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教师应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历史叙事教学进行架构,并最终导向历史解释。  相似文献   

2.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历史解释不能凭空产生,应以史料为依据。培养历史解释素养的切入点是积极开展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在选择、运用和解读史料的时候,必须审慎、缜密和严谨,不仅要关注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还要关注证据的指向性和解读度。围绕史料设计的问题要准确,具有启发性、层次性;要面向全体,符合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3.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以历史理解与历史认识为基础,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与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教师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元史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学历史的理解,从而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需要拓展历史教学的深度,加强历史教学与时代背景、历史语境的联系。文章先简单分析了历史解释和深度教学的概念,然后从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视角,探讨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策略,希望有助于高中历史教师增加教学深度,达到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但历史解释较难把握,要使历史解释不同流俗、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学术品位,更不容易。学科融合大致分为主从渗透式、并列联合式和重建式三种融合模式。通过三种融合模式,可在政史融合中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解释,分析历史现象,贯通历史知识,提升历史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行教材中有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及时处理与准确解读,从而逐渐接近历史真实,否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基于此,就现行教材中诸多历史事件与历史概念进行比较认真的梳理与归类,将其概括为五种常见类型,并提炼出若干基本解读思路与方法,旨在引起重视,便于教师教学,并对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科相应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能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美术的辉煌》教学中,教师可以《蒙娜丽莎》画像和《时代周刊》封面范冰冰头像比美为话题,引入探讨名画的审美标准——名画不仅因为刷新了"美"而被铭记史册,更重要的是其历史价值;针对《马拉之死》画作,课堂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史料挖掘和分析,置身历史长河,诉说"时代故事",形成"历史解释";通过欣赏油画《夏洛蒂·科黛》,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到底要学什么",倡导批判思维。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辩论是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本文以《评价哥伦布功过》为例,说明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辩论课,主要有辩题确定一课前准备一课堂辩论一反思评价几个环节。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评价历史人物哥伦布,促成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有效地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9.
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文章以《辛亥革命》的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对历史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历史教学价值是通过历史解释而实现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通过历史解释而达成,历史学科能力经由历史解释而来。研究认为,历史教学培育历史解释素养的路径是:着眼于关注现实的问题分析能力,着力于史料理解和运用能力,着重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历史解释素养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重要表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具有熟悉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理解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具有层次性、前瞻性、思辨性的历史问题进行适当引导,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99):154-156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于短期而言,可以帮助历史学习者提高对历史内容的理解,使学习效率得到提升;与长期而言,可以帮助历史学习者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表达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的重点逐渐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向转移,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开展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是必然之举。文章将以高中学生为研究目标,以历史人物教学为例,开展对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研究,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学史可以明鉴,学习历史可以通过历史事件汲取教训,总结经验,能够更好地发展未来。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高中历史教学经验,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改革中.必修课与选修课共同构成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的补充。学生对选修课给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能否从一门选修课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是学生选修这门课的重要依据。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实现选修课教学的实效性呢?下面,我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这一模块中的“王安石变法”谈谈自己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15.
思维导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的工具,便于学生学习、思考和记忆知识.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符合历史学科特色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教学环节运用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有效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6.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史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理解史实?巧用时间轴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通过时间轴的形式可以有效形成历史解释,从而打开学生的历史思维。  相似文献   

17.
在磨课环节中,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的.明晰学生基础,开展多样式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必要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8.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比较思维,以《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为例,探究高中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案例比较、史料比较、历史发展比较等活动,在经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建构过程中,获得对历史问题更深入的理解与深层感悟,促进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正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等著作中,从大历史观角度宏观而细腻地阐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认为大历史观是从客观历史的经验出发的,而不是从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出发的,强调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应建立在观察与归纳之上,不仅注重细节,更强调要从宏观上把握,以免陷入微观上的‘近视'~([1])的一种历史分析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借鉴这一方法有助于将历史讲得更透彻些,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