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某物质如果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6.02 ×10~(23))个微粒,这种物质的量就是1摩尔.这种微粒,可以是原子、分子,也可以是离子和电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1 摩尔的碳原子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1 摩尔的水分子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1 摩尔的SO_4~(2-)离子含有6.02×1O~(23)个SO_4~(2-)离子;  相似文献   

2.
<正>一、溶液中离子沉淀顺序例1已知K_(sp)(AgCl)=1.56×10(-10),K_(sp)(AgBr)=7.7×10(-10),K_(sp)(AgBr)=7.7×10(-13),K_(sp)(Ag_2CrO_4)=9.0×10(-13),K_(sp)(Ag_2CrO_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12),某溶液中含有Cl-、Br-、Br-、CrO-、CrO(2-)_4,浓度均为0.010mol·L(2-)_4,浓度均为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的AgNO_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河佛加德罗常数个某种微粒的物质w,则w的物质的量是1摩尔(B)摩尔和质量一样都是基本物理量(C)物质所含各种微粒总数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D)1摩CO_2的体积约22.4升.2.把11体积H_2气、5体积O_2气和1体积Cl_2气组成的混和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引燃后,恰好完全反应,最后所得盐酸的百分比浓度为( )(A)27.5%(B)28.85%(C)26.3%(D)25.75 %3.在标准状况下,容积为1升的密闭客器中刚好可以盛放a个N_2分子和b个H_2分子组成的混和气体,则阿佛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可表示为:(A)22.4(a b)(B)22.4×6.02×10~(23)~(a b)(C)22.4(a b)/6.02×10~(23)~(D)a b  相似文献   

4.
化学计量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是高中化学的主干内容,也是每年高考的热点,下面根据教材有关内容和考试大纲的要求,针对化学计量及其在实验中应用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重要概念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mol).规定1 mol任何粒子集体所含粒子数与0.012 kg12C所含碳原子数相同,都约为6.02×1023.这里的粒子是指同种粒子,如1 mol Na中的钠原子数为6.02×1023,1 mol O2中的氧分子数为6.02×1023,1 mol SO42-中的硫酸根离子数为6.02×1023等.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 氧气和氢气 1.掌握分子、原子、原子量、分子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摩尔浓度等概念,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例题一〕196克硫酸相当于多少摩尔的硫酸?含有多少个氧原子? 已知:①硫酸的质量=196克,硫酸的摩尔质量=98克/摩尔。 求:硫酸的量(摩尔)和硫酸中氧原子数。 解:硫酸的量=196克/(98克/摩尔)=2摩尔 2摩尔硫酸的分子数=6.02×10~(23)个/摩尔×2摩尔=1.204×10~(24)个 1个H_2SO_4分子中有4个氧原子,2摩尔硫酸中的氧原子数=1.204×10~(24)×4=4.816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16,(6):54-58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循环伏安法对该电极进行性能考察。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电极对葡萄糖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与选择性,线性范围为1×10(-9)(-9)1×101×10(-8) mol/L,检出限(S/N=3)为1×10(-8) mol/L,检出限(S/N=3)为1×10(-9) mol/L。将电极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法回收率为96.3%(-9) mol/L。将电极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法回收率为96.3%100.9%,RSD为0.15%100.9%,RSD为0.15%4.4%。测定了多个口腔唾液样本中葡萄糖的含量,检测结果均在8.374.4%。测定了多个口腔唾液样本中葡萄糖的含量,检测结果均在8.3712.68 mg/L范围内。由此认为,该电极可以直接用于检测人体口腔唾液葡萄糖含量,实现对人体中血糖水平无创性检测。  相似文献   

