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原动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引领策略";"合作学习";交流社会热点;导入真实情景的教学方法来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8,(5):127-128
理性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生活"中,理性精神在于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并能够积极奉献社会的理智建设者。  相似文献   

3.
<正>在教、评、考中,挖掘思想政治学科蕴含的文化价值,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品格境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滋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科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活政治认同素养。一、课堂教学挖掘文化价值,增强政治认同素养文化价值是文化的灵魂,是学科知识育人目标的理性回归,可以转化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内驱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把学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学科要求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应如何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呢?文章旨在将文化生活四个单元的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进行衔接,一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与整合,另一方面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学生培育的方向,"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最根本的育人宗旨。承担思想政治教学任务的班主任可以结合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立足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和政治认同四个维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给班级文化打上政治核心素养的底色。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是政治认同素养的题中之意。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基于此,《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学生通过必修模块4"哲学与文化"的学习,应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理解是掌握的前提和基础。要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必须透彻理解和全面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化自信做了深邃的论断,为我们理解这一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江舟和郭家乐老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从时间、空间、质料三个维度,对文化自信的丰富内蕴进行了多维透视、多面阐释,有助于学生对文化以"自觉"为基础最终走向"自信"。  相似文献   

7.
<正>关注社会热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其政治认同,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如果我们在第一轮复习时习惯于以考点带热点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撒网",那么,第二轮复习则可以通过热点带考点的形式"重点抓鱼",帮助学生增强复习的方向感和针对性,让其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效率。鉴于此,笔者建议将社会热点与高考  相似文献   

8.
<正>在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热点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可在课堂上进行,还可利用学校的社团活动开辟"第二课堂"。辩论社是我校政治教研组和校团委指导下学生自主创设的社团,  相似文献   

9.
2016年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以教育文件和教育研究成果的形式正式面世。核心素养涉及教育领域众多学科,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方面探究如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如何有责任担当进行实践创新,如何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兼备科学精神。可以说,核心素养理念的出现为基础教育新课改指明了方向。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一定要深思熟虑,用最先进的理念来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拥有厚实的家国情怀。本文从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试图探索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路径,从而达到培育和优化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91):149-150
政治认同,既是社会成员在一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中所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素养之一。文章从改革课堂模式出发,探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具体途径。通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克服对政治的刻板偏见的思想;创设情境课堂,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并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辨证思考以及关注社会热点,从而深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8,(4):135-136
核心素养引领着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改革,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分为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公共参与。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四大核心素养应紧跟生活实际,引入生活热点,在实际中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美术类学生的"反学校文化",对社会、教育和自我都有着深远影响,它也是社会、教育以及个人等方面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结合美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科背景,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判断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做中觉",即强调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实践中感知、反思、觉悟,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以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新的教育改革热点。审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公共参与"要素,其内涵包括"培养公民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和能力"等,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92):107-108
高中思想政治涵盖经济模块、政治模块、文化模块、哲学模块,这几大模块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根据新修订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这几个模块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和法治意识,这几大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要达成育人目的,光靠填鸭式的教育,硬性的引导远远不够。本文将班级管理同高中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契合点,以班级活动引领学科素养的形成,更加直观,有说服力,更能融入学生的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亲历中锻炼能力,引发思辨,增进认同。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高中历史作为文科性的一门学科,更应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的技师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了。现在教育重点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应该注重文化的培养,把"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实,为国家培养可在之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瑰宝。初中学生是价值观形成、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初中政治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政治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政治意识。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政治教学当中,可以把政治学科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基于此,教师要树立文化教育意识,将具备地域特色的文化素材融入政治课堂,实现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升道德水平的目标.文章结合泉州地区的特色地域文化内容,探析了高中政治课堂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可行性和有效路径,构建优化和完善的文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马春明 《天津教育》2022,(12):44-46
<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时政内容,利用时政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政治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根据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选择恰当的时政新闻、热点信息,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引入时政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教育阶段,教师不能只围绕高考展开教学,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52):11-12
政治学科教学,教师指导学生编写和展示"主题小报"作业,加强对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的管理,提高政治学科教育的实效性,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是以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价值,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能力为基本功能,以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包括法治意识、科学精神、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这四个素养在内容上互相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是个有机的整体。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通过对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真正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那么,具体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试以《生活与哲学》"价值与价值观"这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