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体动态平衡问题是力学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但学生对解决有关滑轮动态平衡问题的方法没有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解决动态平衡问题解题方法的讲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以三个问题为例对"动态平衡问题"进行剖析.例1将一细绳的两端固定于两面竖直墙壁的A、B两点,通过一个光滑的滑轮将某重物挂在细绳上,图1中给出的四幅图中有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1第41页习题第4题中,几乎包含了解选择题所用的求解方法和处理手段,可谓是一道考查学生解选择题思维方法的好题,本文就该题提出了九种不同的解法,以体悟一题多解的教学价值.原题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的位移为x.设它在  相似文献   

3.
“动态平衡”问题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解决这类问题的难点是“动态平衡”过程中变化量与不变量关系的挖掘.下面就2012年江苏省南京、盐城两市高三物理联考中一道动态平衡的检测题作一些思考.题目:如图1所示,xpy为直角支架,杆xp、绳ao均水平,绳b0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41):131-132
所谓动态平衡问题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中。学生比较擅长解决静态力学问题,因为静态力学问题中,研究对象的受力比较明确,分析过程也比较简单明了,所以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把"动"化为"静","静"中求"动"。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要学习三角形法则,正确理解并运用三角形法则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在动态平衡问题中,如何根据题意判断物体所受力的变化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高中物理教师关注的教学难点之一.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了一种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特殊有效的方法——"旋转法".正确理解和掌握旋转法,可以根据三角形中三  相似文献   

6.
平衡问题是力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解决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F=0来求解.而动态平衡问题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的变化,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缓慢"指物体的速度很小,可认为速度为零,即物体在变化过程中处于  相似文献   

7.
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是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而跟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共点力平衡问题是各个力均为恒力,在恒定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称为标准平衡态,另一种平衡是物体受到的几个共点力是变化的,但物体总保持平衡即满足合外力是零的条件,这种平衡叫做动态平衡,此类题中常常有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词语,如"缓慢移动"、"匀速运动"等.  相似文献   

8.
史鸿耀  李红霞 《物理教师》2004,25(11):30-31
近几年有部分省市中考题出现了一种典型题“浮力中两体问题”——即一道题目中出现两个物体,对于浮力题本身难度就比较大,加上两个物体所以难度增加.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解决该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考点一力与物体的平衡 冲刺点金:力与物体的平衡属高考必考的内容,每年至少出一道选择题,偶尔会出现在计算题中,如2008年重庆卷第23题.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特别是摩擦力有无及方向判断(2008年山东卷第16题)、弹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2008年海南卷第12题、宁夏卷第20题)是考查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
动态平衡问题,即在平衡条件下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分析对应过程力学量的变化问题.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基于两个核心——平衡和运动,物体是运动的,同时又保持相对平衡与稳定.解题关键在于由题设信息条件恰当地选择分析方法进行求解,因此掌握方法策略的处理思路和对应的题目特征是实施高效解题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一、橡皮筋模型中的"变"与"不变"橡皮筋(即弹性绳)模型的力学特点是只能在被拉伸时产生弹力作用,与弹簧模型既可被拉伸又可被压缩稍有不同,但仍满足胡克定律,也是动力学问题的一类典型模型,在研究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动态平衡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情景中很常见,可以考察受力的"变"与"不变"、运动状态的"变"与"不变"等.题1(2014年·新课标卷,第17题)如图1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  相似文献   

12.
力学中的动态平衡是指在控制某一或某些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连续的变化,在该变化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动态平衡称为准静态平衡.一、常见动态平衡问题的分类1.三个参量不变高中阶段接触的力学动态平衡问题,一般物体只受三个力,分析这三个力的大小、方向总共六个参量中,大都会有三个参量不变.一般而言,三个不变的参量往往是一个恒力(如图1中F1)的大小和方向以及  相似文献   

13.
一、地理选择题解答技巧 选择题是地理高考的基本题型之一,近几年来高考地理选择题都是采用的"组题",即通过题首材料提示,设置若干个相关问题来考查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该题型具有题目明确、作答简便、答案惟一、评分客观,有利于考核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优点,因而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3,(67):6-7
<正>动态平衡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是:把"动"化为"静","静"中求"动"。下面介绍三种给力的解题方法。一、解析法例1:(2008天津)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南京市物理中考题的第18题是一道图像选择题,原题是这样的:一个物体始终只受到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一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且F1=F0。在t1时间内保持F1不变,只改变F2的大小,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始终与F1方向相  相似文献   

16.
物体平衡是力学的基础,它往往涉及力的概念、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多方面的物理知识和方法,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三类平衡问题:动态平衡问题、临界问题、极值问题.本文以实例对这三类平衡问题进行讨论.1.动态平衡在有关物体平衡问题中,存在着大量的动态平衡问题,所谓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在运动中的平衡,它是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在此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求解的灵活性,可以充分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去年高考物理第27题难住了不少考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这类题型解法的本质,缺乏应变能力。该题属于“已知透镜性质、眼睛和物体的位置,求眼睛通过透镜看物体的最大范围”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选择题是习题的主要类型之一,它以便于批改等特点,成为考核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现在编制的某些选择题往往缺乏目的性,没有明确为什么要编制该题?该题要考核学生的什么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出选择题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下面笔者以物理习题为例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1、编制计算题所解决不了的选择题,培养学生对文字叙述类习题的理解能力。在生产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习题都用计算方法得到一个具体的数值,有的只需用文字把它正确地表达出来即可。例如: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感生电流所产…  相似文献   

19.
2014年重庆市高考物理卷总体符合新课程理念,体现了评价的科学性,符合课标和考纲的要求.但作为“压轴选择题”的第5题并没有起到区分与甄别作用,不具有选拔功能,不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与高校人才的选拔,会对教师在高中物理选择题教学过程中对试题难度因素的判断产生不良影响.2014年重庆市理综物理试卷第5题:以不同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  相似文献   

20.
高考政治客观选择题题干的命制需要把握两点,一是依据教材,二是可以"变通",即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2014年全国Ⅱ卷第20题的命制很好体现了这一原则,而该卷16题的命制则有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