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造业强国的崛起离不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要大量制造业人才作为支撑,而当前我国制造业人才面临数量和质量双重难题。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对自身进行结构性优化和完善,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在促进产教融合长远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培养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将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三步走的跨越式发展。要想高质量地完成"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核心是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然而产业的转型升级急切需要人去实施与推进,因此,人才队伍建设是其实现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新时代,对于教育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显著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现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国家战略。高职教育要重构技术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实现专业重建和课程重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契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研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归纳出目前高职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五个问题:专业设置界限分明、创业教育受益面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深度不够,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匮乏,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尝试引进"一体两翼"的创业教育模式,并将"大学—政府—企业"的生态网模式策略应用到其中以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精神与能力。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基石。2015年5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并提出了制造业强国崛起的"三步走"战略。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万能钥匙",制造业强国的崛起离不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通过分析"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现实背景、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实施现代学徒制、推进具有行业背景的普通高校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加强校企合作和促进职业教育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2025"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要求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调整人才培养规格、提升办学层次、扩大高端技能型人才供给规模、构建融通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转型与升级,为我国制造业强国战略作支撑。应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升级,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发展要求;大力实施现代学徒制,弘扬和培育"中国制造2025"所需的工匠精神;以"中国制造2025"为导向,助推职业教育走向开放化;对接"中国制造2025",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  相似文献   

7.
8.
智能制造,正在引发产业变革和形成新的业态模式。"中国制造2025"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信息化素养、专业复合性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通过打造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紧密围绕重点领域调整专业结构,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规模,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引入国际认证接轨国际标准等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具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多元的学科背景、联系紧密的相关主体和科学人文的人才培养等意涵。"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新工科构建,需要把握"新工科"与传统工科、其他学科、工科院系以及新工科教育之间的关系,从新工科构建思路、实践探索和人才培养三个层面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工程博士胜任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指出了工程博士胜任力的培育途径,认为要在工程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引导和激发工程博士生的潜力,提升胜任力,使其成为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可从重视工程文化育人、成立工程博士生教育协会、构建高端实践导向的工程博士生培养模式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是为制造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文章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职业标准体系,加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向重点领域拓展的人才培养策略,以提高我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发迟缓,使得社会各界的压力逐渐增加,因此针对目前我国的此种经济状况,进行向制造业强国的转换已经是经济发展形势的迫切要求。鉴于此本文将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内容充分结合,进一步地说明《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背景和制造业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及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制造业要实现"智能化"和"服务化"升级转型的要求已在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了。未来制造业的升级新常态,对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应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制订、师资队伍建设、智能实训车间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合作平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体系和专业预警机制建立等方面对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对十大先进制造业相关企业2 421条岗位招聘信息进行量化分析,利用Nvivo11对岗位招聘信息中的能力、学历和经验要求等进行逐级编码统计。十大先进制造业的企业人才需求可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有所启示。应对当前的企业人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精准定位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把握好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关系,保证行业、企业的有效深度参与,在课程设置上做到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制造业转型指明了方向。制造业展现出新的特征,朝着服务化、国际化、技术跨越的方向转型,也对未来十年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影响。因此,高校、企业需要研究"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以对当下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与培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制造2025"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回顾,对"中国制造2025"的理论内涵、运行机理、实施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向中国工业实力跨越式发展,这需要大量优质的职业人才作为支撑,而现有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很难满足这一需求。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战略发展输送优秀人才,国家不断在政策层面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其中,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因此,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现代学徒制"三二四一"人才培养模式(即:三方参与、二主体实施、四要素构成、目标与标准统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国现代的职业技术教育既要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又要改革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这要求我国未来的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然而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是能立竿见影,而是必须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导。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职业教育必须调整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既能够胜任现代制造业,又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系列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顺应"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内涵,主动转轨与适应:目标定位的"转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素养融合培养的"转轨"——融合"工匠精神"培养;教育内容选择的"转轨"——推行"专"与"广"同心圆结构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转轨"——构建"基于项目运作的‘产业+’融合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施的"转轨"——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开放式行动导向驱动教学;信息化方法运用理念的"转轨"——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教师成长培育的"转轨"——打造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制度的"转轨"——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教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实施,我国制造产业将全面改造升级,这必将影响到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供需的状况及人才培养目标。为更好地适应"中国制造2025",针对目前高职制造类专业存在的专业改革发展准备不足、专业建设顶层设计滞后和教学资源储备不够等问题,需要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要素: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主动适应人才培养新要求;适当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学生就业适应力;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重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现代化教学条件及环境;实施师资培养工程,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