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路遥在他的中长篇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存在人物系列,其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具有连贯性,同时也存在差异性,如马建强、高加林和孙少平这三个男性青年。本文试图对他们的共性与个性进行阐释,以及塑造方法的分析,来揭示这三者作为人物形象的系列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曾令云在长篇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从中发现其在人物塑造上的独特之处,研究他在作品中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如何塑造这些人物,在他的人物塑造中表达着什么样的追求。开掘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艺术魅力生成的原因,对于今后昭通文学乃至整个云南文学的长篇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其所创作的众多作品对日本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长篇小说<心>于大正三年在<朝日新闻>上连载,这部作品深刻反映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中利己主义者的可怜、可悲的内心世界.对主人公先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可谓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从安康地域长篇小说创作发展的纵向上来比较,还是从省内外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现状的横向上比较,尤其是从作品选择材料,塑造人物形象,编织故事情节等方面看,《水欲》的问世无疑标志着安康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一次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对比映衬是符合艺术辩证法的一条法则 ,是创造艺术美的重要手段。我国明清长篇小说运用这个法则和手段 ,刻划人物形象 ,塑造艺术典型 ,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明清长篇小说的对比映衬艺术 ,不仅丰富了我国小说创作理论 ,而且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路遥的中长篇小说创作主要反映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陕北人民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生活风貌,同时也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粗略可以抽取出比较典型的五类人物。通过探讨塑造人物形象所运用的多种艺术手法,追溯人物产生的不同缘由,可以进一步透视他们的人生哲学,发掘这些人物形象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狄更斯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的人物,分析其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的三位女性人物形象:米考伯太太、爱格妮和朵拉,探讨三位人物形象塑造的得失,并探究其原因,指出狄更斯"将经历绘成艺术"的创作路线是造成这些局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当代著名女作家六六的长篇小说,结合作者本人与时代背景,由人物形象塑造、语言特点、题材视角诸方面进行其小说文本的解读与创作特色探析,展现六六不同于以往女性作家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9.
人与历史的真实凸现——谈长篇小说《白鹿原》的人物形象塑造尤冬克1993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长篇小说硕果繁丰的一年,《热爱生命》、《最后一个匈奴》等等一大批长篇小说的出现,使一直沉寂、荒芜的长篇小说猛然间令世人瞩目,人们以80年代以后少有的热情侃谈着...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后宫女性人物形象。司马迁对这一类人物的塑造主要集中在《吕太后本纪》和《外戚世家》中。这两篇传记在塑造后宫女性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并且对后代的《汉书》、《后汉书》等正史中关于后宫女性人物传记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张炜,花了20多年时间,写成了一部长达39卷450万字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堪称中外小说史上篇幅最长的纯文学小说,并于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拟从作品的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景物描写等方面,对这部长篇巨制的艺术审美价值进行梳理与探析,以期对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与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后的17年,长篇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类型化的共同特点,革命斗争题材长篇小说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是如此。我们可以将这些形象归纳为坚定型、成长型、盲从型和堕落型四类.其代表分别是江姐、林道静、春兰和白丽萍。这种类型化创作方法在当时非常普遍.也倍受称赞.认为这就是高度概括的典型化。其实.任何高度的概括最终必然走向概念化。这种以个性牺牲为前题的共性提炼也必定会带来创作上的简单化和定型化。究其原因一与作者的政治信仰和当时所提倡的阶级观点、两结合的创作原则及对典型理论的片面理解都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伍绮诗是美国华裔女作家,《小小小小的火》是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中核心概念之一的召唤结构学说为基础,探讨《小小小小的火》中人物形象建构的文学艺术特色。伍绮诗在该小说中建构了一组个性鲜明的角色,跳跃的、时空倒错的创作手法,使人物形象的塑造大量空缺,因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召唤着读者去能动地探索、再创作,完成对作品的审美。  相似文献   

14.
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历史长廊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奥斯丁的晚期作品思想更加成熟,现实意义更加浓厚。《劝导》是奥斯丁最后的一部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新的特征:通过对新式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对海军阶层的推崇,实现了人物形象创作的自我超越;在表现手法上,更加注重人物刻画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5.
《追风筝的人》是由阿富汗流散文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一篇长篇小说,故事是关于男孩阿米尔儿时背叛伙伴,而后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和自责,之后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醒悟与自我救赎。风筝这一意象在文章中前后呼应,对小说结构起到了收束的功能;这一象征手法的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空间叙事维度,作者从边缘作家融入了美国主流社会而得到身份认同的成绩,在阿富汗和美国的双重语境下得到认可,适应了当代小说家在全球化语境下写作的客观要求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追风筝的人》是由阿富汗流散文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一篇长篇小说,故事是关于男孩阿米尔儿时背叛伙伴,而后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和自责,之后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醒悟与自我救赎。风筝这一意象在文章中前后呼应,对小说结构起到了收束的功能;这一象征手法的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空间叙事维度,作者从边缘作家融入了美国主流社会而得到身份认同的成绩,在阿富汗和美国的双重语境下得到认可,适应了当代小说家在全球化语境下写作的客观要求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鲁迅创作于1918年的小说《狂人日记》塑造了一位患有"迫害症"的狂人形象,契诃夫创作于1892年的小说《第六病室》塑造了一位患有"被虐症"的疯子形象。两位作者生活的年代与国家虽然不同,但基于相似的社会背景却塑造出了相似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以创新著称的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 ,普鲁斯特突破了传统的小说理论 ,尤其在人物塑造方面 ,运用印象迭加的方法 ,在情节流动中来塑造人物 ,用幽默这一艺术技巧冲淡在时间中流逝的人给读者带来的忧伤。这种全新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 ,与传统小说截然不同 ,为现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了典范 ,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9.
德·瑞那夫人是法国作家司汤达长篇小说代表作《红与黑》中塑造得较鲜明的一位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三大长篇小说之一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同名主人公。两位大师笔下的这两位女性形象,虽然由于作家国籍不同,社会体制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风俗不同,作家笔下不可能出现完全雷同的人物形象,但以他们对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的理解,作家笔下的两个女性形象,也就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有人认为德·瑞那夫人就是法国的安娜·卡列尼娜。首先,两位女人公的形象都是在作家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中塑造出来的。司汤达…  相似文献   

20.
姜戎的《狼图腾》出版一年来,成为全国最热销的长篇小说和评论界争议的热门话题,臧否褒贬,众说纷纭。究竞应当怎样看待这部所谓的“旷世奇书”?从其创作题材的开拓、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主题的深化三个主要方面作实事求是的思考和惟务折中的辨析,它既有创造性的优长,又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