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完《错过的香槟》一文后,我便对之难以忘怀了。于是请书法家用硬笔抄录在宣纸上.装裱严整.挂在了客厅的显眼处,每每做事放松懈怠蹂狂之际。便会放声朗读一遍.做事的动力马上会油然而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滕朝阳 《教育》2009,(9):47-47
新华社记者乔云华采访过l20多名少年犯,发现其中竟有80名左右的在犯罪前对法律毫无敬畏心理。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观察,也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江冬 《初中生》2011,(20):36-39
【导言】帕尔·拉格奎斯特(1891~1974),瑞典小说家、剧作家、诗人,195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侏儒》、《大盗巴拉巴》等。【原文】父亲与我(瑞典)帕尔.拉格奎斯特记得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那时我快满10岁,父亲拉着我的手,  相似文献   

4.
我周末回家时,他正在看电视里的旅游节目,表情平静,眼神复杂。我看着他,忽然之间明白了他眼神里所蕴含的东西——那是一个在小城生活了大半辈子,渐渐老去的男人对远方的渴望与憧憬。在他过去59年的人生里,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西安,为的是看望住在姑姑家的奶奶。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学梦,它可以五彩斑斓,也可以活力四射。准备考大学的同学们都对大学很向往,同时也很好奇大学究竟怎么样?是学术、自由、青春还是社会?大学生活和职高生活差别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2010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作文题(50分): 题目:幸亏有你 提示:“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次经历,一份追求。  相似文献   

7.
17世纪初期哈姆莱特被解读为"悲情英雄,"18世纪被解读为"浪漫主义英雄,"19世纪被解读为"悲情浪漫主义英雄,"20世纪的哈姆莱特具有"恋母情节"。哈姆莱特身上的时代精神、对未知世界的不断探索、对生与死的不断思考使哈剧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8.
据说当年都梁把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亮剑》进出版社时.遭到了多隶拒绝,我在想,如果不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慧眼识珠。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不是又缺少了一些东西?尤其是一种精神!“亮剑”精神!  相似文献   

9.
水墨 《初中生》2008,(3):41-44
吃晚饭时,丈人知道鸿渐下半年职业尚无着落,安慰他说:“这不成问题。我想你还是在上海或南京找个事,北平形势凶险,你去不得。你回家两个礼拜,就出来住在我这儿。我银行里为你挂个名,你白天去走走,晚上教教我儿子,一面找机会。好不好?你行李也不必带走,天气这样热,回家反正得穿中国衣服。”  相似文献   

10.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孩子考上北大清华,几乎是每一个做父母亲的心愿。这确实是好事,人才的培养关系着民族的兴盛、国家的富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事。这篇叙述一位父亲呕心沥血、想方设法把儿子培养成“北大”学子的故事的文章,发人深省,引人思考,给人启示,让人看到了“北大有多远”,就看“对孩子的爱有多深”。这篇文章相当出彩,其“亮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亲和力》是歌德在60岁(1809年)思想渐趋稳健深沉时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歌德作品中争议最大的一部。小说问世的次年一位友人在给歌德的信中说:“我从来没有听人谈起什么像说您这部小说一样地感情激动.一样地恐惧不安.一样地愚蠢荒谬。书店门前从来也没有过这么热闹拥挤.那情形简直就跟灾荒年间的面包铺一样。”这部小说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可见一斑。它在面世之初可谓毁誉参半,  相似文献   

12.
央视《绝对挑战》倾力打造了“百万年薪”十集特别节目,中国第一个百万年薪职位公开电视选拔也隆重登场。想尝试一下应聘者们面对的招聘“怪”题吗?请认真回答下面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理论的力量推动实践。自从全国高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以来,《中国研究生》杂志不断收到全国各地研究生朋友们的来稿,畅谈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思索感悟、心灵收获和学习成长。从这些文字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青年学子对国家与人民的热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学习热情与理论思索。本期特别编选这组稿件,与读者朋友分享。  相似文献   

14.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以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多的猎头公司正向在校大学生挥手致意,如果你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你知道自己离猎头有多远吗?你知道如何进入猎头的视野,成为他们的人才库中的一员吗?如果说猎头公司看中你,其实是看重你的将来,也就是你是否成为人才市场上的“绩优股”,至少也得是“潜力股”。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初期哈姆莱特被解读为“悲情英雄”,18世纪被解读为“浪漫主义英雄”,19世纪被解读为“悲情浪漫主义英雄”,20世纪的哈姆莱特具有“恋母情节”。哈姆莱特身上的时代精神、对未知世界的不断探索、对生与死的不断思考使哈剧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7.
卢艳萍 《初中生》2010,(3):80-83
【导言】 《蒲公英》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壶井荣(1900~1967)。1938年她发表处女作《萝卜叶》,代表作为童话集《有一棵柿树的家》和长篇小说《二十四只眼睛》。其作品乡土气息浓郁,风格质朴、自然。  相似文献   

18.
(上课) 师: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有钱的人多了,生活富裕的人多了。但是,有了财富,是否就意味着幸福?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吴锡平先生的文章,共同探讨:幸福离财富有多远? 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课题、作者写在黑板上。(学生推荐,一位同学上台板书)其他同学大声把课文读一遍,圈出不理解的词语,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相似文献   

19.
男男 《初中生》2010,(9):66-69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著名诗人,主要著作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诗歌总集》等,197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20.
对于后殖民作家和理论家来说,定位、移位以及重新定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正是这不断的位置的移动导致了他们身份认同的困境和疑难。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V.S.奈保尔的《世间之路》,可以说是他对自己多年的流散(diasporic)经验的一种概括总结,同时也是对被帝国主导叙事(masternarrative)湮埋扭曲的殖民地历史的重新书写,这个书写的过程同时也见证了后殖民主体的身份认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