲,则是纯粹。"纯粹",是陈忠康最具魅力的地方。这种"纯粹",是他对魏晋书法的深层挖掘所展现出来的,是他心无旁骛地在山阴道上漫步的一种安闲和自信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一、临碑帖是入门 临帖,要求先"入帖",然后"出帖"."入"就是把所临碑帖的书法,真正学到手,达到形神兼备;"出"就是从原学碑帖中脱化而出,创立自己的独特风格.作为一个书法家来说,"入帖"并不是目的,这只是一种掌握书法艺术技巧所必经的途径,"出"帖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8,(3):64-67
以二王笔法在传承过程中简化等现象为例,间涉碑派书法理论对帖学的认识,从技法、气息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在当今书法繁荣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学习、提高,真正认识到书法技法、气息的高低,并且应用到日常的训练中去,认识转化为实践。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喜欢写字、喜欢书法、热爱书法文化,从而有效、扎实地开展书法教育,是每位书法教师的教学追求。在书法课堂上,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读帖——临帖——评改"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趣学、爱学、乐学书法,在看看、比比、说说、写写、评评的过程中,把字写好、写端正、写美观。  相似文献   

9.
正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叟。他精通金石书画,篆、隶、行、草均有突破,但尤擅行草书,不失古人,别具一格,有"晚清第一人"之誉。在风格上,他弃"二王"的妍美、恬淡之风,宗法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侄文稿》和李邕《麓山寺碑》等,形成了自己  相似文献   

10.
晚明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创新求异是其主流。而生当其时的邢侗却始终遵循古法,坚守传统阵地,以王羲之法帖中的"来禽"二字命馆,所刻《来禽馆帖》被世人公认为刻帖名作,为经典法书的弘扬和传播做出了贡献。其不但为人们提供了学习传统书法的路径,同时还张扬着一种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随着当下传统书法的回归,邢侗的书学思想也日渐显露出其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的审美理想必然会导致相应的审美实践。"丑书"以"丑拙"的姿态登上书法美学的舞台,从思想观念上动摇了传统帖学的惰性,开启了以对立冲突为特征的近代书法美学,引发了书法史上的一种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叶德辉与王阉运同为晚清湖南的硕学通儒,由于对湘学传统的不同选择,对理学、经学的不同侧重,导致学术上的相互批评。王、叶之争代表了晚清湘学固守传统与再树新风两种不同的努力方向,对近代湘学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湘学在崇尚经世致用、以学为术的传统理念之外,又树立了一种遵循学理、实事求是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13.
沈曾植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书法家,在碑学、帖学方面都下力很深。尤为可贵的是,他在碑学气氛高涨的清末提出了一些维护帖派书法的精妙之论,对后来帖派书法的复兴提供了理论上的铺垫。而这些理论的形成又与其在北京的交游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薛绍彭,字道祖,号翠微居士,长安人,生卒年不详。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官承事郎,监上清太平宫,后任秘阁修撰等职。其工书法,善诗词。宋高宗、虞集、赵孟、王世贞、张丑、刘熙载等对其评价极高,认为他独得"二王"法度,深入"山阴"堂奥。其传世书迹,有《云顶山诗帖》《左绵帖》《昨日帖》《通泉帖》等。《大年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薛绍彭的代表作之  相似文献   

15.
正胡新民书友的行书条幅气韵流畅,书写自然,笔法熟练。传统帖学书法注重书写的自然流畅,线条点画润泽而富于韧性,对书写者的笔法有较高要求,尤其是点画使转处能够熟练转换笔锋,米南宫所云"八面出锋"正是对帖学用笔最形象的表述。此作点画精到,整体气息典雅清丽,从中可见作者较为全面的书法功力。不足之处在于字形、字态多取正势而少变  相似文献   

16.
叶德辉与王闿运同为晚清湖南的硕学通儒,由于对湘学传统的不同选择,对理学、经学的不同侧重.导致学术上的相互批评.王、叶之争代表了晚清湘学固守传统与再树新风两种不同的努力方向,对近代湘学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湘学在崇尚经世致用、以学为术的传统理念之外,又树立了一种遵循学理、实事求是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17.
王闿运为晚清书院教育倾注了半生心血,做出了历史贡献,其教育思想对近代川湘两省的学风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培育了一批英才.王闿运"老而劬学"的为学观、"有教无类"的施教观、"通经致用"的人才观彰显出其独特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多年老年书法教学经验和自身学习书法的深刻体会,我认为学好书法,应在读帖和临帖上多下功夫。首先,要认真读帖。实践证明,认真读帖是学好书法的前提条件。常言道:"读帖胜于临帖。""字,一半是看会的",由此可见读帖的重要性。唐代书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强  相似文献   

19.
王铎在数十年的书法艺术实践中,从未中断对晋唐古法帖的临摹改制。其中最能代表其雄强豪迈艺术风格的行草立轴临作,就是依托晋唐尺牍手札改制而成的。王铎以“不离古,不泥古”的临创改制实践,将自己的审美理念与传统书法融为一体,以其骨力洞达、奔放博大而又不失帖学韵致的鸿篇巨制卓然屹立于明清书坛,最终形成其“五十自化”个人独特书法风格。其“托古改制”“入古出新”的书法习古思想和艺术实践,对当今书法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米芾作品     
<正>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广泛,影响深远。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清王文治赞美其"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章法上,米书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