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容 《八小时以外》2013,(2):114-115
书名《瓦尔登湖》作者[美]亨利·戴维·梭罗译者徐迟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时间2009年6月定价25.00元"什么时候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好呢?这本从19世纪以来一直畅销的书。"小浣问我。"一口气读完,然后放在床头,每天读一两页。特别是像明子这样的人,最应该好好读。"我说。前不久我刚给明子推荐过《瓦尔登湖》,我也借机重读了一遍。  相似文献   

2.
翻开《瓦尔登湖》,吸引我的是它的序:“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它是本寂寞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是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的。”  相似文献   

3.
<正>《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大卫·梭罗,19世纪超验主义的先驱者,现代环保主义的鼻祖。他在19世纪干了一件罕见的事情,就是拿了一把斧头,到康科德郊外的林中自己搭建了一座小木屋,然后每年劳动6周,其余时间用来阅读和思考。他的一切所需均依靠自己动手获取,这样在湖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文学史上,《瓦尔登湖》称得上是一道独特的景观。其作者梭罗在世之日,独居瓦尔登湖的行为虽然未能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瓦尔登湖》在作者生前也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人们多半把它当做仿写作品来看待,没能给予应有的重视,但在梭罗死后,它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刘卫 《高中生》2010,(12):14-15
《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智慧的书。同时,它也是一本简单的书,述及的一切终不过是美国著名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两年生活的点点滴滴。作品既没有小说的诱人悬念,也没有戏剧的激烈冲突,然而闲闲的话语碎碎地漫开,却是一个不经意就漾成了满纸的恬静与安宁。本篇课文选自《瓦尔登湖》中的《湖》,现就其情节安排、艺术特色等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刘卫 《高中生》2010,(36):14-15
《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智慧的书。同时,它也是一本简单的书,述及的一切终不过是美国著名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两年生活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7.
梭罗渴望着热爱着美丽和谐的大自然,所以他自食其力,一个人到自然中去享受那种自然的简单生活了。他来到瓦尔登湖边,用很短的时间和很少的材料就动手造好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木屋。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瓦尔登湖》或者叫《湖滨散记》。这是一本安静、自然、幽远、寂寞的书,这本书观察并描绘着大自然,忙碌、喧嚣、烦躁都不适合它。这本书好像不是在描写自然,而简直是把活生生的自然展现给我们看,我简直无法形容,你还是自己去看吧。(一)潜水鸟奇妙的大笑,银鱼凌空的舞蹈,长短的灌木,蓝绿不定的湖水,晶莹洁白的冰,描写得那么有趣而又绘声绘色,…  相似文献   

8.
曲鑫岑 《英语教师》2022,(22):136-139
简要阐述梭罗与《瓦尔登湖》。以《瓦尔登湖》为例,从与中国元素联系的视角,探寻东西方文学在顶峰处殊途同归、水乳交融的不朽精神世界。具体说明《瓦尔登湖》与《桃花源记》中文学意象的联系,以及《瓦尔登湖》与我国古代诗词的联系。指出挖掘《瓦尔登湖》中的中国元素,能够窥见19世纪英美文学发展历程中受到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林艺婷 《英语广场》2020,(26):13-15
《瓦尔登湖》是梭罗对自己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记录,梭罗在书中通过对自然生物的描写,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尊敬和热爱。生态批评主要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入手分析文学文本,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批评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逐渐成为研究中外文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瓦尔登湖》中的“豆田”和“湖”两章节进行分析,探讨其中体现出来的自然意识。  相似文献   

10.
1845年3月,美国人梭罗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在那里亲手建造了一座小木屋,独居到1847年。1854年,《瓦尔登湖》出版。这本书是一个孤独者的日记,向读者展现了梭罗在那木屋里的沉思冥想,以及简单而馥郁的生活。自此,瓦尔登湖以及梭罗,皆因此书而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11.
正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1月《瓦尔登湖》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字里行间散发着清新、自然的芳香,给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有独到之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自然与心灵越来越远,精神越来越麻木,这本书带着我们回归心灵的纯净世界。尤其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再读这本《瓦尔登湖》,不禁对清澈见底的瓦尔登湖神往。  相似文献   

