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福建省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地区布点、发展规模、层次结构、学科分布和课程改革的现状调查分析,全省师范专业办学中存在着教师教育特色日趋淡化、新型师资培养能力不足、办学资源受到非师专业挤占、高层次教师培养速度缓慢等问题.依据教师专业化理念,坚定师范专业办学目标;根据师资需求预测,适当控制专业发展规模;发挥教育学科优势,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利用非师专业平台,实现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调整层次结构,加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是今后全省普通高校改进师范专业办学、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27到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栖霞师范为研究中心,探析黄质夫乡村师范师资培养思想。研究认为黄质夫围绕教育乡村化和乡村教育化的宗旨,其师资培养的思想及措施主要分为以下五方面:实行训育、变更教学课程、注重生产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精神能力和改进农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当前地方师范院校CAI教材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对此,应从立足地方师范院校办学特色和立体化教材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建设既满足师范专业教学需求,又注重提高学生非师范技能的CAI教材模式。  相似文献   

4.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结构合理并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施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中等师范教育承担着培养初等教育新师资的重任。中师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坚持面向小学,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而面向小学,首先就要密切与师范附小的关系,把师范附小办好。中师的附属小学,是中师生的主要实习基地。办好师范附小,对于搞好教育实习,提高初等教育水平,培养合格的小学师资,具有不可轻忽的重要意义。十年动乱中,有的师范的附小被改作他用;粉碎“四人帮”以后,恢复的和新办的中师有的尚未设置附小。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帮助师范学校解决附小的归属、设置问题。这是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必须抓紧落实。师范与附小既应该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又应该是有相对独立性的单位。师范与附小是互为条件的,不可分割的,必须统一领导,密切配合,协同动作,才能培养出  相似文献   

5.
一 目前,城市基础教育师资已基本饱和,“普九”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农村,其“重”和“难”之处,着重体现在培养合格的农村师资这个关键问题上。师范专科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高等师范教育办学层次,担负着为农村初级中学培养合格教师的任务。与本科院校相比较师专应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教育的应用性和人才的适应性,这是由师专的“专”字所决定的。同时,应更注重农村中学教育发展对师范教育的新要求。为达到“以教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民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论宣扬和政府当局的全面推动下,乡村建设运动蔚然兴起.乡村师范学校被赋予培养乡村师资、普及乡村教育、实现乡村自治和改造乡村社会的责任,陶行知兴办的晓庄师范成为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典范.乡村师范、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存在着天然而广泛的联系,乡村师范为共产党早期活动提供了革命温床和生力军,对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民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论宣扬和政府当局的全面推动下,乡村建设运动蔚然兴起.乡村师范学校被赋予培养乡村师资、普及乡村教育、实现乡村自治和改造乡村社会的责任,陶行知兴办的晓庄师范成为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典范.乡村师范、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存在着天然而广泛的联系,乡村师范为共产党早期活动提供了革命温床和生力军,对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 高等师范专科教育,就其性质来说,属高教范畴,但又与一般大学和师范大学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区别在于它的服务范围和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师专主要是面向基础教育,为初级中学培养合格的师资。因此,作为直接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初中师资的师范专科学校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思想,立足师专层次,办出师专特色,加快师资培养步伐,逐步调整专业结构,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以适  相似文献   

9.
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阶段,教育办学质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职教师资的培养就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作者在分析国内外职业教育师资发展和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在教学实践中对职业师范教师培养中的知识要求和教育体系构建进行总结,为完善我国职业师范教师培养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冈师范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黄冈师范学院师范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数据的分析,文章提出,学校应当突出师范特色,面向基础教育,打造优质师资品牌;注重教师技能教育,培养创新型、通识型师资人才;加大教学投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刘克辉 《天中学刊》2008,23(3):112-11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教育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为了培养适合乡村学校的教师,政府特别重视发展乡村师范,并规定了乡村师范学校独特的职能和培养目标。乡村师范学校的兴办,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学校师资缺乏问题,而且对乡村社会改造、经济发展、文化建设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师院校是培养地方基础教育师资的主体,应该坚持师范性办学定位,坚守教师教育阵地,坚定为地方服务的信念.它必须紧密结合新形势下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在落实国家教师专业化标准的同时,根据地方的特点,探索地方性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规律,努力提高师范性办学能力,彰显师范性办学品格.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区师范专科学校挖潜办学的若干理论思考*汪世堂吴彦文一、欠发达地区师专挖潜办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师范专科学校作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80年代以来,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合格师资。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欠发...  相似文献   

14.
中师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培养小学教师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可以概括为特别注重师范生职业情意培养、教学技能训练、行为规范养成和师范文化建设等。反思当下小学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培养小学教师的院校把关不严格;师范生源总体状况不理想;一些院校培养小学教师的模式不恰当。因此,在小学教师教育高教化的背景下,应吸收和借鉴百年中师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经验,积极探索小学教师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坚持综合培养、有所侧重,注重整体设置、一以贯之,重视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加快体制创新、统筹规划,实行免费教育、定向培养,切实提高小学师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有师范专科学校185所,它们担负着为全国城乡上万所初级中学培养师资的任务。师范专科学校的数量可以说已经不少了,现在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好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问题。 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是未来的初中教师,因此,师范专科学校要特别注意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社会的需要,能够在当地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教育的大头在农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师院校正处于向综合化发展的转型过程之中,这也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地方高师院校要创新办学理念、明确目标定位;优化培养模式,保证培养质量,坚持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注重教育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等。  相似文献   

17.
地方师范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而增设非师范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在非师范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地方师范院校一方面十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却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对非师范专业学生开设既必要又重要。本文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必须从准确定位课程、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教材适合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实际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高效、灵活四个方面去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七大转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职教育既坚持"大力发展",又着力"提高质量",在规模扩展和内涵提升有机统一的基础上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呈现出七大转变:办学理念由封闭转向开放,评估指标体系由本科压缩型向高职特色型转变,师资引进与培养由学科型教师向双师结构转变,教学内容由注重理论和学科体系向注重实践和就业能力转变,课程系统建设由稳定的学科课程向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特变,办学模式由单一学校办学向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转变,培养方式由单纯依赖课堂教学向注重实习实训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非师范办学过程中,其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既形成了一定特点,又存在明显不足。对师范院校来说,强化和凸显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主要思路,一是发挥学校"红色资源"优势,着力培养红色旅游管理人才;二是发挥"小学教师教育"优势,着力培养兼有小学教师教育能力的非师范人才;三是发挥"爱国主义"的传统优势,着力打造"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对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的“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进行综述,形成如下基本认识。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乡村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全面发展,其实现需要更新发展理念、秉持系统思维、解决供需矛盾。在学生发展层面,既要注重提升乡村学生学业能力,又要关照乡村学生精神世界,实现乡村学生生命整全发展;在教师队伍层面,要解决教师流动问题,培养教师乡土情怀,完善师资配置政策,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在课程层面,要秉持在地化教育理念,注重乡土文化传承,实现乡村学校课程创新;在教学层面,要注重技术赋能和学校治理改进,提升乡村学校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