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談排比     
在新闻报道或文章中,有时适当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助于对内容的表达,使报道或文章增加色彩。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短语紧连在一起,一口气说出的方法。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曾给排比下过一个定义,即“同范围同性质的事象用了结构相似的句法逐一表出的,名叫排比。”它是一种积极修辞的方法。魏巍同志在《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通讯中写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时曾写道: 他们  相似文献   

2.
魏鹏 《青年记者》2017,(14):51-52
《现代汉语辞典》解释标题的意思为“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的好坏可以决定一篇文章的成败,是不容小觑的.语法修辞和逻辑错误在新闻稿件中比较常见,在标题中也并不鲜见. 用词不当 由于对所用词的使用范围把握不准,标题中使用了错误的词语,导致标题成为病句,这是标题中出现最多的一类病句. 如《水利反腐九江捕获158只“鱼”》《消防官兵徒手刨出5岁男童》《进餐馆偷顺腿小毛贼被抓现行》等.众所周知,鱼是论“条”的,这里却用了“只”;徒手只能是“扒”,这里却用了“刨”;生活中人们常说跑顺腿、偷顺手,这里却来了个重新组合“偷顺腿”.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新闻业务方面的一本新书——《标题的艺术》。《标题的艺术》是探索标题制作的专著,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彭朝丞同志。全书包括“标题的种类、作用及其特色”,“制作标题的基本要求与技巧”、“标题的制作方式举要”、“修辞手段在标题中的应用”、“标点在标题中的独特表达作用”、“标题的排列与美化”等章目,从新闻学、语言学、美学和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这“一艺”(制  相似文献   

4.
耐人寻味的杂文,往往由于点子出得巧,而又生发得妙.一本正经地谈大道理,不是杂文的路子.为避泛谈,要求杂文作者巧妙地提出问题议论问题:不仅言之有物,而且善于发挥;不仅由头新巧,而且以少胜多,——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就叫它做"小题大做"罢.一滴水反映太阳杂文忌泛,因此需要"小题大做".杂文的写作路子宽,因此可以"小题大做".近年来出现在报刊上的好杂文,如秦牧的《鬣狗的风格》,陈虞孙的《还我头车"》,以及宋振庭的那篇"马尾巴的功能"等等,都是小题目做的大文章.  相似文献   

5.
杂文的标题     
一般说来,就多数情况看,标题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选题,也可以说是选“标题”,新闻报道尤其如此。所以,安岗同志曾说:“标题是什么?当一个记者从事采访活功,他看到一些问题、现象和事实,在写作中把事实概括起来,就形成了标题。实际上,标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主题的最简明、最有力、最好的体现。”然而,杂文的标题却是形形色色,仪态万千。有的标题可能是集中概括文章的主题,有的可能是概括所要陈述的事实、所要阐明的倾向或褒贬的对象。这又如一位有名的杂文作者所说的:“好的杂文标题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思想上,  相似文献   

6.
所渭“翻新标题”,指的是作者从新闻的具体内容出发,选择人们熟悉的成语、俗语、格言、诗词名句等,巧妙地运用引用、仿拟等修辞手段制成的标题。“翻”得恰到好处,能使标题更加精练,生动、深刻,富有文采和感染力。这样的标题无疑是值得赞赏的。浏览近年来报纸上的新闻标题,“翻新标题”确不少见。其中,也不乏象《春风熏得远客醉,错把店家当自家》、《人无笑脸休开店》、《知否、知否,应是“贱”肥“贵”瘦》等精彩而成功的“翻新标题”。  相似文献   

7.
人们看报总是先看标题。一篇新闻能不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标题的优劣是举足轻重的。一个好标题,就如新闻的“眼睛”,传神而富有魅力. 所谓“翻新标题”,指的是作者从新闻的具体内容出发,巧妙地运用引用、仿拟等修辞手  相似文献   

