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9世纪末,欧洲处于核心地位的两个经济强国——英国和法国,虽然只隔了一条英吉利海峡,但两个国家却采用了截然不同的经济手段向世界推销自己的产品。英国商人把最赚钱的也是最害人的鸦片推销到东亚各国,但他们是靠军舰和大炮进行强权倾销。而法国商人选用了他们最喜爱的同时也被他们认为是最健康  相似文献   

2.
英国斗牛     
许多人熟悉西班牙斗牛,对英国斗牛未必很了解。从13世纪开始,英国斗牛就是社会各个阶层非常喜爱的运动,在17世纪尤其流行。  相似文献   

3.
曹磊 《世界文化》2013,(2):47-49
维多利亚女王于1837年即位,直到1901年去世,统治英国长达60多年,占据了19世纪的多半时间。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era)。的英国,紧承工业革命的完成,经历三次议会改革,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臻于全盛。而早就存在的仆人世界在这一时期也日益丰富起来。受中世纪封君封臣制的影响,17世纪之前英国主仆之间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居住在主人家中的仆人、学徒、雇工等被视为“家人”,仆人的生存依赖于主人,主人对仆人有保护的义务,仆人丧失劳动能力之后主人有义务赡养他们;同时,主人对仆人的人身和财产也拥有极大程度的支配权。17世纪之后,封建关系逐渐削弱,主仆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开始松动了。  相似文献   

4.
彭永清 《世界文化》2011,(11):43-47
阿富汗的鸦片产量居世界首位。由于农户非法种植鸦片原料罂粟无法根绝,政府正在展开消灭鸦片之战。  相似文献   

5.
蒋芬 《世界文化》2014,(3):12-14
<正>R.S.托马斯(1913—2000)是20世纪威尔士继迪兰·托马斯之后又一位饮誉世界的诗人。如果说迪兰·托马斯的诗歌将英国的诗风带入激情和想象,走向了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传统相融、相生的发展道路的话,那么R.S.托马斯则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他的诗清晰、透明,苦涩、冷峻肃穆、厚重深刻,像经过多年雨水冲刷过的白石,用非常朴素的词语写古老而又有现代意义的题材,是沉思的诗,经得起一读再读。R.S.托马斯于1913年出生在威尔士的首府卡迪夫,是父母的独子。五岁之前他随身为海员的父亲在英国各大港口  相似文献   

6.
田希 《华夏文化》2011,(4):57-59
20世纪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博士曾说,欲解决21世纪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无论儒家还是佛教,其根治本世纪社会问题者,在于伦理观。  相似文献   

7.
猴头移植对人类的冲击牟津华编译如果头可以自由取下接换的话,不就可以按照自己所想,拥有像史泰龙般强壮的体魄、像斯通般富于弹性的肌体了吗?如果自己的肌体已经衰老,倘若能移植到其他年轻的肌体上的话,不是便可保持永远年轻了吗?英国的《星斯日泰晤士报》报道说,...  相似文献   

8.
骆庆 《世界文化》2013,(2):14-17
2003年3月,英国曾进行了一次关于评论历史上最伟大医生的民众调查,约翰·斯诺高居榜首,被评为“最伟大的医生”,素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却只能屈居第二。约翰·斯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全科医生,已在麻醉学和流行学领域都颇有建树,尤其是他在1854年绘制的“霍乱地图”更是成为经典的医学案例,斯诺对霍乱传播途径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并首次提出预防霍乱的措施,对于防止19世纪英国恐怖霍乱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约翰·斯诺也由此被尊称为“流行病学之父”。  相似文献   

9.
纳什维尔,也叫音乐城,位于美国田纳西州中部坎伯兰河畔,是田纳西州的首府,是田纳西州仅次于孟菲斯的第二大城市,自20世纪20年代它成为美国乡村音乐的中心后,就像磁石般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人加入到乡村音乐中。多少年来,音乐融入了整个城市的生命中,为这个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彰显着城市的个性。一进入这个城市,就可以感触到漫布在城市各个角落中音乐的旋律。  相似文献   

10.
2011年5月7日是享誉世界的印度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诞辰150周年的日子。这位中国人民真挚的朋友非常重视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始终强调两国人民团结友好的重要性。1881年,因为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泰戈尔以《死亡的贸易》一文表示谴责;1915年,泰戈尔诗作《赞歌》(4首)被陈独秀译成中文并发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到俄罗斯讲学。一到俄罗斯,就深深惊叹于其幅员辽阔的疆域和起伏跌宕、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更惊奇于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正如俄国著名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所说:“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它最能激起对其热烈的爱,也最能激起对其强烈的恨。”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俄罗斯民族那样独特,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像俄罗斯那样复杂。  相似文献   

