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大学与综合素质教育 中外关于“大学”的定义可以举出很多,例如:“大学有大师之渭也”;“大学是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是学者们(教师和学生)合作研讨学术的场所”等等。这些关于“大学”内涵的揭示都有其合理性。当我们进行深层思考,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认识,就会发现以上的定义都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大学音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的普遍趋势,它体现了一种崭新的音乐价值观念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我国高校来说,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有利于拓宽大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英国高等教育调查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巴黎是全球最适合学习的城市。该机构以全球拥有25万人口以上并且至少拥有两所大学的城市为对象,以其学生状况、生活质量、就业环境、资金负担等四个指标为基础进行排名。结果巴黎获得头名,伦敦排第2位,新加坡居第3位,悉尼列第4位,苏黎世和墨尔本并列第5位。香港、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中,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大学精神是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只有通过对自己办学理念的倡导、践行、提炼和升华,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诉求的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具有自己的大学精神。本文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分析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在于着力探求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把创办研究型大学与贯彻通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提升"985工程"、"211工程"绩效,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杨慧林 《中国文化》2007,(1):125-128
“教會大學曾經是中國新式高等教育的先驅”,這是無可争辯的事實。但是另一方面,基督教差會以教會大學“作爲傳教媒介”的初衷當然也是不言而喻的。問題在於:基於對“本源文化”(original culture)和“目的文化”(target culture)的不同理解,以齊魯大學(山東基督教大學)和聖約翰大學爲代表的早期教會大學選擇了全然不同的教學模式。這兩種教學模式的區別,首先體現於作爲不同授課語言的漢語或者英語。齊魯大學和聖約翰大學分别選擇的授課語言,既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觀念和傳教觀念,也引伸出一些悖論式的問題。如果說“我們只能在語言中理解、而不是理解語言”,那么追溯當年的歷史至今仍然是有意義的。  相似文献   

7.
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学艺术、道德、宗教、政治与科学技术等发展都产生过持久的积极影响。这说明,道家思想中可能包含着勃勃向上的教育理念。因此,从古老的道家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探讨一下大学之道,也许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王英斌 《世界文化》2014,(10):48-4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世界各地赴海外大学学习的留学生数在急剧增加。过去12年来,到他国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留学生人数几乎增长了1倍,突破了400万人。来自中国、印度、越南等亚洲新兴国家的毕业生迅速崛起,这些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海外名牌大学所认可,新兴国家的存在感得到提升,世界名牌大学的分校也在积极争取来自新兴国家的生源。  相似文献   

9.
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是德国著名教育改革家、语言学家和外交家。他经常被人们提及不仅是因为他在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更是因为在世界知名高校中有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学——洪堡大学。  相似文献   

10.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场弥漫着怀旧气息却又很清新的展览在北京火了一把,此即于皇城根北街中法大学旧址老式四合院内举办的《2012中国·法国:百年对话》展。该展简明扼要地将20世纪中法文化交流的集体记忆——“教育合作,留学派遣”重新展现在北京公众视野中。  相似文献   

11.
围绕这个主题(如何深化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我提几点想法,供朋友们参考。一、关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估计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在教育部领导下,已开展十多年。我体会,它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