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相对于影视剧,小品确实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喜剧性上, 更可以套用潘长江的那句小品台词“浓缩的就是精华”。作为一门说和演的艺术,小品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8-15分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喜剧小品一直活跃在荧屏上。其中,电视喜剧小品(如天津电视台摄制的《哈哈集》中的许多作品)是用纯粹的电视手法拍摄的,可说是电视艺术的正宗产品。实际上,就是那些看起来保持了一种舞台演出环境的喜剧小品,无论从题材选择、结构方法、表演风格还是从传插方式上来看也同样是电视文化的产物。可以说,喜剧小品的生存绝对离不开电视,当然,它也以自己迷人的艺术风采为当今中国电视增添了几分魅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喜剧小品以逐渐成熟而又多样的艺术风格确立了自己的荧屏地位,赢得了观众的心。一和早就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谢旭慧 《现代传播》2007,(6):136-138
众所周知,小品不仅属于喜剧范畴,也包括正剧小品、戏剧小品、音乐小品、舞蹈小品等艺术形式,但把小品从艺术院校的教学手段升华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却离不开喜剧小品.正是喜剧小品的大众娱乐功能,使这一崭新的舞台表演艺术由上个世纪80年代一直流行到21世纪的今天.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喜剧小品确实已由80年代的"风生水起"、90年代的"大紫大红",到现如今走向了"败象渐露".喜剧小品走下坡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以为,在坚持小品娱乐功能的前提下,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于宁 《视听》2016,(6):31-32
在综艺娱乐节目广泛流行的今天,《欢乐喜剧人》凭借其喜剧竞技真人秀的定位,在众多娱乐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节目中一个个高水准的小品表演,既让人发笑,又引人深思。小品艺术作为中国喜剧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从产生到发展都紧紧迎合了社会的发展潮流。本文以第二季《欢乐喜剧人》为例,从喜剧类真人秀节目出发来分析中国小品艺术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喜剧小品经历了20世纪60年的胚胎期、80年代的发展期、90年代的繁荣期,21世纪以后进入徘徊期.喜剧小品今天所面临的瓶颈与困境,与大众文化浪潮兴起后中国大众娱乐至上的“快餐式”文化相关;与演创人员远离生活,缺乏对生活独特的观察与深入体验有关;与演创队伍青黄不接、喜剧艺术后继乏人有关.喜剧小品要突出重围,谋求更大发展,应在选题立意上更加哲理化,在典型塑造上趋向多元化,在表现手法上追求多样化,在传播渠道上实现媒介融合立体化,在创作主体上步入市井化.只有牢牢把握时代之脉动,深深汲取生活之泉源,喜剧小品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相似文献   

6.
李蓁 《声屏世界》2006,(8):46-46
电视小品发展至今,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给电视观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段,如《超生游击队》《吃面条》《烤羊肉串》《如此包装》《打“扑克”》《三鞭子》,培养和推出了一批明星:赵丽蓉、陈佩斯、黄宏、赵本山、巩汉林、郭达、蔡明等等。2005年的五·一黄金周隆重推出小品大赛,从样式看有正剧小品、喜剧小品、哑剧小品、音乐小品、方言小品、歌舞小品、戏剧小品等,种类繁多、百花齐放,显示出小品的编剧、导演、演员队伍越来越壮大。电视小品的艺术形态有着和其他艺术相通的兼容性和逼真性:所谓兼容性,是指电视小品可以兼容各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历年央视春晚的重头戏,喜剧小品承载了包含娱乐﹑教育﹑情感凝聚等在内的多重功能,是中国独有的电视文化现象.2017年央视春晚的风格呈现出中规中矩的总体特征,而这种编排风格也直接影响到了喜剧小品的创作.2017年央视春晚的七个喜剧小品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新时期,尤其是信息时代浪潮下,舞台艺术与通俗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并演进成一条央视春晚喜剧小品所独有的特色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传媒发挥巨大作用的当今信息时代,各种艺术形式都使出浑身解数,希望在荧屏上占有一席之地,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作为一种全新艺术样式的喜剧小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走上荧屏并走向繁荣的。喜剧小品的兴起与繁荣,是中国电视文化的一大成果,也是喜剧艺术依靠电视得以发展的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成果。显然,它在荧屏上从灰姑娘变成俏公主肯定有其艺术奥秘。喜剧小品充分发挥自己喜剧性、精巧性、灵活性的特点,而且这艺术特点又无不显示出它孕育于电视文化的渊源,显示出它对电视艺术的高度适应性。一喜剧小品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喜剧…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中国的影视娱乐界,以体现浓郁东北地域文化为特色的东北影视剧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以喜剧小品和影视二人转的形式,在赵本山等东北明星的带领下冲出了黑土地,不再是东北农村热炕头上的专有产品。在其他地方戏曲样式日渐低靡的情境下,东北喜剧小品能持续走红,确是一个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10.
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推出了喜剧小品《虎妞》与《阿Q逛北京厂甸》,其热烈反响出人意料。次年春节联欢晚会,陈佩斯、朱时茂创作、表演的《吃面条》,进而取得空前的成功。从此,喜剧小品一发而不可收,成为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台柱节目及电视观众期望值极高的一个文艺节目形式,甚而形成了一股盖过相声的喜剧小品热。喜剧小品自登上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个文艺品种,不觉快满十岁了。喜剧小品多年的创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潜藏着新的危机。对此,很有必要作个回顾与前瞻,并在理论上进行一番研讨。  相似文献   