12.
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被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他在瓦尔登湖两年的自耕自食生活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生态学视角来解读《瓦尔登湖》,可以体现出在当今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背景下,《瓦尔登湖》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和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艳东 《教育文汇》2008,(3):48-48,55
一个多世纪以前,28岁的美国人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自筑木屋,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成就了不朽的名著《瓦尔登湖》。这是本适合心灵阅读的书,也正如徐远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静、恬静、智慧的书。”  相似文献   

14.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真正适合我的写作风格。尝试过很多,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我在书迷会活动中,偶然发现了它——《瓦尔登湖》。随手翻翻,却发现了我长久以来寻找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正>把轻快优美的文章比作一道清粥小菜,那么情绪激昂的大作就是一桌满汉全席。但如果让你先吃清粥小菜,又突然上一桌满汉全席,你会感觉如何呢?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如果只看头尾,就像先吃清粥小菜,再上满汉全席一般,让人有点消化不了。但是,如果看了中间部分,就会发现他还上了一杯红酒,不但中和了味道,而且让菜更鲜美了。《瓦尔登湖》中的文章大多以  相似文献   

16.
汪嵘 《文教资料》2013,(4):10-11,17
梭罗的《瓦尔登湖》描绘了一种简单而自然的生活,通过在大自然中的生活实践揭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人人都过有着节制的生活,并在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约束人们的不是法律或制度,而是“更高的规律”,这“更高的规律”既在一切事物之上,又在一切事物之中,它作用于人的内心,使人感到宁静与幸福。在这个理想境界中,精神是人的本质,自由成为生活的意义。《瓦尔登湖》对追求生活真谛的读者而言,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余杰 《中学生电脑》2004,(11):28-29
瓦尔登湖①淡雅清秀的景色,也许无法取悦于那些看惯了大山大水的游客的眼光,她需要观察者心平静气地体味它内在的品质。对此,梭罗②早有预料,他在《瓦尔登湖》中这样写道:“瓦尔登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不足称道。偶尔一去之人,没有隐居湖畔的人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但这个湖以深邃和清澈而驰名远近,值得大书特书。”即便在附近地区,瓦尔登湖就大小而言也只能算是“小妹妹”——她长约半英里,周边长一点七五英里,面积六十一点五英里,是一个松林和橡树林环抱滋润的、终年不涸的湖泊。更为神奇的是,湖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并无踪迹可寻,湖水…  相似文献   

18.
《瓦尔登湖》和《桃花源记》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两个文本,却演说着相似的梦想。《瓦尔登湖》出版于1854年,是19世纪美国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认为,《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乔治·艾略特认为《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在《瓦尔登湖》中有梭罗的题词:“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象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  相似文献   

19.
《瓦尔登湖》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非虚构作品。笔者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看到普通读者能够买到的三个中译本,分别是:1.徐迟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6月;2.王家湘版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年11月;3.李继宏版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三位译者,均可称得上是大家。徐迟老先生如今已不在世,而他却是国内第一个翻译《瓦尔登湖》的人。从1949年的第一版开始,至今再版达六版之多;北外英语系教授王家湘,曾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的称号,笔者周围很多朋友购买的,就是王家湘版本的《瓦尔登湖》;八零后翻译家李继宏,代表作《追风筝的人》《小王子》,号称自己的《瓦尔登湖》译本是"160年以来,最好的中文译本"。三位译者各有千秋。而本文将以《瓦尔登湖》开篇,暨"ECONOMY篇"为分析对象文本,以一些英语学习者常见的句法结构、修辞现象为分析实例,较为浅显、直观地比较三种译本的优劣。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相似文献   

20.
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不仅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美丽如画的自然风景,而且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简单朴素、修身养性、回归自然的乐观积极精神。中国佛教的某些思想在作品《瓦尔登湖》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