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江苏卷)考试说明明确提出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这一规律称为电子守恒规律,若将这一规律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中,就可以抓住反应本质,大大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下面举例说明电子守恒规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还原剂失去电子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数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也称为电子守恒原理。根据这一原理,既可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又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快速计算,现将电子守恒原理在氧化还原反应解题中的应用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无机化学中,通常是以反应中是否发生了电子转移来作为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即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称之为被氧化,由此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反之,若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称之为被还原,该原子所组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4.
<正>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就必有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失电子的物质与得电子的物质同时存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这两个对立的过程相互依存而统一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总数,失电子总数等于得电子总数,这就是电子守恒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有关问题的分析中,电子守恒是解题的基本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如果我们只以单一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思维定式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会非常烦琐,一旦思维受阻更是一筹莫展。如果我们平时在解  相似文献   

5.
电子得失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应用电子守恒法大大简化了计算的过程量,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对历年高考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分析,总结了以下5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线,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遵循电子守恒定律,即氧化剂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或个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或个数),可以大大简化计算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掌握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方法将成为高中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氧化还原反应的专题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这部分知识在课本中出现的比较分散 ,且学生较难理解 ,为让学生达到系统掌握的目的 ,我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专题复习 ,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一、《考试说明》的要求( 1 )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 2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3)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二、明确概念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对立统一性氧化还原反应定义 :一种物质被氧化 ,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 ,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及关系见附表。附表…  相似文献   

8.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在化学发展史中,曾经把物质与氧结合或者失去氢的过程叫做氧化;而把物质与氢结合或者失去氧的过程称为还原。后来,随着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不再满足于表面现象而寻求事物的本质。19世纪中叶在化学中采用了原子价的概念,因此,人们从原子价变化着眼,提出了氧化——还原的新定义。如反应中物质分子里,某元素正价升高,或负价降低,就说该元素被氧化;反之则是被还原。从反应中电子得失的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9.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教材分散叙述并较简略,致使学生在解题时出现各种情况。本文拟就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看法。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共轭关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从还原剂获得电子而被还原,还原剂则将电子转移给氧化剂而被氧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还原概念的衍变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始于Lavoi-ier的燃烧学说。1772年前后Lavoisier做了大量的燃烧实验,证明了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合的过程,燃烧结果生成氧化物,这一过程称为氧化反应,与此相反,氧化物失掉氧恢复原来状态称为还原反应。Lavoisier的燃烧学说使在燃素说形式上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过来,使整个化学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同时也奠定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或者可以说整个化学的发展是从氧化还原反应开始的,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最初阶段。  相似文献   

11.
<正>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判别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B.失去电子越多的还原剂,还原性越强C.氧化还原反应中,某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此元素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D.氧化汞加强热的分解反应中,氧化汞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能力有关,而与失电子多  相似文献   

12.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基本理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则是中学化学中的基本技能,用电子得失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同学们要熟练掌握的重要基本技能之一.但很多同学在用电子得失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对电子转移的总数表达不清楚,自然成为同学们用此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大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弄清“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每个原子得或失电子的多少”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和主干知识之一,具有基础性、发散性、联系性的特点,一直是高考热点。近年高考涉及的考点主要有: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概念;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判断和标示;化合物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并依据化学(离子)方程式和得失电子守恒原理进行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基本概念之一,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和高考的必考知识.高考中既可能是在选择题中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和判断,也可能是在非选择题中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标定以及电化学中电极反应的书写等.本文试从3个方面举例分析高考中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方式.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分析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及特征判断,或是从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分析角度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15.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多、易混淆,规律多、难理解,稍不留心就会出现错误。现将常见错误剖析如下,以求抛砖引玉。一、概念不清例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被氧化的物质是氧化剂B.氧化剂和还原剂不可能是同一物质C.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时,一定发生还原反应易错解A、D剖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故A错误。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可能是同一物质,例如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B错误。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解的过程,而电解过程中阴极和阳极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阳离子得到电子转化为游离态发生还原反应,而阴离子失去电子转化为游离态发生氧化反应,由于选项D未指明元素在化合态中的化合价,因此不能判断转化为游离态时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故D错误。答案C例2已知IBr的性质与卤素相似,CrO5的结构为,次氟酸的结构为H—O—F,则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IBr+H2O HIO+HBr;②Cr2O72-+4H2O2+2H+2CrO5+5H2O;...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案情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中,笔者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即通过复习初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为例,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然后让学生发现这些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并指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再通过元素化合价变化,导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继而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在讲解  相似文献   

17.
孙琮和 《中国教师》2010,(Z1):362-362
<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特征为化合价的变化。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时,必然有电子的转移,且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即电子守恒。根据这一原理,既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又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快速计算。在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计算中,分析问题的着眼点,解决问题的落脚点,都是——电子守恒。因此,灵活应用电子守恒,能达到速解,巧解,事半功倍之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同学在这个问题上碰壁。而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得失电子守恒.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和失去电子的数目相等建立等量关系,只要抓住这一点,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下面我们结合几个例题谈谈得失电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以及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个数的问题容易被同学们搞错. 1.晶体硅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其反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物质获得(或吸引)的电子数等于另一种物质失去(或偏离)的电子数,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守恒.利用得失电子数守恒来建立等式是快速解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的基本方法.下面通过几个例题,谈谈电子守恒法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