11.
张爱红 《大观周刊》2011,(19):35-35,41
喜剧小品以其特有的精练和幽默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青睐,语言作为小品艺术的灵魂,在增强喜剧小品幽默性和感染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运用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从语域偏离角度来分析喜剧小品中语场,语旨和语式偏离产生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2.
喜剧小品作为当今中国大众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以演员滑稽可笑的表演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生活本质,使人们在笑声中解读生活百味,也因此深受大众的欢迎与好评.开心麻花团队以爆笑的情节和幽默的语言,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近几年的许多喜剧类综艺节目中开心麻花团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节目.该论文以开心麻花小品为例,对近5年小品的题材、形式、内容和作用四个角度入手,以期探索出喜剧小品的发展方向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3.
论喜剧小品语言的幽默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旭慧 《现代传播》2004,(1):119-121
幽默是喜剧小品的生命 ,幽默语言是喜剧小品最独特、最本质、最深层的魅力。作为一种颇具韵味的幽默语言 ,其幽默具备如下特点。一、平民式的幽默幽默是审美主体 (包括创作者和接受者 )和审美客体(或表现为“笑料”素材 ,或表现为幽默作品 )互相感应互相渗透的结果。幽默欣赏是不同于幽默创作的另一层的审美活动 ,它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幽默欣赏要求接受者具备笑力 (即幽默感 )和理解力 (知识力、想象力、再造力、意会力、贯通力、生活阅历 )。理解力使幽默欣赏成为一种自觉、能动、理性的活动。有位名人曾说过“幽默在笑者那里”。幽默的…  相似文献   

14.
金秋时节,在亚运会前夕,北京举办了一次国际喜剧、幽默节目汇映,连续播放了二十几个节目,其中电视剧(包括小品和集锦)十四个,影片十部,这是我国影视史上一件盛事。虽然参加的国家和地区只有十七个,但却是当今世界喜剧创作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它可以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当代国际喜剧创作的走向和特色。多少年来,喜剧创作题材多是从日常生活着眼,或贬或褒,来发挥喜剧这种形式的艺术效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风云一时的喜剧演员卓别林就从喜剧创作那种暗喻手法转而从正面抨击希特勒和法西斯主义,拍摄了迄今累演不衰的讽刺喜剧  相似文献   

15.
何丹 《记者摇篮》2012,(4):62-63
什么是喜剧,众所周知喜剧的理论属于欧洲传统的美学范畴,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而无声喜剧是用姿态、手势、面目表情、身体动作等沟通手段传递信息、传情达意的一种无声语言。很多时候,其表达效果甚至超过有声语言,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喜剧节目的表现形式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都是喜剧小品表演过程中传  相似文献   

16.
万巍  戴军民 《视听界》2006,(1):50-53
小品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喜剧性上,更可以套用潘长江的那句小品台词"浓缩的就是精华"。作为一门说和演的艺术,小品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8-15分钟),充分调动人们"笑"的神经,给人以精神的刺激和心灵的启迪。要艺术地达到这一目的,应该充分发挥修辞技巧。这里讲的修辞不是指修辞格或语法关系,而是"作者的叙述技巧和文字阅读效果之间的联系"(亚里斯多德《诗学》),即小品在声、台、型、表过程中引人发笑的技巧和手段。本文归纳出十二种小品的修辞技巧,可见其与喜剧性和幽默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舞台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先是相声受群众宠爱,接着小品热,出现了一批演小品的名演员,后来,从小品发展到戏曲小喜剧,不少戏曲剧种的小喜剧,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看家戏。究其原因,是这些艺术形式短小精悍,节奏明快;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喜剧色彩浓,让人在笑声中得到美的享受。 戏曲喜剧,就是能让人们在笑声中受褒美贬丑思想启迪的艺术,所以,时代需要它,人民喜爱它。时代呼唤戏曲喜剧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杰 《声屏世界》2009,(10):35-36
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等人批驳小沈阳的喜剧小品《不差钱》没思想没内涵之际,观众需要什么样的喜剧艺术、当前喜剧创作存在什。么误区等问题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富有喜剧精神的民族,最早的具有喜剧精神的活动与行为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优伶。进入21世纪以来,纵观电视荧屏,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电视节目都越来越体现出了强烈的喜剧精神,  相似文献   

19.
徐曼 《出版广角》2016,(20):72-74
《欢乐喜剧人》集结了国内一流的小品表演团队来同场竞技,受到了网生代观众的喜爱,其中开心麻花团队具有代表性的戏仿形式,迎合了网生代观众的诉求,形成了电视媒介下喜剧小品与新生代观众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喜剧小品语言的规范与创新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我们既要认识到它是不同于一般语言的具有新质要素的"规范",又不能过分强调其自身的特点,而抹煞语言规范对它的制约性.本文结合小品创作的实践,对如何看待和制定喜剧小品语言规范与创新的原则和标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