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今教师对惩罚普遍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认为表扬永远比批评有力量.教师应该学会欣赏和表扬学生.而不能使用惩罚。惩罚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是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且认为惩罚属于传统的教育观念,这与教育的现代性与人文性相背离,甚至认为惩罚就是变相体罚。  相似文献   

2.
张俊宇 《吉林教育》2004,(10):45-45
近年来,广播、报纸、电视披露和报道了关于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早就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于是,面对学生的过错,教师茫然不知所措了:几千年米教育界一直使用的教育方式之一惩罚,真的一无是处了吗?  相似文献   

3.
惩罚学生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教师在教学中常见的惩罚学生方式、教师惩罚学生的因果分析和教师应转变的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4.
据2004年7月25日《文汇报》报道,杭州一民办学校试行惩罚教育,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 学生李捷嫌餐厅的菜不好吃,故意打翻餐盘,被高师傅喝止,要求他捡起打翻的饭菜。他一时恼怒,对着高师傅嚷嚷:"我爸爸出钱让你们给我烧饭,你们就应该好好烧。"结果,李捷大清早被罚扫厨房。凌晨4点,同学们都在酣睡,初中生李捷却不得不起床赶到学校厨房,跟着高师傅洗菜、切菜、烧饭,把做好的早饭端到餐厅窗口,等学生吃完后再整理、拖地、洗碗,然后准备午餐……这不是学雷锋,也不是勤工俭学,而是学校对李捷的惩罚。李捷是独生子,父母因为忙于生意一直请保姆照顾他的生活,养成了他骄纵的脾气,从不懂得尊重别人。经过惩罚教育,李捷在劳动中体会到了餐厅师傅的辛苦,原来怕脏怕累的他现在当上了班上的劳动委员。  相似文献   

5.
谈及惩罚,人们往往与体罚相联,因此许多人对教师能否惩罚学生持否定态度。《教育大辞典》中对惩罚的解释是:对个人或集体所进行的戒责,旨在控制某种行为。  相似文献   

6.
张载在解说蒙卦时曾经说过:“教人当以次守得定不妄施。”蒙卦初六的爻辞中有:“发蒙利用刑人。”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运用体罚的教育,老祖宗是主张可以用体罚的。教育中要不要体罚,现代教育持否定意见,但在人的早期教育中,是不是就不能给予惩罚了,这就显然有商榷的余地了。  相似文献   

7.
惩罚三问     
在教育的问题上谈惩罚,是一件遮遮掩掩的事情,在教育学书籍中,讲到惩罚的章节寥寥无几。一线的教师不敢谈惩罚,大家认为既然是教育,就应该“和颜悦色”、“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惩罚特别与今天倡导创新教育的形势不相符。教育专家们也常常高屋建瓴地教诲一线教师:对学生要说服教育  相似文献   

8.
一年前一个梅雨缠绵的时候。在校门口,我挥手送走刚刚小学毕业的孩子们,内心的喜悦与快乐悄然隐去,又沉浸于分别的失落中。  相似文献   

9.
善待惩罚     
我困惑 我无奈 现在的众多“教育工作”脑中,“赞扬”所取得的效果远胜于“惩罚”,每每看见相关的章,总冠以“赞扬”美名,好像它已成为溶石“圣水”,在任何顽固不化之人身上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而把“惩罚”当成是恶魔的化身,甚至在一线教师身上已达到谈“罚”色变的程度。哪位教师敢去“惩罚”学生,除非他想拿自己的名誉作赌注、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  相似文献   

10.
11.
教育惩罚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从教师在教育惩罚中的角色误区入手,通过对当前教师在教育惩罚中角色失当的原因分析,对教师在教育惩罚机制中的角色给以定位——理性的道德建设者、心理健康的理疗师、法律意识的塑造者,以促进教育工作者有效利用惩罚手段,刚柔并济,张弛有度,培养出有责任、有理性的下一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伟 《教育现代化》2006,(8):127-127
近日,中央电视台播报这样一则消息:乒乓球国手陈圮在日本举行的乒乓赛中,因和本国选手比赛以零比三败北后,摔坏拍子,踢翻椅子,对此,有关部门给以处罚:写出检查,并罚到河北省某地去劳动一周。看罢此则新闻,心中喜忧参半,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3.
我们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当很多教师在感叹自己严厉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却好似搔痒时,看看下面别出心裁的“惩罚”方式或许可以带给我们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我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到屋内传来一阵“咚咚”的响声,好像是谁在敲打着什么。  相似文献   

15.
惩罚,可以有多种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不当惩罚产生的消极效应使很多教师以否定的心理偏执看待惩罚,贬低惩罚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认定它是不道德的教育形式,因而谈“罚”色变。于是,惩罚成了人们飞短流长的是非话题和教育管理难以通过的“瓶颈”,教育工作走上了“赏识教育”的“独木桥”。这种失去一翼的残缺的教育难以凝聚整体教育的强大合力,必然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育,带来诸多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6.
有一篇外国寓言故事,写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夜晚,樵夫迷路,借宿到熊窝,母熊安排他住了一宿,还以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翌日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只是有一点,也是我惟一不喜欢你的地方,就是你身上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快,但嘴上却说:“那么,作为补偿,你用斧头在我的头上砍一下吧。”恭敬不如从命,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母熊,问起她头上的伤口。母熊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后来就不痛了,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您说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相似文献   

17.
惩罚能否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社会、家庭以及学校都不同程度地为惩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出了难题。只有明确适度惩罚的问题,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掌握惩罚的艺术,才能使教师走出使用惩罚教育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8.
陈力  向敏 《中学教育》2005,(12):45-46
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在教育现实中,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滥用惩罚,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不作为。  相似文献   

19.
惩罚是一些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否定学生的某种行为,在其情绪上引起痛苦和羞愧的体验,从而抑制不良行为。适当、适度的惩罚可以维护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而起到教育引导作用。但是,惩罚是一种消极的强化,如果使用不当会带来负面作用,甚至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近来,一些极端事例常见诸报端,我们周围也存在这些现象,有的学生甚至被老师殴打致伤致残。所以,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可见,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试谈学生个性培养与教育中惩罚方式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个性发展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有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具有较强的意志和行动能力。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及教育手段的不同,由于东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因此教育影响和教育效果也迥然不同。现从中美两国学校教育有关惩罚方式的运用情况,窥其一斑。一教育中运用惩罚方式的一个理论依据是: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一种膨胀的自我,它与人的本性并存,表现为过分的自负和过多的自我中心;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社会行为,不遵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