12.
<正>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启蒙主义运动的领袖,但他对英国的推崇甚至崇拜却举世皆知。他曾说:上帝啊,我真的热爱英国人。如果我不是爱他们更甚于法国人,愿上帝惩罚我!身为杰出的法国人,却如此热爱英国人,究其原因,这大约是当时许多法国知识分子的共识。英国与法国隔海相望,但它早已掌握了海上霸权,工商业发达,资产阶级已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产业革命。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13.
李声权 《世界文化》2009,(10):10-11
19世纪,在英国北部山区一个牧师家庭里走出了三位作家:夏绿蒂·勃朗特(代表作《简·爱》)、艾米莉·勃朗特(代表作(《呼啸山庄》)和安恩·勃朗特(代表作(《安格尼斯·格雷》),其名声显赫,震惊当时文坛,英国文学史上称之为“勃朗特三姐妹”。无独有偶,20世纪,在苏联的一个技师家庭里也走出了三位作家:萨·马尔夏克(代表作《十二个月》)、马·伊林(代表作《十万个为什么》)和叶·伊林娜(代表作《古丽雅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文锋 《世界文化》2007,(6):23-25
巨奖 15世纪后期,欧洲探险家想从西北或东北的航行中,找出前往亚洲的航路。当时,正值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鼎盛时期,它们从美洲、印度,尤其是从中国的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英国晚起了一步,也想急起直追,但是已有的航道被西、葡两国所霸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陈宇 《世界文化》2006,(2):36-37
与维多利亚时代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有所不同,英国民众的健康医疗状况在这一时期并没有明显改善:营养的概念仍然鲜为人知;多数医生缺乏治疗一般疾病的有效方法;传染病在拥挤的城市中蔓延;上层人士的平均寿命也不过50岁左右。  相似文献   

16.
蓬生 《世界文化》2011,(2):27-28
哑行者,中国上个世纪曾旅居英美42年的文化名人蒋彝之谓也。20世纪30年代,他首先去英国,在那里生活达22年。这期间,他开始以哑行者为笔名,用英文创作系列游记,而其中的《伦敦画记》《牛津画记》《爱丁堡画记》《湖区画记》最负盛名。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以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引发了人们对日常生活事像的关注,也引起了人们对传统美学取向的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事像因其能够引起人们"非功利而生愉悦"的美感而可以突破传统美学的限制,成为审美对象。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日常生活事像可以通过它们自身的呈现和主体对它们的表演而进入审美的领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观之,某些看似具有功利目的的对象在欣赏者一方看来,则并不具有功利性,因而可以成为当之无愧的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8.
“雅学”考     
“雅学”.是训诂学的一个分支.是小学家中常用的一个词。然而,一般辞书均不把它作为一个“词条”收入.即使像《辞海》、《辞源》之类的大型工具书,也难觅其踪迹.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汉语大词典》才予收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雅学”作以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东篱 《世界文化》2001,(2):25-27
在英国人眼里,英国王室就像历尽沧桑遗留下来的文物。尽管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可王室的大本营——白金汉宫里里外外一切如旧,卫兵依然穿着过去的服装,所有繁文缛节也同从前没什么两样。英国报界形容英国王室大家庭就像一出肥皂剧,剧中的主角就是75岁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脾气挺大,特别讨厌记者。女王的母亲伊丽莎白王后即王太后,今年整101岁,有时人们称她是全英国最惹人喜欢的老奶奶。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深深爱着一个男人却没能嫁给他,让人觉得怪可怜的。女王的长子查尔斯王子是个性格复杂而又很理想主…  相似文献   

20.
在名的插图画家当中,除了英国的约翰·弗拉克斯曼以外,还有法国的居斯塔夫·多雷(1832-1883)。多雷不仅是19世纪最成功的插图画家,可能也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插图画家;他为拉伯雷、巴尔扎克等伟大作家的作品所作的插图使他一举成名,而他为《圣经》以及但丁、弥尔顿、塞万提斯等人的作品所作的插图,从此也成为插图界无法超越的巅峰。他所领导的创作室在19世纪后半叶几乎左右了整个插图版画工业,在他短暂的51岁的生涯中,他一共制作了四千多种版本,十多万幅金属版和木版插图作品。1896年,当美国芝加哥艺术协会举办他的画展时,有150万人涌入画廊参观,其创作力之旺盛和当时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