8.
新闻标题具有自身独特的语境特点,其特点可以通过与文学作品标题的比较中体现出来. 从理论上来说,文学作品的标题和新闻作品的标题都是内容决定形式,但二者内容对标题的的制约作用却有很大不同:文学作品的标题通常受作者的思想意识和创作动机影响,不管是鲁迅的《秋夜》还是茅盾的《子夜》都是如此.因此,文学作品的标题通常都比较含蓄或有象征意义,富于一定的韵味,乍看不太容易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表现动机,甚至不大容易通过标题来了解作品的内容,需要阅读品味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和把握标题的内涵或言外之意.所以,文学作品的标题与内容之间一般并不存在必然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如何把标题做得更"抢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题要抢眼,就要求编辑的眼光有穿透力,能够洞察稿件的"新闻眼",把最具新闻价值的内容体现在标题上。巧用修辞,使标题生动传神在标题中运用修辞要正确使用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双关、对偶等修辞手法,准确表达新闻主旨,力求把标题做得简约鲜明,出神入化,言虽尽而意无穷。如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消息: (引)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大转折 (主)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 (副)三年增加蓄洪能力27亿立方米,蓄水面积扩大554平方公里 (《湖南日报》2001年12月26日) 主题"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做得可  相似文献   

10.
很久未读中国青年报,一天傍晚拿到报夹,信手翻来,一版一版地看下去,那富有魅力的标题吸引了我。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中国青年报的编辑在,“眼睛”上是下了功夫的,标题生动形象,活泼多姿。 1、比喻式标题。翻开最近时期的中国青年报,总的感觉是版面活、内容活、标题活。标题活起来的重要一条,是借助了一个修辞手段——比喻。如8月30日头版的通讯《扑不灭的太阳能之火》,是写青工陈喜德冲破阻力研究太阳能利用的事迹。作者把这位青工比喻成一团“太阳能之火”,而且是“扑不灭的”。这个标题既生动形象,又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色。8月16日头版消息《康生是造神闹剧的红衣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兴的陈述性疑问标题在报纸上大有越来越多之势。所谓陈述性新闻疑问标题,是指那些本是明确告知语气标题被加上了问号,成了疑问语气的疑问句标题,如《天外发现生命之水?》等。这种疑问标题不同于那些使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及其他疑问语气明显的标题,这些标题中既没有“为什么”、“谁”和“吗”之类的疑问代词和语气词,也不像《越来越优还是越来越油?》二者必选其一的疑问性很明显的标题,是去了问号就是陈述句的标题。 从笔者查证的此类标题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其一,是因为新闻信息来源不可靠,或者有几种不同…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读了本刊第四期“说长道短”中的《“挖人参”与“拔萝卜”》以后,感到这篇杂谈的写作格式和内容与原昆明军区政治部办的《国防战士通讯》1982年10月30日刊登的《挖人参与拔萝卜》几乎相同。一个南方作者和一个北方作者,写的杂文不仅题目相同,内容相同,而且写作格式也几乎相同,这就让人觉得是“套”出来的.不信,请将原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副刊杂文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初,“文革”时期被迫中断,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当年,杂文被视为《人民日报》副刊的灵魂,发挥了一定的风向标作用,得到许多知名作家和学者的热心支持,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杂文作者.1990年创办的副刊杂文栏目“金台随感”,事实上成了全国报纸副刊的一个名牌栏目,刊发了不少精品力作,有力推动了杂文创作.我自1975年大学毕业起,30多年在文艺副刊编杂文、写杂文,亲历和推动了《人民日报》副刊杂文的繁盛.在30多年编辑生涯里,我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杂文小言论是融思想性与文艺性为一体的言论体裁,是一种带有散文味的“杂文”。它既不同于文艺评论,与政论文章也有区别,因而在标题制作上既要有文学性又要有说理性。我在拟写此类言论标题时主要采取了以下十种方法。一、谐音法如“公仆”与“供菩”两者是谐音,但两者的概念却有本质的区别。现在往往用“公仆”比喻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那些领导  相似文献   