7.
在水溶液中当某种离子的浓度降低到1×10-5 mol·L-1时,认为该种离子已被除净。在含有氯化银沉淀的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接近1×10-5 mol·L-1,电解含有氯化银沉淀的水溶液,白色沉淀很快消失,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单质银和氯气。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制备了纳米银-石墨烯(Ag-GR)复合材料,用此材料制备了纳米银-石墨烯电化学传感器(Ag-GR/GCE),并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咖啡因的电化学行为。以0.01 mol/L的H2SO4为底液在0.51.7 V电压范围,于1.579 V左右有一氧化峰,线性范围为2×10-61.7 V电压范围,于1.579 V左右有一氧化峰,线性范围为2×10-66×10-5 mol/L和6×10-56×10-5 mol/L和6×10-52×10-3 mol/L,检出限(S/N=3)为6×10-7 mol/L。将传感器已用于咖啡因的检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化学分析教学中的"物质的量(符号n)"与"摩尔(符号mol)"是极其重要的概念,"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的基本单元数目的基本物理量,是化学反应中的粒子个数关系与实际的质量计量、体积计量相联系的桥梁。"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它的延伸概念。而技校教材未作详细介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物质的量"概念中的"基本单元"以及"摩尔"感到难以理解,现就如何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题目已知S=(x-a)2+(lnxa)2+(lnxa)2(a∈R),则S的最小值()(A)22(a∈R),则S的最小值()(A)2(1/2)/2(B)1/2(C)3(1/2)/2(B)1/2(C)3(1/2)(D)2这是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题,本题构造思想新颖、设计简洁,主要考查求多元函数最值的基本策略.常见解法是利用函数思想与方法,其间运用到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一道入口较宽,方法多样,同时又能很好区分不同思维层次的好题目.下面从不同角度来剖析本题,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化学1模块中贯穿了中学化学中的大多数理论知识,而且承载了所有高中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等知识。下面就化学1中的部分知识介绍其复习方法,目的是抛吾方法之砖,引同学们能力之玉。一、对比法复习容易混淆的概念1.物质的量和摩尔物质的量是国际计量大会规定的一种物理量,表示的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而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是mol)。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物质的量,是以阿佛加德罗常数作为微粒的计算单元来衡量物质所含某种指定微粒有多少这样单元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摩尔。按第十四届国际计量会议(1971年)的规定,12克碳——12所含的碳原子数是阿佛加德罗常数,数值为6.02×10~(28)。实际上,我们把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一次单元测试中考查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已知sinα+cosα=(1-3(1/2))/2,且0<α<π,则tanα的值为()(A)-3(1/2))/2,且0<α<π,则tanα的值为()(A)-3(1/2)/3(B)-3(1/2)/3(B)-3(1/2)(C)3(1/2)(C)3(1/2)/3(D)3(1/2)/3(D)3(1/2)本题短小精炼,难度适中,多数学生可以做出正确答案.但讲解过后却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尝试从三角函数的角度多种方法解答本题,不料却发现解法众多,且各有所长,各有侧重.以下解法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物质的量》一章的内容是整个中学化学计算的核心。因此,学好这一章的知识,对后续内容,特别是计算问题的学习,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学好这一章所需特别关注的五组关系作一介绍。一、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物质的量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计算单位,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物质的量和长度、时间、质量等物理量一样,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常用符号n表示。而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符号m ol,就像长度这个物理量的基本单位是“米”一样。若某一粒子集体中所含的粒子的数是阿伏加德罗常…  相似文献   

15.
<正>一、利用原子守恒规律解题例1 10mL浓硝酸和1.92g铜反应,铜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颜色由深变浅(生成NO_2、NO),共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剩余酸用NaOH中和,共耗去1mol·L(-1)氢氧化钠10mL。则浓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5mol·L(-1)氢氧化钠10mL。则浓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5mol·L(-1) B.9mol·L(-1) B.9mol·L(-1)C.11mol·L(-1)C.11mol·L(-1) D.12mol·L(-1) D.12mol·L(-1)  相似文献   

16.
<正>在近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与整式的乘法有关的创新题型,这些试题设计新颖,重在考查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现举例说明.一、规律性问题例1 (2022·安徽)观察以下等式:第1个等式:(2×1+1)2=(2×2+1)2-(2×2)2,第2个等式:(2×2+1)2=(3×4+1)2-(3×4)2,  相似文献   

17.
<正>一、由因式的分解引发逆向思维例1(1/25-1/25-1/23)2(8+21/23)2(8+21/215).分析大多数学生是从先算平方,再按多项式法则展开、合并这一常规解法.注意到8+21/215).分析大多数学生是从先算平方,再按多项式法则展开、合并这一常规解法.注意到8+21/215这个式子的结构特征,这个式子能"分解因式"成(1/215这个式子的结构特征,这个式子能"分解因式"成(1/25+1/25+1/23)2,故原式等于(1/23)2,故原式等于(1/25-1/25-1/23)2(1/23)2(1/25+1/25+1/23)2,此时再逆用积的乘方公式即可.解∵8+21/23)2,此时再逆用积的乘方公式即可.解∵8+21/215=5+3+21/215=5+3+21/215=(21/215=(21/25)2+(1/25)2+(1/23)+21/23)+21/215=(1/215=(1/25+1/25+1/23)2,  相似文献   

18.
1 mol任何物质所包含的结构粒子数等于阿佛加德罗常数(6.02×10~(23))。然而,阿佛加德罗常数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假设一滴水所占据的体积,也可以实地测定许多滴水(如100到200滴)的体积。假设20滴水的体积等于1ml或1cm~3,那么,6.02×10~(23)滴水的体积约为3×10~(22)cm~3或  相似文献   

19.
在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含有3个素因子的偶拟完全数,获得了形如2(α_1)3(α_1)3(α_2)p(α_2)p2的偶拟完全数的一些性质,其中α_1,α_2均为偶数,且p为奇素数.作为推论,进一步改进了Tang和Li的结果,证明了如果偶拟完全数n含有3个素因子,则p>102的偶拟完全数的一些性质,其中α_1,α_2均为偶数,且p为奇素数.作为推论,进一步改进了Tang和Li的结果,证明了如果偶拟完全数n含有3个素因子,则p>10(240),且n>10(240),且n>10(1200).  相似文献   

20.
<正>题目(2012年江西省高考题)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点D是斜边AB的中点,P为线段CD的中点,则(|PA|2+|PB|2+|PB|2)/|PC|2)/|PC|2的值为()(A)2(B)4(C)5(D)10首先看命题组给出的参考解答:解法1如图1,在Rt△ABC中,因为D为斜边AB的中点,所以|CD|=1/2|AB|,又P为CD中点,则|CP|=|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