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皓  龚沙  杜承意  黄巧云 《物理之友》2023,(5):39-40+50
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容易形成迷思概念,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探讨高中生物理迷思概念的成因,提出迷思概念的转变策略和教学建议,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教学实际,从概念的生成与发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模型与框架等维度进行迷思概念诊断与转变的研究,帮助学生克服迷思概念的干扰,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深度学习,进而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摩擦力是物理学习中较为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摩擦力存在较多的迷思概念,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迷思概念进行转变.利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对国际上关于摩擦力概念转变教学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关于摩擦力迷思概念集中在摩擦力的定义与产生条件、方向、大小和作用等方面;迷思概念的形成有概念本身、教师教学、教材资源等方面的原因;教学策略主要有认知冲突、类比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相似文献   

4.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有关物理的共同属性及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抽象。已有的物理概念教学大多是从知识、技能、方法的角度来设计,而缺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物理核心素养体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共性,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方面构成。以"电阻"概念为例,展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的概念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即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释生活中某些新现象,导致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形成迷思概念。迷思概念对小学生科学认知负面影响很大。本文从迷思概念说起,通过小学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的成因分析,就如何转变迷思概念做了简要论述,旨在人们对迷思概念转变教学有一个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6.
2022年的新课标强调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和品格.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展示事物共性和本质属性的概念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侧重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概念形成的过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创新物理概念教学策略,以丰富初中学生的物理知识,提高其能力和素养,是广大物理教师需要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理解物理概念,进而掌握物理规律,并使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得到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议题。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学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一直停留在创设物理情境、进行思维加工、理解物理意义和运用概念规律的经验层面,未能真正厘清学生形成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认知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物理教学的发展。为此,本文基于爱因斯坦的概念形成与发展理论、物理学知识—能力结构以及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了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理论,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这一部分概念性知识众多且比较抽象,迷思概念的存在阻碍了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为尽可能地消除高三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通过制定二段式概念量表,施测诊断出错误率较高、较典型的概念,分析后针对性地进行概念转变策略教学,教学后再次施测,经方差分析发现迷思概念占有率显著下降,表明教学转变策略有效。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84):133-13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与发展,教育事业已经将"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与重要方针,能有效促进我国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也是深入推进改革的需要。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也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将核心素养融入物理课堂之中,进而使得高中生在学习与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学生综合性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拴科 《教师博览》2023,(18):73-74
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已经转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观照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科学方法运用与科学思维培养,就应当认识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显化科学方法、强化思维教育,并围绕这个目标去设计教学,力促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地。概念教学要让学生从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角度,体验概念的形成、发展与运用过程,必要的时候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在学生建构概念的时候,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可以发挥双轮驱动的作用,可以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物理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物理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物理之后所形成的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观念、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物理学科特点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探索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从"基于单元目标设计,全面落实物理核心素养;基于深度学习设计,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基于实验创设情境,在真实中发展核心素养"三个视角诠释通向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为今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动物理课改的深入提供范例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是物理观念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思维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任何物理概念的形成都离不开物理思维.以高中物理"向心力"的教学为例,提出通过创设真实的物理情境、经历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设置开放性的实践作业等,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发展,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教学要以提升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教学目标为切入点,转变目标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关注"思维表象"转为关心"数学思考",从关注"概念表象"转为追问"核心知识"。只有从"概念表象"走向"核心知识"的目标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实施,高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根据课程学习和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思维习惯的形成,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我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物理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文章以"变力做功"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等的深入认识;并从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出发,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引导学生建构物理模型,形成物理规律方法,提升对变力做功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课程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而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必须以知识教学为载体,课堂教学就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所以本文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子,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新性地设计教学内容,突出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实验功能以及学科价值,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真正实现从"知识的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需要的素养和能力,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学科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而学生学习物理,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的方法,特别是要掌握科学的物理思想方法。学好物理思想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学生遗忘了物理本位知识后所剩下的潜在素养。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中,物理观念代表知识的内化,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关键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每个人必备的品格。我们不仅要理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更要在教学实践中优化物理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感知生活、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时时刻刻浸润在物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之中,时刻都在开发着自己的创造潜能,这是使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以及培养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构建核心概念、内化物理实验、善用物理学史、走进生活物理四方面探讨了物理教学的优化设计,从而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在概念教学中以科学方法为中心,遵循物理教学的逻辑,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八年级物理“功”一节为例,以科学方法为中心的知能结构图为依据,重构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知",应把学生的目光引导到知识的内部世界,引导学生尽量把握知识内在的发展脉络与创生路径。教学核心概念应从概念史的角度关注概念的流变,从历史语境中透析出概念要素与内涵,发掘概念的历史处境与流变,形成概念网络化思维。  相似文献   

20.
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我们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在"观念建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从物理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深度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获得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反过来又能很好地促进深度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