15.
杂文的结尾     
头难开,尾难收,行文看结穴。古人把文章结尾喻为“豹尾”,要求结实有力。杂文是小品,结尾理应短小精悍,干净利落,掷地作金石声,万万不可拖泥带水。当断不断、画蛇添足或匆匆收场、虎头蛇尾,都是杂文写作的大病。尾收得好,“临去秋波一转”,往往使人爱不释手,读后难以忘怀。杂文的收尾,根据文势的自然发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格式: 一、概括全篇,深化主题。文章头绪较多,内容丰富,作者常常在篇末概括要点,揭示主旨。鲁迅的《拿来主义》,主题在“拿来”,但文中谈到过不少主义,为了帮助读者理出个头绪来,作者在结尾处作  相似文献   

16.
岁末年初,书市上有本书很火:《主编死了》.书名很吸引人. 它给人的期待不亚于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弗兰克·施尔玛赫的《网络至死》和叶夫根尼·莫罗佐夫的《技术至死》.作者们试图用一种“耸人听闻”的标题效果,来唤醒公众对“娱乐工业主义”、“互联网中心主义”或“技术至上主义”的反思与批判.在《主编死了》一书中,作者陈序则对“网络冲击传统新闻业”的空前危机表现出了一名传统媒体人的无力和身为知识精英的忧虑.  相似文献   

17.
一、制作一个好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标题最需要出彩,它是文章的第一个亮点。新闻评论标题更是忌平、忌俗。“从……谈起”、“由……想到的”这样的标题是够平易近人,但读后给人留不下什么。好的标题或者新奇,如《当面我的妈,背后他妈的》、《美苏开始跳探戈舞了吗?》;或者警醒.如《浪费也是犯罪》、《谨防“精神贿赂”》;或者意蕴绵长,如《在战争与和平的翘翘板上》。新闻评论标题要出采,不妨借鉴一下杂文标题制作。要大胆创新,不固旧观,注意运用谐音、夸张、仿同等修辞格。当然,标题重“巧”,…  相似文献   

18.
修辞学大师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中,以“大体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的分类原则,将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针、倒装、跳脱等八种辞格,归类在一个大的辞格群“章句上的辞格”之中。所谓章句上的辞格,其内涵是“指一切利用章句组织的修辞”(《修辞学发凡》250页)。这种分类法,得到语言学界和新闻界的肯定,并在语言表达与写作实践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章句辞格群”中的前五种辞格,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也经常被采用。请看下面一些例子。反复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以加强语气,烘托意境,并造成独特的音韵美,这种修辞方式叫作反复。一般又可分为“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两种。连续反复又名连接反复。它是让相同的词语或句子重复出现,中间没有其它词句间隔。例如:  相似文献   

19.
文章有了好的内容还要有一个好标题。俗话说“又要衣装,佛要金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此,我们可以说“文要题装”。拿报纸来说吧,一天四大版,甚至八版十二版,有多少文章啊。先读哪篇,后读哪篇,或者只看不读,常常取决于该文是否有个好标题。下面的文章标题是能引起人们闲读的兴趣的:《开封要“开封”》(《羊城晚报》1994.4.2第10版)在正题之前还有引题:“原来是京城,后来是省会,现在成了省辖市,再往下滑会怎样?”正题就作了回答:开封要“开封”。这个标题妙在作者巧用了“换义”的修辞法,利用词语多久性这个条件,在…  相似文献   

20.
《闸北“父母官”为民办实事》,这是上海一家大报的头版新闻标题。新闻内容本身很好,写的是“该区党政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受到群众欢迎的事;标题若用《闸北党政领导为民办实事》本来就很好,可不知为什么却偏要用上一个不伦不类的“父母官”去把“党政领导”换下来!或日,这是修辞手法。但修辞的目的在于“修”;修者,好也,美也。你能说把“党政领导”说成百姓的“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