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 《机械职业教育》2021,(11):20-25,43
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新战场,技能人才是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力量.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的培养主体,应培养胜任智能制造工作、满足智能制造需求的技能人才,以技能人才供给助推中国落实智造强国战略.基于工作分析的视角,发现智能制造系统中从事生产工作的技能人才应能够熟练使用智能化工作设备完成智力型工作活动,适应协作式工作关系,并掌握跨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即具备复合能力.建议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设计和开展协作式的智能制造实训项目;构建跨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实施跨专业的项目式教学.同时,与企业共同开展区域性和行业性的工作分析实践活动,制订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课程“单一化”、与专业技能培养脱节、教师短缺及专业能力较弱、学生创新创业文化素养与技能培养较难等问题,构建“三个维度”的课程体系,对接“三个层次”的物理平台,搭建“文化课程+技能课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情境,能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德才兼备人才,探索出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的到来,使得传统制造业逐渐向智能制造转变,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发生变化。在新的产业环境中,职业教育面临着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的挑战。本研究拟通过掌握和分析智能制造对人才的需求,来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即通过大数据挖掘方法,对国内主要招聘平台中关于智能制造行业对高职学生的招聘信息进行爬取与统计,获取智能制造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信息;利用LDA主题分类模型,对招聘信息进行主题分类和探索分析,进而发现智能制造对职业院校所培养学生的技能需求的类型,即基础技能、机械制造技能和智能制造技能。结果表明,社会对技能人才能力要求最高的是智能制造技能,而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仍以基础技能和机械制造技能课程为主,智能制造技能课程设置明显不足。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从人才培养、企业参与、社会协调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其改革的突破口,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知识能力型"人才是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追求。本文分析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体制、教育对象和教育资源,论述了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的背景、具体内容,重点就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创设数字化教育平台,提出了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易烨  戎笑  丁明军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65-68
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定位,然后指出了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从确立"双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课证融通,建设高标准、多主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等四个方面构建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素质技能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融合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新型人才,符合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概念范畴。以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综合素养+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内涵、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并从完善合作运行机制、深化课程融通体系、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探索新时期我国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智能制造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物。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加快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的人才须具有“知识结构系统化、技术结构高端化、能力结构多元化、素质结构人文化”的特征,这倒逼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加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但是,培养体系不完善、培养目标滞后、专业结构狭窄、技术结构单一、教学智能化水平不高等现实困境,制约人才培养变革,须通过完善职教体系、科学定位培养规格、跨学科建设专业和课程、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智慧学习平台等途径和方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倡导评价多元化得到教育界的共鸣。鉴于高等数学考核评价改革迟缓、理论指导缺乏、实践活动不够丰富、重知识轻能力等现状,"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考核中得到应用。遵循客观性、整体性、科学性、一致性等原则,构建高等数学考核评价体系,涵盖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发展性即时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突出评价体系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制造2025"开启高端智能化制造时代,全面提升我国经济体的供给侧要素,尤其对技能型人力资本提出调整性需求,并落实到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层面。"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应世界新工业化进程而提出的产业振兴战略计划,指出高新科技的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两方面的变革诉求。文章以温特制生产组织方式的分析为切入口,探究"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人才的职业流动要求及其职业能力需求取向。"中国制造2025"使技能人才的职业发生变化,依据产业升级调整和产业链价值创造取向,"信息产业+制造产业+服务产业"对技能人才的专业与职业的重构——制造业技能人才面临升级与分流两方面职业流动,温特制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对传统制造业技能人才提出两方面的职业能力需求:一是契合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的职业能力,二是应对产业融合与职业衍生的职业能力,据此,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框架。  相似文献   

10.
张圣 《江西教育》2015,(9):16-17
高职院校单招考试“知识+技能”选拔录取模式是高职院校进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选拔和培养,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本文对“知识+技能”选拔录取模式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该模式在当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俐 《英语教师》2023,(18):143-146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学科育人目标上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特别是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课程建设方面亟待改革。“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升了学生商务英语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实现了课程标准建设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挂钩,增进了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带来更加理想的教学成果。“1+X”证书制度着力打造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倡导学科教学与岗位的对接,注重产教融合。立足商务英语学科课程建设实际,强调“厚基础、宽岗位、活技能”要求,借鉴模块化课程设计理念,构建“综合素养+语言技能+若干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拓展”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进课证深度融通,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要求教师具备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等多课程知识。课程融合将多门课程的相关知识要点系统梳理,统筹整合成跨学科课程体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小学英语师范技能实训教学平台是基于课程融合理念建设的交互式、富媒体、智能化的英语师范技能实训教学平台,有助于优化实训课程体系、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和从教能力。  相似文献   

13.
胡佳  向希 《科教导刊》2023,(26):124-127
目的:探讨“理+虚+实+练”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方法:选取湖北恩施学院2018级9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系统抽样的方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5名护生,对照组采用云班课线上辅助+线下教学的教学模式;研究组45名护生,采用“理+虚+实+练”教学模式,完成教学。结果:课程结束后比较2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核心能力提升情况,研究组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虚+实+练”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后,使学生能深度掌握护士的核心能力,获取临床知识与技能。通过“理+虚+实+练”教学模式,课程团队在课程建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教师成长及课程社会服务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X证书制度”有助于推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必将带来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在“1+X证书”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遵循“厚基础、宽岗位、活技能”的要求,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即综合素质课程模块+语言技能课程模块+若干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模块化课程体系有效融合,能够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初级、中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脚步,智能制造、智能创造成为时代的主流,"互联网+服务业"、"互联网+大数据"成为引领进步的先锋,现代服务业的"业态"发生了彻底的变革,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由"岗位能力"向"通用职业能力"方向转化,能够适用于任何职业、任何岗位、可迁移的通用职业能力和核心素养成为未来人才需求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6.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是智能制造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需要掌握电工学与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定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这些基础知识都很抽象,难以理解.通过开展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契合行业人才发展需要,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数量逐年递增;相应技能证书被看好;研发、操作与维护岗位需求度较高;企业青睐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基于对人才需求的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素养;贴近生产实际,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关注核心能力,考虑学生整体发展;准确定位目标,把握学生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核心素养结构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是当下高职院校的立身之命,高端技能人才具有高端性、创新性、高级职业性、可持续发展性等明显特征。有必要从知识、能力、素质要素三个方面来认识高端技能人才的核心要素,并努力优化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查方式,是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职毕业生“知识+技能”考试制度的作用与意义,介绍了中职毕业生“知识+技能”这一升学考试制度的方案内容、操作方法,落实中职毕业生“知识+技能”升学制度需完成的几项工作,实施中职毕业生“知识+技能”考试制度的实施办法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发展智能制造既是未来制造业的核心,又是实现中国制造业智能升级的根本途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从事生产活动一线技术人员、产业工人等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这就给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目标。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