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语文学习》2011,(11):78-78
——从去年开始.民国语文教材热潮再度兴起.社会上关于民国语文教育与现代语文教育差异的探讨也开始出现.民国语文的讨论热潮反映了人们对当前语文教育的担忧和不满.暗含着无奈与求新求变的愿望。民国语文确实有许多优秀的特质.但教育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把今天的课本换成民国的某一套教材.肯定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星杓 《教育》2011,(4):5
一套民国小学生的教材最近很火,重印的《开明国语课本》几次卖断货。但另一方面,似乎由此产生一种趋势,即在将民国教材捧高的同时将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妖魔化。以笔者的个人经验来说,我所学的是1989年的人教版语文课本,至今仍然对这套课本中很多课文印象深刻,现在想起  相似文献   

3.
叶开 《教师博览》2014,(10):10-11
课本最重要是人道主义 民国老课本被认为编写透着“仁义礼智信”和“情趣”,我们应该从民国老课本里学习的最重要的就是人道主义教育,我们首先要强调,教育就是面向人服务的,是人道主义。你要培养活生生的、有个性思想的人才,就必须围绕着这个角度来进行教材的编写。  相似文献   

4.
李秉中 《教育》2011,(2):5-5
一套民国小学生的教材最近很火,重印的《开明国语课本》几次卖断货。但另一方面,似乎由此产生一种趋势,即在将民国教材捧高的同时将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妖魔化。  相似文献   

5.
老教材走红     
民国时的国语课本,2005年1月被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重新出版,却在2010年突然火起来。这些课本,以1932年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的《开明国语课本》最著名。它勾起的不仅  相似文献   

6.
从晚清到民国将近半个世纪,1903年到1949年,这是中国新教育的起点,也是最好的时期。1902年后出现了中国新式教育后,中国人才开始自己编课本。  相似文献   

7.
《文学教育(上)》2011,(15):157-158
今年的上海书展上,一批应“民国语文课本”走红而生的“老课本”图书占据了醒目位置,吸引各个年龄层的读者驻足翻看。广西人民出版社推出《民国小学生作文》专辑,打出的旗号是:“这是中国最早的小学生白话文作文,纯朴的日常语言,自由的思想表达,广泛的写作素材,大胆的文学想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出版界掀起一股复古热,不少民国教科书被重印至脱销。《开明国语课本》等一些民国老课本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备受追捧。究本寻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为小学生量身定制的民国教科书,均出自叶圣陶、丰子恺、沈百英和朱文叔等大家之手。这些教科书的编纂者不乏出版家,也不乏教育家和文化精英,  相似文献   

9.
    
<正>读民国的老课本,其中写道:"人之操行,莫先于无伪。"诞生于一百年前的老课本,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去伪存真。不虚伪,不矫情,不妥协。心头想,纸上语,世间行,始终如一,人能永葆一颗真心,是多么难得。一本老课本,上至做人修养,下至草木清流,鸟语花香,生活常识,人性温暖,栩栩如生。它仿佛一泓清流,照见百年前的世道和人心。抚摸着它,尚留一丝民国温良  相似文献   

10.
近日在一则《语文教材:从民国到现在》的报道里,看到一句让人感慨的话:"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的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重印本卖断市了,连出版社都没货。同期重印的老课本系列在网上收获好评一片。”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何时起,教育界开始逐渐兴起一股怀旧的风潮,这不禁让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远的如方兴未艾的国学热,至今依然形式不一或强或弱地发挥着现实效应。单是近期复现的两件民国旧物就在公众间引发了热议,一是数册古朴泛黄的民国课本,二是一张号称“史上最强的毕业证”。  相似文献   

12.
辛亥百年,上海一套民国老课本重印,叶圣陶编、丰子恺绘,只不过是几十年前的课本,却惊现一个陌生的国度。首先是课本直排,写正体字,上学的规矩是先向老师鞠躬请安:"先生,早。""先生"是对老师的敬称,不分男女,都穿一件长衫。放学的时候,师生道别,叫"明天会"。  相似文献   

13.
我在旧书网站购得一本书,让我大喜的是,其中收录了各地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文言作文。从作文内容透露的信息来看,文章作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在小学白话文课本完全取代了文言文课本的今天,再来读读这些民国文言老作文,令人感慨万千。这些老作文散发着纯正汉语的清香,悠远绵长……  相似文献   

14.
顾士伟 《江苏教育》2014,(13):24-26
以《开明国语课本》为代表的民国读本近些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捧,而"民国读本热"背后的原因是因其奉献了儿童的文学,教材所渗透的理念是培养"文学的儿童"。面对"民国读本热",我们一线教师应更理性对待,挖掘其蕴含的历久弥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追本溯源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为当下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2019年12月第1版)中,收入文言小说名篇《促织》,注明"选自《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作为清人蒲松龄的代表作之一,该文深邃的寓意为世所公认,故民国时就被朱自清、吕叔湘、叶圣陶合编的教材《开明文言读本》(民国三十七年开明书店出版)收入。新中国成立后,早在五十年代的语文课本中也收入了《促织》一文,八十年代起又接连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所出版的语文教材收入.  相似文献   

16.
《荷塘月色》于1927年在《小说月报》发表,且1931年被选进民国教材《新学制中学国教科书初中国文》中,在这之后《荷塘月色》就一直被列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重要篇目。《荷塘月色》作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有关该篇文章的研究数不胜数,而其中的大部分的研究内容是围绕着文本解析和教学解读展开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荷塘月色》从民国至今约九十年的解读成果,窥视不同时代该篇的教学解读是如何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大呼小教     
··当代教材负担了太多形而上的教化功能,从而丢掉了最可贵的人文情怀。” ——近来.再版的民国教材《开明国语课本》大受宋长欢迎,有些地方甚至卖出高于原价10倍的天价。对此有网友评论说,民国教材胜在情怀.当代教材直当反思,,  相似文献   

18.
锐话题     
德育功能被放大: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屡遭诟病"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这是民国十一年一本线装小学课本上的第一篇课文,并配有生动插图,18个字,道出了生命的庄重。有人评论,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人心却淡定,老课本的编著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三月底,在合肥滨湖,光明老师在"民国老课本的亲子读写课"后,遇到一位家长说——"孩子上课老是走神"的问题。对此,光明老师的分析与建议是——一、自我暗示自我暗示能够激发内在心理潜力,调动心理活动积极性,有助于克服注意力涣散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开明国语课本》最近火了,这部课本已经近90岁了,全书均手抄,配有素雅的插图,被誉为有温度的民国课本,这套教材的作者就是叶圣陶。说起叶圣陶,大部分人知晓的是他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却不了解他在现代文学史上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叶圣陶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现代童话集,他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长篇小说。叶圣陶是多面的,除了教育家、作家之外,他还是一名编辑不论是哪一个身份,一以贯之的是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对国家的担当与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