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从自然生态(人与自然)、社会生态(人与人)、精神生态(人与自我)等角度,对奥尼尔的早期名剧《榆树下的欲望》进行分析和解读。阐述了剧中人物与自然、与他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扭曲是导致这一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人类只有克服自我中心主义,才能摆脱人性异化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2.
伊恩·麦克尤恩的早期小说充斥着乱伦、暴力、性虐、惊悚等因素,体现了人性异化和社会荒诞。以"恐怖伊恩"时期的两部"小型杰作"《水泥花园》和《只爱陌生人》为研究对象,从精神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小说中精神生态荒原的具体表现。麦克尤恩笔下的精神生态荒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的生态不和谐,人与人的生态不和谐以及人与自我的生态不和谐。多种荒原般的城市意象揭露了"家"的不确定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生态不和谐;生活意义、道德和伦理的丧失折射了畸形的人际关系,书写了人与人的生态不和谐;人的非常态成长凸显了自我的异化,展示了人与自我的生态不和谐。  相似文献   

3.
教育异化问题是现代教育反思的奠基性问题。教育的异化可以理解为社会铸就方面的异化与人的精神的自我异化两个方面。社会铸就方面的异化表现为官僚化、技术化和群体化。教育世界异化的精神实质在于人的精神的自我异化即人的生命与人的生命价值的异化。教育异化的精神根源乃机械论教育哲学。超越教育世界的异化必须超越机械论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4.
生态批评所倡导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类应该减少自己的物质欲求。人类的自我拯救之路是"勇敢的承担起人类的生态责任或使命,追求尽可能简单化的物质生活和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重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谐"。海明威早期的短篇小说《士兵之家》(《在我们的时代里》1925)中刻画了主人公克莱勃斯战后回乡的生活。因为残酷的战争不仅造成了自然生态危机,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世界对克莱勃斯不断摧残,使他逐渐陷入孤独、苦闷、恐惧中,丧失了信仰,最终走向了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异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信息社会下,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性反映了人的异化的现实性。整体上,现代人的活动面临自己创造的产品与关系的限制和奴役的挑战。基于马克思人的异化理论,主要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探讨现代人的异化的新表现。物质层面表现为科技异化和符号异化,精神层面表现为理性异化与心灵异化,制度层面表现为交往异化与规范异化。  相似文献   

6.
异化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劳动等相互分裂的存在状态,马克思从异化劳动出发,揭示了工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者的自由意志遭到压抑、精神世界逐渐枯萎的生存状态。工匠精神是以精益求精、求真尚美、追求卓越等为价值内核的劳动精神。因此,应当发掘与弘扬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消解劳动对象异化、劳动过程异化以及人的生存异化,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异化”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主题之一。许多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描述了现代人的这种异化感,揭示造成人的异化的种种因素,唤醒人们对它的认识。波特在《开花的紫荆树》里通过刻画异化的劳拉揭示了一个异化女性的生存困境,并运用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分析了劳拉与他人的关系的异化以及劳拉自我的异化。没有信仰没有爱失去自我,劳拉生活在与他人隔绝、充满绝望和死亡的精神荒原里,成了异化的“物”。  相似文献   

8.
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描述了种族歧视下的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及黑人、贫困的白人移民艰难的求生历程。作品揭示了西方殖民主义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及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重压下畸变和扭曲的人性。本文将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角度对作品展开分析,阐释当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及他人之间的矛盾、异化与对立,期冀改善现状,真正建立人类同自然、社会、自我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恢复自然、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9.
表现主义注重自我的表现,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对主人公异化的表现,明显带有反传统的特点.通过主人公怪异"变形"的生理异化以及周围人与社会异化来表现来表达主观精神,使自我表达达到了新的真实。在看似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描绘中,人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都表现出来。通过人的内在异化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人和社会两者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0.
生态批评所倡导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类应该减少自己的物质欲求.人类的自我拯救之路是"勇敢的承担起人类的生态责任或使命,追求尽可能简单化的物质生活和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重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谐".海明威早期的短篇小说<士兵之家>(<在我们的时代里>1925)中刻画了主人公克莱勃斯战后回乡的生活.因为残酷的战争不仅造成了自然生态危机,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世界对克莱勃斯不断摧残,使他逐渐陷入孤独、苦闷、恐惧中,丧失了信仰,最终走向了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批评的方法,通过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乳房》的解读,发现菲利普.罗斯通过对主人公凯普什变形的描写,其实想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类必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与自然和谐共处,否则等待人类的只有灭亡。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并非是一部宣泄性描写的低俗小说,在其丰富的蕴涵中,潜隐着一个不能忽视的主题,即小说表现了人与自身统一的精神生态观、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生态观、人与自然共存的自然生态观。无疑,小说对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无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生态安全     
救救地球与人类!21世纪必须加紧保护地球生态系统。要着重向全社会宣传“地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有极限,”“人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必须和谐”的道理,促进人们为实现生态安全而进行更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现代科技观与生态观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具有丰富内涵,这一思想也对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及其生态恶化后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近代以来的天人对立的科技观是现代生态恶化的根源之一。天人合一思想应该成为当代科技观与生态观的重要价值取向。实现从天人对立生存模式向天人合一生存模式转变,是人类从生态危机的困境中走出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5.
深层生态学是西方环境伦理学界提出的一个与浅层生态学相对应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之一。它强调不仅仅从人出发,而应该从包括人与自然关系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角度,把人—自然作为统一整体来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态问题。其理论宗旨是批判和反思现代工业社会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种种失误及其背后的深层根源,目的在于寻找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及现代社会的合理构建。  相似文献   

16.
"低碳"是人类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后果进行反思的产物,是现代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关涉人类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低碳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论纬度。低碳的价值论解读,对于我们扬弃旧的生态价值观、树立新的生态价值观具有重要启示。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生态价值观。新的生态价值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尊重自然法则,科学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尊重社会规律,实现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自然生态在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自然生态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灾害的发生会对各地方政府的行政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地方政府行政文化也对自然生态具有反作用。只有在依赖自然生态的基础上,积极通过地方政府的行政文化来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焕明 《培训与研究》2008,25(10):37-39
人作为自然界中的异质性存在是一种主体性存在,具有主体性。尽管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人的主体活动相关,但人的主体性并不因此而消解;隐藏于人与自然关系之后的是人与人关系,这决定了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必须坚定人的主体性存在,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呼啸山庄>是一部多层次主题的小说,许多学者用各种文艺批评理论解读了其主题.本着为<呼啸山庄>的研究添砖加瓦的目的,本文用生态批评理论对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的描写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对文明的批判,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生态平衡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人的自然、社会、文化和精神多重存在的生态结构,成就了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多重存在关系。在生态系统结构中,这种关系是趋向自由的。文艺生态审美在这多重自由关系中呈现着人的生态化的生命自由体验。在生态自由体验中的人类,能够从本质上认识自然,体认自然,能够真正地从生态意义上去体验人的生态性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