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丽欢 《广西教育》2022,(21):4-6+10
本文分析共生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校企跨国合作短板,在此基础上论述高职院校校企跨国合作策略:加强高职院校校企跨国合作顶层设计,整合多主体共生资源;明确高职院校校企跨国合作治理主体的发展定位,形成“政—校—企业”跨国合作共同体;增强高职院校校企跨国合作的能力,提升共生界面的建设质量;深入开展“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推动校企跨国合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传播模式以及网络舆情传播迅速、无序带来监测和监管压力,都给舆情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高职院校的舆情治理工作理念亟须更新,体制机制亟待健全,技术水平亟待提升。对此,文章提出以下优化路径:建立"大思政"格局,引领网络舆情治理新思路;树立"大宣传"理念,建构网络舆情治理新机制;培养"大数据"思维,引入网络舆情治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提升高职院校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应然之举。从共生理论视域出发,以共生系统的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为锚点,可以构建一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分析框架。高职与社会共生发展具有目的性、整体性、自组织性以及适应性,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在主体参与上需探索更多元主体参与,形成主体均衡互利共生新生态;在模式上需创新社会服务共生机制,挖掘社会服务模式多样性;在资源环境上需培育灵活资源共享平台,保持共生环境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所需。制度化是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制度治理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基础。高职院校现有的内部治理体系普遍存在权力的配置不均、运行失衡、监督缺位等问题,究其根源是制度困境问题,需要持续强化制度意识、理性构建制度体系、有效落实制度执行、健全完善制度反馈,把制度治理效能转化为内部治理效能,实现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元治理模式是指对高职院校、社会与政府等高职院校治理主体的治理形式、机制进行宏观安排,达到治理机制的优化配置。元治理模式可以通过强化高职院校、社会与政府间的责任和能力属性,避免高职院校、社会以及政府间治理方式的相互倾轧,实现三者间有效结合;同时,即使面对高职院校元治理失灵的困境,也可在认识上分清治理得失并进行反身性定位与定期重新评估,在实践上通过承认治理方式的多样性来规避治理失灵风险,并在可控的范围内建成普遍的价值观。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元治理策略有:推动高职院校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共振"、探索推进社会办学主体作用、强化政府统筹发展高职教育的法制责任等。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专业治理现代化是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件与现实基础。从生态学视域研究高职院校专业治理现代化,不仅可以塑造有系统思维的现代化高职院校专业治理主体,还承担着营造健康的专业治理现代化外部环境与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治理现代化系统内专业交叉合作的作用。但是,生态学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专业治理也存在诸多困局,如高职院校隐性专业断裂、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动力的流失以及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闭环状态。为此,需构建高职院校专业治理共生创新模型,并通过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治理物质循环、加快高职院校专业治理能量流动以及强化高职院校专业治理信息传递通道等途径,加大专业生态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在数字化转型中产生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加强数据治理研究,有利于厘清高职院校各类数据的逻辑关系,优化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升职业教育决策科学性,持续升级现代化办学理念。当前,高职院校数据治理工作还存在治理责任不清晰、治理力度不充分、治理人员数字素养不高以及缺少充分的治理动力等问题。对此,从厘清治理人员权责、强化治理执行力度、积极开展数字素养培训工作以及落实激励措施等角度入手,探索通过数据治理优化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局势风云变化,新冠疫情不断冲击,党和国家高屋建瓴地提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中供给侧的改革,离不开大量的高素质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以共生理论为逻辑起点,以现代学徒制为抓手,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靶向,构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把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高职院校置于现代学徒制的构建体系中,分别指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构建过程中的职责,以实现各个共生单元的互相激励,最终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高职现代学徒制。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推进依法治校,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全面监督的能力,也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文章分析了依法治校对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的意义,剖析了高职院校推进依法治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顶层设计不够科学、规章制度缺乏规范管理,意识形态领域法制建设有待完善、权益保护需细化,行政化管理明显、依法治校执行力度不足,监督机制不完善、反馈和诉求通道缺乏等。最后提出了推进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策略,包括加强党建工作、注重高职院校法治素养培养、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民主与监督机制等,从而为建设一流高职院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从推进高职院校党建思政工作、培养新时代劳动者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高职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三个角度论述了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状及困境,指出存在内部治理体系不完善、数字化治理平台需整合、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特色不明晰等问题。最后,对高职院校治理能力优化推进党建思政工作的路径给予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明确发展理念、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建设智慧化现代治理模式、打造特色文化治理生态"四位一体的高职院校治理新道路,开拓高职院校党建思政工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职鞋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是多种社会问题的折射。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多维度综合分析,运用共生理论审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鞋类专业需要积极探索适切的人才培养方式,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互惠共生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过程中,高职院校治理逐渐成为适应新形势需求的制度性选择,但高职院校治理毕竟是尚未成熟的概念,研究者对高职院校治理内涵的界定是完善高职院校治理制度与逻辑的保障。根据高职院校治理主体可知其是由政府引导,其他相对独立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根据高职院校治理机制、模式可知其并非是单机制治理,它应该是多机制、多模式的治理;根据高职院校治理价值理念可知其是相互尊重、信任合作、共赢共生的包容开放治理;根据高职院校治理方式可知其不仅是各利益相关方的意愿产物,同时也是制度性治理的创新产物。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81篇共生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文献时间分布、高频关键词的词频、共现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共生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高职教育的生态位、构建校企合作共生系统实现校企互利共赢、高职院校校企文化的融合与...  相似文献   

14.
谢宾 《教育与职业》2022,(19):65-71
文章介绍了共生理论内涵及其在教育生态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内涵。从共生理论视角出发,目前教学创新团队存在共生单元来源单一、共生模式固化失范、共生环境机制缺乏等问题。在分析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政校行企协同、融合多元团队共生单元,创新跨界合作、形成团队互惠共生模式,文化机制并重、打造和谐团队共生环境水平等建设策略,以期促进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以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产业部门培养各类劳动力为办学宗旨,与普通教育相比,其服务社会功能更为突出。高职院校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加速器,应立足于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在共生发展中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在社会服务功能完善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流的教学创新团队对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蚁群模型理论和集体效率理论对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构建和治理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蚁群模型理论是资源共享、和谐共生、互利共赢集群式发展的典型代表,与教学创新团队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集体效率理论认为集群的目的是实现效益最大化,教学创新团队作为集群式组织形式,实现集体效率最...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治理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研究的热门话题。在高等职业教育新常态下,研究高职院校治理问题对于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现代高职教育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从高等教育新常态表征出发,分析高等教育新常态对高职院校治理的影响,并结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治理创新的探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高职院校治理理论与实践提供更多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全面产教融合背景下,发展产业学院既是拓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探索,也是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办学内涵的重要实践.文章基于共生理论及其分析框架,从共生要素、共生基础、共生动力机制三个维度,分析了产业学院共生系统.针对产业学院多元主体间资源供需匹配度不高、共生模式低效以及外部政策环境支持不足等发展困境,提出构建基于质参量兼容的资源供需匹配机制、基于"一体化—对称性互惠"的合作模式、基于"双向激励"的产教融合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全面产教融合背景下,发展产业学院既是拓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探索,也是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办学内涵的重要实践.文章基于共生理论及其分析框架,从共生要素、共生基础、共生动力机制三个维度,分析了产业学院共生系统.针对产业学院多元主体间资源供需匹配度不高、共生模式低效以及外部政策环境支持不足等发展困境,提出构建基于质参量兼容的资源供需匹配机制、基于"一体化—对称性互惠"的合作模式、基于"双向激励"的产教融合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