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的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分析,根据各就业岗位群对能力、知识和素质三方面的需求,提出了适用于高职高专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专业应用模块组成,确保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CDIO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CDIO模式及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提出基于CDIO模式的能力大纲及实现途径,全面推进能力培养和全过程咨询服务,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的岗位需求,将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进行有效衔接,将教学目标的应用阶段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匹配,提出工程造价专业应注重BIM全过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应用本科教育,特别是中职升应用本科教育,目前属于试点和探索阶段。以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通过中职—应用本科衔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实践探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校企合作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总结经验与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作为基于中职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体制,实现了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化培养。本文以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对中职和本科的教学衔接、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明确中职和本科两个阶段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以及如何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课程衔接是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贯通的关键所在。课程体系研究坚持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原则,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递进培养的策略,科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岗位群和能力要求为导向构建衔接式课程模块,并就实践环节的衔接、主干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改进与完善的措施,对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课程衔接是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贯通的关键所在。课程体系研究坚持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原则,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递进培养的策略,科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岗位群和能力要求为导向构建衔接式课程模块,并就实践环节的衔接、主干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改进与完善的措施,对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方的可雇佣性培养的理论与我国应用型本科建设具有很多契合点,需要通过课程体系创新具体化地实现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明确了课程体系创新路径,明确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需求,根据企业需求构建知识能力结构图,随后确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矩阵。  相似文献   

8.
基于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将课程与职业或岗位的有机衔接,构筑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并重的课程模式,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内涵的解读,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思路,并进一步提了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新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我国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培养目标,从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必须改革课程结构,为学生开设多样化课程(选修课),将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同时,辅以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利用科学、实用的评价手段,实施以促进学习者自主性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而实现高职高专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懂外语的人才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低碳经济和我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急需大量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光伏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创建"两平台+能力模块"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两平台"指在课程体系中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个平台,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应用能力培养;"能力模块"是指在课程体系或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多个课程组合或实践教学环节组合,形成多个教学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1.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是其核心工作。构建"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该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程和实践教学平台课程构成,每个平台分设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兼具系统性和灵活性,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态势的历史进程中,地方性本科院校面临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使命,如何构建区别于学术型本科院校及技能型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是摆在教学型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几年来,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开展了走进企业、行业调查、毕业生问卷等一系列调研活动,明确社会所需人才需具备的素质、知识及能力结构。根据调研结果,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三大课程体系,并在实际培养途径中不断优化。一、经济发达地区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  相似文献   

13.
服装与服饰专业专升本的人才培养一直面临两个问题:专科与专升本在课程体系建设上的衔接问题、专升本人才与本科人才培养特色的区分问题。本文以服装与服饰专业专升本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以本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为参照,进行专升本的课程体系建设探索,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实践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五年贯通"3+2"高本衔接协同培养,探索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高本衔接的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高本协同培养基础、学习形式及培养模式、人才需求调研情况分析,提出"3+2"分段培养目标与定位;构建了"3+2"高本衔接课程体系;确定了高本衔接转段考核方式;提炼高本衔接取得的成效;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转段升本率、加强课程设置的连贯性等方面对"3+2"高本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酒店管理专业是近年来本科院校设置的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如何把适合酒店岗位能力培养与课程设置对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行业岗位特点,把酒店服务岗位分为基本岗位和综合型岗位,在此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的不同,宏观上设置与酒店服务、管理、营销能力培养配套的课程模块群;微观上构建通识类课程、公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多层次课程体系.课程层次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依据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职-高职-本科"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衔接是"中职-高职-本科"衔接的核心内容,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售后服务岗位为例,分析岗位类型、等级、难度、适合层次及培养力度,并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1+X证书制度为契机,构建了"中职-高职-本科"衔接的课程模块体系,通过不同的模块组合,既可满足中职、高职和本科各阶段毕业需求,也可满足"中职-高职-本科"衔接需求。  相似文献   

17.
课程衔接是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实现有效贯通的关键所在。文章就常州工学院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3+2"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衔接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立足实际培养实践过程进行教学改革,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用人单位就业市场需要的课程衔接建设思路,并就培养目标的定位、衔接式课程模块设计、主干核心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环节衔接等方面具体方案进行介绍。同时就各模块的衔接、主干课程建设、教师教学等方面提出继续改进与完善的措施,并对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提出策略和对策。通过分析讨论,对发展适应当前产业结构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和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资源的整合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实施高职本科一体化的创新课程体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意义重大。本文认为,实施高职本科一体化的创新课程体系,可以通过构建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创新课程体系、科学设置五年一体化的创新专门课程、公共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完善创新课程体系实施机制、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式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9.
高职专升本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如何衔接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以广西为例,在衔接过程中主要存在培养目标错位、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专业来源杂、培养教育功利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确高职专升本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顺利衔接的现实意义,接着是具体实施的方略:如何实现它们培养目标的衔接、如何稳定与提高高职专升本生源的质量、如何整合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分支形式的培养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在新技术快速发展,岗位差异加大的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缺少足够的应变来培养对口人才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此,笔者做出了以下思考: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应建立起合理的课程,面向企业实际需求;并建立和完善与用人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就业平台;且在师资培养方面更注重"应用型"师资能力建设的观点,以满足社会、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