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及特点分析,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开放化的教学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办出特色,得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型需要技术和人才的支持,高等职业教育与产学研紧密联系,其对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日益重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力缓解了"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矛盾。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源质量不高、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完善、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机制不成熟等,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需要从招生、培养和就业等方面吸引优秀生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将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推广,鼓励学生创业,完善收入分配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3.
任聪敏 《职教通讯》2012,(34):31-35
民众对于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社会政治与经济的转型、生产技术发展与企业竞争要求推动了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同时,也带来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思考。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高职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从中国高职教育质量观形成及其存在问题出发,就其转型提出三个发展方向及两个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形成科学的、可持续的质量观是高职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存在发展理念滞后、办学模式过于僵化、没有形成清晰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产教脱节等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和层次有了新的变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创新教育教学机制,明确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构建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式发展的双重作用下,国家逐渐加大了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并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才能够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走上创新改革发展之路,逐渐成了我们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人员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为此,现以高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全面分析,探究了其新时期的创新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职人才作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需要我们加大对他们的关注度。但是,当前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很多方面都定位模糊,也不能够很好的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更多地是抄袭走过场式的教育,这样让大多数的的高职院校成为摆设,成为一些人混学位的地方。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继续转型,转成什么样的新模式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是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以需求为导向制定培养目标、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新内涵;发挥政府和市场双效作用,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构建现代高等职业学校制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是内涵建设的新途径,四方面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才能取得全面成功。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使得评价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数字化转型体现为评价理念、方式、结果的全面创新,包括评价指标的数字化、评价过程的数字化、评价结果的数字化等,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分层化、评价工具智能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精细化等挑战。为形成教育质量评价新生态,需要评价主体间的互动与合作,共同实施教育质量评价,同时注重教育质量评价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推动教育创新和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数字化转型,需要创新教育质量评价理念,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三元教育质量评价共同体,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高职教育"模式转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二、确立高职教育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由此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三、加强社区服务的功能.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高职教育资源共享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0.
浙江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可从建立体系合理化机制、质量保障机制和政府作用机制三方面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首先,要通过高职院校的合理布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合理化、高职院校创新办学模式、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合理化.其次,分别以学校为单位和中介机构为纽带,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内部和外部质量保障机制.第三,通过政府引导和监控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联通主义视角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存在知识的连接性与生长性不足,职业教育的跨界性与社会性较弱,课程的生成性与共享性不强,师资队伍信息化与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学生的创新性与主动性不足的挑战。为此,研究提出要以知识节点为中心进行连接,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学习网络;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学习跨界连接,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社会网络;统筹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学习资源,建立资源开放共享课程平台;强化教师自我学习与发展,促进知识交互与创生;鼓励交互性与生成性学习,提升职业技术人才数字化素养的对策,以期能够为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对高职教育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了学院数量和规模的增长与未来高职生源的下降不相适应,招生数量的增多与对口就业率的低迷之间的矛盾。造成这些问题与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是湖南高等职业教育与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不协调。要发展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关键是要抓住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四化两型"建设这个契机,在发展规模、专业调整、培养模式、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3.
高校管理的开放化包括教师管理开放化、学生管理开放化、资源管理开放化。首先,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高校教师管理也需要建立一整套开放的管理运行机制,在多个方面开放教师管理。其次,要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核心理念,就要尊重青年学生,开放高校学生管理。最后,高校要服务社会,不仅是提供智力资源,也包括空间资源和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只有开放,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4.
协调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主要包涵规模与结构的协调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协调发展,人才结构与学制结构的协调发展,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 来,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即将以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开始新一轮教育改革之际,对高等职业教育在资源、结构、要素等方面进行重构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展开重点分析,同时系统梳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成就、问题与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构筑层次健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稳妥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去行政化”改革以及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成人教育》2020,(1):71-74
2019年高等职业教育大扩招有两个政策动因:经济领域的稳增长与转型发展;社会治理方面扩大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社会。"大扩招"可能会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传统生源状况更加恶化,传统招生制度与办学模式难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在办学理念上实现从"选择性教育"向"全纳性教育"转型;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从"就业技能培养"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型;在办学模式上从"一元主导"向"多元参与"转型。  相似文献   

18.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不仅是教育和学术方面的问题,而是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战略问题,本文研究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规律及趋势,并预测了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6—2021年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测算得分,对其两两交互以及三者共同的耦合协调展开分析,而后采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三者共同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综合得分分别波动上升至良好、中等偏上与优秀水平,发展经历低水平科技创新领先、中等水平高等职业教育领先、中高水平新兴产业领先等三个阶段;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两两交互和三者共同的耦合度均呈现良性共振耦合中相互促进的转变,耦合协调度均由失调衰退上升至优质耦合协调;影响三者共同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子分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员集聚、教师科研、资源保障和就业发展,科技创新中的投资投入、科技成果和行业扩散,新兴产业中的产业利润、新产品绩效和产业创新。最后,提出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协调共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