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社名记者郭玲春同志所写的新闻,往往别具一格,特别是她写的新闻导语,总是能那样恰到好处地精选引语,清新活泼,豁人耳目,具有优美的艺术魅力。这里试举几例。以观其特色: 一、引语用于定准基调。如《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举行授奖仪式》的导语: “我祝贺同志们在新闻工作中取得的伟大成绩!”习仲勋今天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授奖仪式上的热情致意,将这次新闻界的盛会推向高潮。出席这次仪式的胡乔木、邓力群在把写有“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锦旗交到一受奖者手里时,也同时送上了祝贺与勉励。(见1984.12.1新华社新闻稿) 这条导语以一句概括性的引语起始,先声夺人,定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记者郭玲春以写会议新闻而蜚声新闻界。她在1982年发表的会议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被评为全国好新闻。1984年,她写的《全国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这则会议新闻又在写法上有突破,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她在近三四年中写的其他会议新闻,大部分也很有特色,受到读者的好评和新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记者郭玲春以写会议新闻而蜚声新闻界。她在1982年发表的会议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被评为全国好新闻。1984年,她写的《全国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这则会议新闻又在写法上有突破,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她在近三四年中写的其他会议新闻,大部分也很有特色,受到读者的好评和新闻界的注目。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著名记者郭玲春堪称是会议新闻写作高手。她的成功实践表明,不但可以报道会议,而且会议还可以出好新闻。如她写作的—— 1982年全国好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1984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作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 实事求是地说,当今中外传媒  相似文献   

5.
郭玲春散文风格消息写作技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息是新闻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它以短,平,快见长,特别适合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长期以来,消息写作沿用传统的“倒金字塔”结构,可读性差。如何改进新闻的写作手法,使其更加贴近受众,吸引受众,新华社记郭玲春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她一改传统的消息写作模式,开创了一条以散风格为主线的消息写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识的一些通讯员朋友都有《郭玲春新闻作品选》一书。这本14万多字的不到3元钱的小册子,对通讯员朋友来说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是不足怪的。郭玲春是我国知名的女记者,自从写了《金山追悼会在京举行》一举成名,又写了一批突破传统写法模式的好新闻,在新闻界和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读了这本书,会使人在从事新闻写作中强化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作用。郭玲春作为一名“会议  相似文献   

7.
“郭玲春老师来啦”!她说笑着快步登上讲台,微笑着挡回了几名学员欲放讲台的录音机。她说,她没讲过学,这次是来和学员们一起探讨新闻写作改革问题的。我们是来自全国林业、纺织、煤炭、粮食、商业系统和部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记者郭玲春,是位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优秀新闻工作者。自1982年以来,她以清新的笔调,经济的文字,别致的风采,接连采写成功了多篇具有突破性的新闻作品,获得新闻界人士和读者的广泛好评。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郭玲春的会议新闻导语,写得更是精巧凝炼,独具特色,富有魅力。就象一颗颗美丽的珍珠,熠熠闪光,光彩迷人。读来心旷神怡,有如品尝佳肴。现试举几例,且作一番初浅的赏析。 (新华社北京一九八二年七月十六日电)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交出一篇今日新闻,好一阵轻松。然而,今日复今日,就象喜剧大师卓别林扮演的那个敲旋转的机器搅得不知所从的人物,随着快节奏的进行,已经由不得自己……这比喻只适用于我。不幸,圈内的同行直呼我为“会议记  相似文献   

10.
清新的追求——访郭玲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美,花的美,都流露出自己的特色.宇宙万物,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有特色的。在新闻园地上,郭玲春的新闻作品,洋溢着一种独特的清新美,得到许多人的喜爱。当我见到正伏案编稿的郭玲春时,尽管她一再说,人们对她的作品夸奖太高,令人脸红,甚至不敢再看看自己已发表的新闻。但是,只要翻翻她的新闻代表作,就会从中得到与众不同的感受:那是山岗上挺拔的秀竹,青翠欲滴,其间吹来阵阵清风,散发着隐隐的幽香……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女记者郭玲春近年来写的新闻作品给新闻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受到新闻界同仁及广大读者的好评。十几年前,她刚到新华社工作时,看到那些由‘在……下”、“为了……”这样统一的模式写出的干巴巴的新闻稿觉得乏味。她想,新闻也应象自己所喜爱的文学作品那样写得有声有色;否则,记者、编辑都不爱读,更不用说一般的读者了。随着思想解放,新闻改革的深入,她开始探索新闻写作的新路。勇于冲出旧“格子”郭玲春说:“平时所接触的一些记者都挺有朝气的,描绘起周围的人和事来真是有声有色,风趣幽默。可不知怎么的,大家一铺开稿纸,爬起格子来,似乎人的思想也入了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新闻界,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郭玲春的大名。这位新华社的女记者,以她奇巧的构思、清新的文字和深邃的主题为读者奉献了一篇又一篇令人赞不绝口的“会议消息”。她的《金山追悼会》一文荣登全国好新闻光荣榜,并以此奠定了她在当代中国新闻界的地位,成为一名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为社会所承认的优秀记者。然而,当我们到她那十几平方的小屋去拜访的时候,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把眼前这位年过半百的普普通通的老太太和刚刚当选为全国记协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的名记者郭玲春联系在一起。尽管在未见到她之前,我们也未必清楚做为名记者的郭玲  相似文献   

13.
余莉 《新闻前哨》2008,(10):79-79
消息是新闻写作和新闻传播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什么新闻啊”——人们常说的新闻指的就是消息。  相似文献   

14.
1982年,《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被评为全国好新闻。1984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两篇会议消息能获全国大奖,这的确令人不可思议。为什么不可思议?因为会议都有固定的程序,作为客观事实的反映的新闻,很难不受它的制约。因此,会议报道常常格式化,像“八股文”,不用说拿全国大奖,恐怕在地市级党报好新闻评选中得个末奖都极难。  相似文献   

15.
16.
通讯中可给人一种意境美,估计没有什么人会有异议。但消息中强调要意境美,可能会有人反对。自然。消息主要以概括性文字为主,不需要大段描写。但是,有些特写式新闻或故事式新闻,适当地穿插一些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给人一种意境美还是可以的。甚至同  相似文献   

17.
新闻背景,就是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机联系的条件和环境。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关系到如何提高新闻传播的力度和影响,关系到如何充分体现新闻价值和更好地发挥新闻传播功能。因此,新闻背景在消息中的运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新闻背景材料的种类消息的主体是新闻事实。新闻背景也是事实,但不属于消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本身,它用来说明和烘托新闻事实。消息中运用的新闻背景材料,按其内容可区分为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和事物背景四类。  相似文献   

18.
关相林 《报刊之友》2008,(11):79-79
去年3月31日,陕西电视台二套正在播发的一则社会新闻引起我的注意。新闻场景大致是:伴随着现场记者的导语引领,电视画面呈现出明媚三月,古城西安春意盎然,在一条车流滚滚、人流攘攘的亮丽大街上,盛开的鲜花在百草绿茵的映衬下夺目争艳,有序地摆放在木制花坛上,把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自然隔离。整洁的市容环境无不昭示着近年来全市上下齐心携力创建卫生城市的成果,传递和洋溢着城市和谐美的气息。  相似文献   

19.
贺微 《新闻窗》2005,(2):45-46
场景即新闻事件的发生地。新闻作品能否吸引读者,形象化不可小视,其中现场感强弱是一个重要因素。记者不仅要深入现场,充分调动触觉、听觉、嗅觉等全副器官,全方位、立体地感受场景的变幻,还要把这种场景信息呈现给读者;不仅带给读者现场的信息,还要增强其现场感,如同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20.
去年3月31日,陕西电视台二套正在播发的一则社会新闻引起我的注意。新闻场景大致是:伴随着现场记者的导语引领,电视画面呈现出明媚三月,古城西安春意盎然,在一条车流滚滚、人流攘攘的亮丽大街上,盛开的鲜花在百草绿茵的映衬下夺目争艳,有序地摆放在木制花坛上,把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自然隔离。整洁的市容环境无不昭示着近年来全市上下齐心携力创建卫生城市的成果,传递和洋溢着城市和谐美的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